地下秦朝(“国家队”出手了!60年秦陵考古研究新成果里程碑式呈现!挖掘秦始皇陵深埋2200年的秘密)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地下秦朝(“国家队”出手了!60年秦陵考古研究新成果里程碑式呈现!挖掘秦始皇陵深埋2200年的秘密)精美图片
》地下秦朝(“国家队”出手了!60年秦陵考古研究新成果里程碑式呈现!挖掘秦始皇陵深埋2200年的秘密)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地下秦朝(“国家队”出手了!60年秦陵考古研究新成果里程碑式呈现!挖掘秦始皇陵深埋2200年的秘密)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296557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4
  • 页数:420
  • 价格:92.16
  • 纸张:纯质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19:53:11

寄语:

(秦陵考古前队长张卫星积淀20年倾心力作,通过几代秦陵考古人的专业传承和大量考古实践,讲述世所罕见的秦陵考古现场,揭秘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和真相,还原游走在文学和秘史边缘的科学和事实。白马时光)


内容简介:

关中平原,骊山北麓。70万人,耗时38年营建秦帝陵。

这是一座陵墓:巨大封土,九层高台,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这是一个帝国:墙垣纵横,道路交通,水银江河,奇珍异宝,以及严阵以待的兵马俑军团。

这也是考古现场:航空遥感、科技物探应用其中,拼接甲胄秦俑,复原始皇容貌,几代考古人接续努力。

这里封存着一个震惊世界的地下秦朝,还有更多未解之谜尚待发掘。


书籍目录:

前言

引子  始皇帝的危机

仙药不可得了    

始皇帝之前的秦国    

回望少年嬴政    

清除掣肘    

秦并天下    

权欲    

关键的转变    

入葬丽山与帝国崩溃

    

第1章  环境    

关中:金城千里帝王之都    

咸阳:从西隅小都到天下中心    

骊山:离宫温泉苑囿形胜之地    

咸阳北塬王陵    

骊山西麓的秦东陵    

骊山:始皇之后再无帝陵 

   

第二章  考古    

“过秦”论下的郦山陵墓    

稽古者的到访    

兵马俑发现之前    

兵马俑大发现    

二号坑的正式发掘    

从世纪之交到新千禧的前十年    

始皇陵考古的科学规划    

首次发现外城北门    

陵寝建筑的重大发现    

发现后妃墓园    

百戏俑全部面世    

被评为“2013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封土上的考古    

Z近的一次水银检测    

考古技术的进步    

第三章  营建    

都邑宫室的经验    

王陵建造的经验    

东方的新风气    

选址骊山    

踏勘和规划    

技术和物资的准备    

建造陵墓用了38年吗?    

修陵的劳工    

吕不韦、李斯和章邯的作用    

第四章  想象    

商周以来的大传统    

魂魄的旅程    

观念的深化    

东西方的神仙    

秦地的设想    

始皇帝的观念    

第五章  大格局    

墙垣    

门阙    

道路    

遗存与文物    

始皇陵的破坏    

第六章  兵马俑    

发现和来源    

方阵:一号坑    

奇军:二号坑    

军幕:三号坑    

武器    

等级与军爵    

冥器甲胄    

制作的误解    

灵感的来源    

第七章  外围    

陵寝生活    

皇帝的出行    

车府马厩    

皇帝的动物园    

宫廷的**:俗乐与角抵    

陵墓后宫从葬    

公子公主的下场    

第八章  核心    

封土    

高台    

墓室    

墓道    

陵墓有多深?    

石椁    

墓室藏品    

上具天文    

下具地理    

后记  暨秦始皇陵的考古展望    

参考文献    

秦君世系表


作者介绍:

张卫星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馆员,博士。曾任秦始皇陵考古队队长、考古工作部主任,现任科研规划部主任、秦文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1995年考古学专业毕业后即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从事考古工作,先后参加过二号兵马俑坑、百戏俑坑发掘,2009—2019年主持秦始皇陵园的考古工作,重点发掘了K9901、礼制建筑、道路遗迹等。

出版专著有《礼仪与秩序:秦始皇帝陵研究》(获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研究成果奖金鼎奖)、《秦甲胄研究》等,发表论文100多篇。并多次在国内外重要场合讲述秦始皇陵考古,是央视《国家宝藏(第三季)》《考古公开课》及陕西电视台《知道中国》秦始皇陵考古的主讲人,也是BBC、NHK、DISCORVERY制作的秦始皇陵考古纪录片的出场嘉宾。

被张国立评为:浪漫的考古人。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兵马俑大发现

 

1974年春,秦始皇陵考古工作因为兵马俑的发现而进入一个新时代。

1974年3月下旬,临潼西杨村的村民在打井时发现了兵马俑的碎片。按照当地农民的说法,这次打井行动费时费工,不仅没有打成抗旱的水井,还晦气地碰到了瓦神爷片片。有的村民开始从井底掏出几块秦砖,还有的掏出一些铜质箭头、长剑、弩机等,因为这些铜件可以卖给废品收购站。后来,当地乡政府和县文化部门的干部开始介入,他们从村民手里和废品收购站回收了铜兵器,将陶碎片送到县文化馆。

5月初,当时县文化馆的赵康民先生在村民打井的位置开始考古发掘。赵先生和当地村民用20多天时间发掘了一个南北长15米、东西宽8米的大坑,发现了更多的陶片。根据多年的考古经验,再加上亲自发掘的成果,赵先生觉得这些东西不简单,判断这些陶片应该和秦始皇陵有关。他用了几天时间在文化馆的文物修复室拼对出两件陶俑。就这样,秦始皇兵马俑再次回到世人面前。

但是,在一段时间内,兵马俑的发现也仅仅局限在临潼这个西部小城,除了西杨村村民,也就是县文化馆和个别的县领导知道。后来,临潼籍新华社记者蔺安稳回乡探亲时听说了这件事,又看到赵康民先生修复的实物,就写了一份内参材料,相关领导人看到后很快做了批复。由此,秦始皇陵和兵马俑考古走上了正轨。

7月15日下午,一辆解放牌卡车将45岁的杭德洲、41岁的袁仲一等考古队员一路颠簸送到了西杨村村头。车上除了夏天必不可少的行军床、蚊帐等简单的生活用品,剩下的就是考古调查用到的勘察和发掘工具。这也是数十年来考古队开赴考古工作地的标准配置。从驻地再出去调查就比较辛苦了,基本上靠两条腿,还要带上考古工具,整天灰头土脸,还经常被农村的狗欺负。所以,考古队员常常自嘲说:“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是考古钻探的!”

7月16日,考古队考察了周边的环境地貌。17日,他们继续在村民打井坑周围勘探和试掘。

从1974年7月至1975年6月,几经反复,考古队基本探清了兵马俑一号坑的大致范围,认识到这是一个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的大型陪葬坑,总面积14260平方米。同期,一号坑东端965平方米的区域得到全面发掘,出土陶俑500余件、陶马24件以及大量青铜兵器。

1976年3月,在兵马俑一号坑西端北侧25米处发现了三号兵马俑坑,并进行了重点勘探,确定了其平面呈“凹”形,东边有一个斜坡门道。这个兵马俑坑的发掘工作则是在一年以后的1977年3月至12月进行的。

1976年5月至1977年8月,在发现一号兵马俑坑后,又在其北侧20米处发现了二号兵马俑坑。初步确定,二号兵马俑坑的平面形状呈曲尺形,东西两端各有三个门道,北侧有一个门道。同时,对它进行了试掘。试掘面积1036平方米,共开探方18个,基本上了解了该坑的形制、结构与遗存的分布,清理出木车遗迹11处、陶马67匹、陶质鞍马29匹、武士俑224件,以及一批青铜兵器、车马器。

1976年6月至7月,在兵马俑二号坑和三号坑之间勘探了一座坑,探明其东西长48米,南北宽96米,深4.8米,并没有发现土木砖等建筑结构,也不见陪葬内容,初步确定该坑为秦代人工挖掘而成。

1978年5月至1981年9月,考古人员继续对兵马俑一号坑东端2000平方米的区域进行清理。此次发掘集中清理了东端的5个探方,包括T1、T2、T10、T19、T20,共出土木质战车8乘、拉车陶马32匹、各类武士陶俑1087件以及大批兵器,还清理了5个探方内的土木建筑遗迹。

1976年,秦俑考古队又增加了王玉清、程学华、杜葆仁3位队员,因此他们可以分出一部分考古人员到更靠近秦始皇陵的区域进行勘探。

1976年初,程学华在陵园勘探时,纠正了大家先前认为内城为正方形的认识,确定内城呈南北向长方形,并新发现了内城南北向夹墙。这时还重点对鱼池区域进行了勘探,发现了一个东西长2000余米,宽近500米,总面积约百万平方米的建筑遗址。年底,还对上焦村区域进行了重点勘探,发现墓葬17座,同时还发现这一区域有93座小型马厩坑。考古队还勘探了郑庄石料加工场遗址。遗址东与始皇陵园相接,东西长1500余米,南至郑庄村以南500米。遗址范围内现存和清理出的主要遗迹及出土文物按质地分为铁、铜、陶、石等四类,共200余件。该石料场遗址应为修筑秦始皇陵的临建设施—石料加工场。

1976年春节,袁仲一先生在陵园内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了一件青铜质地乐府钟。这件钟是乐器,在青铜质地上以错金银做出纹样,它的发现颇具传奇色彩。这年春节,袁仲一先生留守考古工地值班。巡视陵园时,在西侧的建筑遗址区域,他发现一个残破的陶案下,有一丝金光在红烧土、灰烬、瓦片之中闪烁,职业的敏感促使他进一步清理灰土堆,这才使得这件器物重见天日。1976年4月,在秦始皇陵内的毛家村西南,又发现了一件有12个面的圆形石球,后判断为“骰子”或“明琼”,即行酒令的娱乐用品。无论是大型的乐器还是骰子,都说明秦始皇陵内有娱乐设施,曾有过娱乐活动。

1976年冬至1977年3月,临潼文化馆的赵康民先生发掘了陵寝建筑遗址的局部,遗址有铺石、壁石,等级很高,发现的遗物主要为夔龙纹大瓦当和其他建筑材料等。现在看来,这是内城北部西区建筑遗址中靠近南端的部分。

1977年7月至1978年3月,秦俑考古队勘探陵园时发现小型陪葬坑16座、曲尺形马厩坑1座、双门道马厩坑1座、珍禽异兽坑17座、跽坐俑坑14座。

1978年1月至8月,程学华先生带队在陵园内城普探时发现了封土西侧1、2、3号坑及甲字形墓,同期还发现了赵背户、姚池头修陵人乱葬墓。1978年8月,次试掘封土西侧3号坑,布5个小探方,在其中发现了木车马及相关的车马饰件。1980年10月,第二次发掘了封土西侧3号坑,Ⅱ区的过洞出土了两乘青铜质地的车马,随后开展了田野及室内清理和修复工作。

1979年,在夏鼐等16位专家建议下,陕西省停止了秦俑考古队的工作,已经发掘的部分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一号坑大厅里展示。

1985年,当时的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重新组建了“陕西省秦始皇陵考古队”,开展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考古工作。这期间主要是在王学理先生现场负责下对兵马俑一号坑中部的“后五方”2000多平方米的区域进行发掘,但后因1987年的“将军俑头被盗案”而停止。

 

发现后妃墓园

 

发现了那么多的陶俑后,人们看到陶俑都是男性,特别是兵马俑,更是雄赳赳的武士。所以人们经常问,秦始皇陵中到底有没有女性?秦始皇是不是特别排斥女人?确实,目前我们在陪葬坑中并没有发现任何女性的形象,即使跪坐俑、百戏俑体形瘦小,仍是男性,但是我们在陵园的从葬墓中发现了女性。这说明秦始皇死后的世界中仍旧有女人的位置。

2011年,重要的工作成果是确定了内城东部区域有一个独立的从葬墓园。在这之前,这里已经发现了34座中小型墓葬。根据这个线索,我决定加大对这个区域的勘探。我们发现,四面墙垣之内为一个独立的墓园,墓葬区的东北部有一处大型建筑遗址,墓葬区内部还有零星的铺石道路遗存。

在这个独立的墓园内,自西向东共有八列南北向的墓葬。西边的一至五列排列相对规整,东部的则有点零乱,但还是可以看出大致有三列,两边共99座中小型墓葬。

这99座墓葬,大多数为带有斜坡道的土坑洞室墓。这种墓葬有一条长长的墓道,进入深处后,在地下掏出一个洞室,放置死者的棺和随葬品。这些墓葬的斜坡道都位于洞室的南侧。从形状上看,这些墓葬好像都指向南方,而南方则是始皇陵的封土和墓室。因此,墓葬指向南方可能出于一种心向主人的礼仪。

这个墓园中大多数是小型墓,但是仍发现有5座大型墓葬,其中两座比较有意思,分别位于西边列、第二列的北端。如果这些墓葬中的人排成队伍的话,显然这两座墓葬的人处于排头的位置。

这么多规律排列的墓葬,我判断跟后宫从葬有关,而且这些后宫人员还有一定的级别差异,因为文献记载,始皇帝死后,二世突然下令:“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二世处置始皇帝后宫的方式,在历史上开了一个恐怖的先例:后宫中没有生过孩子的,都不宜出宫,都让她们为始皇帝随葬去吧!司马迁又补充了一句“死者甚众”,即死的人太多了。始皇帝的后宫到底有多少人因为二世的这句话而死,现在已不得而知。文献中没有始皇帝皇后的记载,但是他后宫确实有很多人,这些人不仅有秦国本土的,还有来自东方六国的。据推测,应该是个庞大的数字。

春夏之交,我们启动了这个墓园中10座小型墓的发掘工作,发现这些墓中虽然葬有人,但是人骨零乱且不全,经过初步分析,墓主人应该为年轻的女性。这印证了我们之前的判断,但是也留下了更多的谜团—这些人是怎么被处死的?在哪里被处死的?以怎样的方式埋葬到这里来的?那几座大型的墓葬是始皇帝的皇后的墓葬吗?

这些问题还需要更进一步的考古工作才能回答。



原文赏析:

事实上,陵墓的规划师们正是发现了这一特征,现在看来这也是最好的风水特征。这得到了始皇帝的深深赞许。

昭襄王和始皇帝的陵墓不仅占据了骊山,而且占尽景观最好的西、北两侧,以至于后来的帝王不能再将陵墓建在这块区域。西汉皇帝的11座陵墓,便分设在汉长安城的南、北两侧,东、南侧没有越过秦代帝陵,北侧也没有越过战国晚期的秦王陵。而唐代皇帝只好到更远的北山一线,寻找和骊山地理特征相同的山峰来建造陵墓。


两千多年来,秦始皇陵的一切,由于刻意的隐藏、人为的劫掠、自然的破坏,加上以讹传讹,渐渐成为一个神秘的符号。


1994年至1997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启动了二号兵马俑坑的正式考古发掘。领队是馆长袁仲一先生,主要的发掘业务干部是博物馆考古队专业人员,以几年前分配进来的考古专业大学本科生为主。国家文物局为这次发掘配备了一支超强的专家指导组,组长是黄景略副局长,成员都是中国考古界的著名学者,如俞伟超、张忠培、严文明、石兴邦、任式楠、胡继高等先生。

1994年夏,我作为西北大学考古学专业大三的学生,已结束了在河南渑池县班村的本科实习回到学校。经老师介绍,我们几个人到二号坑来继续考古实习。

1995年,二号坑的发据仍在进行,我们正式进入博物馆,我开始作为领方业务干部负责T?探方的发掘工作。袁仲一先生是二号坑考古发掘的主持人,他在现场经常说的两个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表达的是他主持这么重要的考古工作的心情。那时我刚参加工作,就参与到这样的发掘中,更是小心翼翼。还好,队里安排了几位老技工在我这个探方,使我的工作很快走上正轨。

我负责的T7探方有一个20世纪70年代的试掘方,当时就已经完成了清理,这次正式发掘,我们需要对这个试掘方重新进行资料记录和整理。二号坑的发掘,在完成了棚木层遗迹的清理后,到1997年底,袁仲一先生叫停了发掘。这个时期我们考古队阵容强大,有20多位业务干部,还有近百名的技工和民工。如果一鼓作气,一定能把二号坑发掘完毕。二号坑的陶俑种类更多,军阵也非常复杂,具有重大意义。但袁先生决定不挖了,因为考古发掘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破坏,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另外还由于彩绘保护的技术难度太大,在技术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再贸然发掘显然是不科学的。

袁先生说:“我们不能做历史的罪人,要给子孙后代留下这座宝藏。”面对像兵马俑发掘这样重大的考古工作,我们只挖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留给子孙后代去发掘,而且在发掘出来的部分中,我们也只修复其中的三分之...


这一阶段的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基本上奠定了秦始皇陵考古的资料基础与学术框架,特别是引起了全社会对兵马俑考古的重视,在中国考古史上前所未有,同时也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现象。此后,陵园考古工作基本上是配合当地经济建设而展开的局部清理工作,如1995年因马路拓宽局部发掘了封土北侧建筑遗址,1996年发掘了鱼池遗址动物坑,1997年局部试掘了石甲胄坑等。


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秦始皇陵的中心区域已开展过几轮考古勘探,发现过一些重要的遗迹。但是,由于已经过去了数十年,开展工作的机构、主持工作的人员前后更迭,遗迹的具体位置、详细的结构已经没人说得清了。这次重启陵园考古工作,我们需要系统地对秦始皇陵区域进行科学规划,以后无论谁主持工作,按这个规划就不用进行重复的工作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素,在向国家文物局领导汇报,征求国家文物局的专家组意见后,我们还做了一个中长期的考古规划,希望扩大到整个骊山北区域开展工作。因为首先开展的是陵园内部的工作,我们就先根据数字测绘材料将陵园分为60个区,每个区为250米×250米,再细分为50米×50米,10米×10米,分别为考古勘探与发掘分区。我们请测绘部门对这一广阔的区域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布方,每1平方千米为一个考古工作区。

我们根据掌握的数字化地理信息,确定将骊山北麓分成72个区,每个区1平方千米,必要时可以向四周扩展。第一个区进一步缩小分区的规模,最终确定每50米×50米的范围为勘探分区,每10米×10米的范围为发掘分区,这样我们就对这个区域近100平方千米的范围进行了虚拟的考古布方。


考古学是通过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来研究古代人类社会的一门学科。考古研究有自己的路线和技术手段,关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考古学者有一个理想化的终极目标,那就是复原古代社会,阐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则大打折扣。因为考古毕竟不是万能的,考古材料有片面性、局部性和不确定性。但是考古学者仍抱有极大的热情,希望通过调查、发掘、研究、保护修复、展示宣传这些环节,通过学科特有的方式来回溯过去,认识历史。

在现实中,大家看到的考古学者往往是拿着小刷子、小铲子在现场进行细致的清理,这其实只是考古工作中的一个环节一发掘,在发掘之前还有考古调查环节,之后还有研究环节。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1.专业度 & 全面性。

《地下秦朝》是秦始皇陵考古队前队长张卫星积淀20年倾心力作, 他曾双脚踏在“二号坑”“百戏俑坑”等挖掘现场,用几代秦陵考古人的专业传承、20年研究成果和大量考古实践,讲述世所罕见的秦陵考古现场,揭秘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和真相,还原游走在文学和秘史边缘的科学和事实,专业度满分,内容全面且极具有代表性。

2.精致装帧 & 一手史料。

双封面 高腰封设计,四色全彩印刷,锁线胶装,可平摊,无折损;书中收录一手珍贵史料,含150余幅高清插图,近50张首次面世,破解秦帝陵密码。

3.行业专家力荐。 

袁仲一、刘庆柱、王子今、张仲立等秦史研究、考古专家力荐,内容翔实,可读性强,揭示了秦始皇陵考古研究的重大意义。

4.社会价值 & 民族自豪感。

秦始皇陵是每个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国家宝藏。“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随着民族自信的崛起和《国家宝藏》等考古节目的热播,历史揭秘、历史研究、考古研究等历史著作能带给读者更多思考,增强民族自豪感,更具社会价值。


书摘插图


媒体评论

本书是一部集科学性、通俗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秦始皇陵学术研究的著作,通过大量的考古实践,向读者介绍了秦始皇陵的环境风貌、修建沿革、基本布局和考古内涵,揭示了秦始皇陵的重大意义。

——袁仲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

这是一部有关“千古一帝秦始皇”历史的集大成著作,它通过秦始皇陵中的遗迹遗物,向读者阐述了人类是如何从那个时代走来的,秦始皇又为什么会成为“千古一帝”,秦始皇何以成为笔下的中国历史上的第1个政治家……同时,本书的写作风格通俗易懂,是一部大众看得懂又爱看的书。

——刘庆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

秦始皇陵考古发掘收获展示了秦王朝Z高等级的地下遗存。《地下秦朝》的作者引领我们探访这座Z宏大的帝陵,让我们感受到了秦史与秦文化的真确面貌。而秦政的物质表现、秦人的精神世界,也通过本书得到了阐释。

——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原秦汉史研究会会长)

作者自大学毕业就参与了秦始皇陵的考古工作,特别是近年主持了陵园田野工作。他以这些Z新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加上深入的思考,完成了这部总结秦始皇陵60年考古历程成果的著作。这是一部尝试让读者走入秦始皇陵、认识秦帝国、接近秦始皇的力作。

——张仲立(国家文物局海昏侯墓发掘专家组副组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原副院长)


前言

前言

 

对于秦始皇陵,大家都期待看到什么?

1922年11月26日,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Howard Carter)借助微弱的烛火,通过一个小孔,次在埃及帝王谷窥视了法老图坦卡蒙王陵的内部。他的考古工作赞助人罗德·卡纳冯(Lord Carnarvon)勋爵问他看到了什么,卡特缓缓转过身,仿佛从灵魂深处吐出:“看到了无比美妙的东西!”那堵石墙后面就是一座令人叹为观止的宝库,由此他们开启了埃及考古史乃至世界考古辉煌的一页。

两千多年来,司马迁的那些话已经深深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宫观百官奇器珍怪”“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如果能打开这座陵墓,将完全可以媲美考古史上卡特的那次伟大发现。

这估计是大家都希望见证的伟大时刻。

1981年,美国演员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在电影《夺宝奇兵》中扮演的考古学家印第安纳·琼斯(Indiana Jones),开启了许多欧美青少年的梦想之旅,自此很多人次把考古视作一份理想职业。

于我而言,进入考古这个行业不光是机缘巧合,更像是冥冥中注定。我的家乡江苏沛县,春秋时期本属鲁国或宋国,要不是汉高祖刘邦和他的一大批功臣名将,这里也只是大国纷争的弹丸之地。正是因为刘邦他们灭秦兴汉,这里才有了关于汉的种种文化印记。在我很小的时候,当小学老师的爷爷就给我讲过这些故事,我在脾气性格上也深受他的影响。上中学时,我的历史成绩非常好,本来有机会进入师范院校并成为历史系的学生,考大学时也曾想考入东南地区的院校并选择那些热门专业。但事与愿违,我竟然拿到了西北大学考古专业的录取通知书,那是我压根不知道的城市、大学和专业,但似乎又契合了我的初心。1986年夏,我在家乡县城的电影院里看过一部电影,虽然名字记不起来了,但记得讲的是在一个偏僻的地区,考古队考古以及与盗墓者斗争的故事。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在录音机的伴奏下,考古队员围坐在篝火旁,跳时髦的迪斯科舞。现在看来,导演太理想化了,现实根本不是那样的。

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兵马俑工地、秦始皇陵做考古工作。其间,我到陕北参加明长城野外调查。明长城地处陕北高原的毛乌素沙漠边缘,自古就是中原文明与草原沙漠文化交界的地方,宋元以来便成为荒凉的战场,“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现实中的考古哪有电影里的种种刺激、浪漫和潇洒,现在想来,印象深的除了疲惫还是疲惫,就像很多作家描写饥饿时代,印象中永远都是饥饿一样,然后便是在那些民房和小旅馆里的青灯黄卷了。

与20世纪甚至数十年前相比,现在几乎每天都有关于考古新发现的报道,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大量的新发现层出不穷,社会也对考古行业空前重视。再加上新媒体的推动,海量考古信息汹涌而来。这一方面让考古这个边缘、冷门的学科和工作走进大众视野,逐渐成为热点;另一方面,其中的无稽之谈甚至伪考古的信息泛滥,也容易造成人们的信息接受疲劳。

我发现,近些年电视、报纸、杂志的宣传,特别是新兴媒体对秦始皇陵和兵马俑大量陈旧、表面甚至错误的解读,让人无法分辨哪些是真正的考古发现和考古专家的论述,哪些是伪考古和自媒体的信口开河!更可怕的是,某种社会风气一旦形成,再转变回来就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受到影响的却是一代代的接受者,特别是青少年。

所以,我觉得现在是时候再出一本介绍秦始皇陵考古成果的书了,这本书真正基于考古材料,而且基于的考古材料,能体现我们当下对秦始皇这个人以及他的陵墓的客观认识。

秦始皇陵因始皇帝而备受瞩目,秦始皇和他的大臣们营建的这座陵墓无疑是我们了解秦始皇的独一无二的平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有其一统天下、雄才大略的一面,不乏很高的正面评价,但是对他的批评两千多年来也不绝于耳,甚至给他加上了“暴君”的历史标签。

始皇帝营建这座陵墓的时代很特殊,它处在前一段历史终结,后一段历史即将开始的时期。从春秋战国的纷争到秦的统一再到二世而亡、汉朝兴盛……正是这一段段激荡的历史,才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始皇帝以及那个时代已过去了两千多年,斗转星移,早已物是人非,但是那座陵墓仍然耸立,成为联结现在和秦代、联结我们和始皇帝的直接的纽带。

近几年,随着《国家宝藏》《大秦帝国》等电视节目和电视剧的热播,关于秦文明、秦文化、秦始皇的考古又逐渐成为热点,特别为文化爱好者所追捧、反思。但是,与公众传播的热闹场面相比,考古界却显得有些寂寞。一是考古界向来不喜凑热闹,更喜欢关起门来做事;二是考古向来是一门材料科学,没有考古材料,也就没有办法说话。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秦始皇帝陵(含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是“世界上巨大的考古学储备之一”。如今30多年过去了,虽然我们已经在秦始皇帝陵取得了重大的考古进展,但仍然很有限,离揭开这个巨大的“考古学储备”还有很长的距离。

本书第二章专门叙述秦始皇帝陵的考古史,其实是想说,秦始皇帝陵考古材料的累积并不容易,前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直到近我们才完成了对秦始皇帝陵基本情况的了解。

基于秦始皇帝陵60年的考古工作积累,可以说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底气来直面秦始皇帝陵这一世界上极其重要的考古遗迹。秦始皇帝陵的考古价值巨大,我们可以让遗迹、遗物这些真实的材料说话,让它们发挥作用,弥补历史文献记载的不足,使人们能够从真实的角度来认识这位始皇帝,与真实的秦始皇面对面,从而复原这段历史。


书籍介绍

关中平原,骊山北麓。70万人,耗时38年营建秦帝陵。

这是一座陵墓:巨大封土,九层高台,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这是一个帝国:墙垣纵横,道路交通,水银江河,奇珍异宝,以及严阵以待的兵马俑军团。

这也是考古现场:航空遥感、科技物探应用其中,拼接甲胄秦俑,复原始皇容貌,几代考古人接续努力。

这里封存着一个震惊世界的地下秦朝,还有更多未解之谜尚待发掘。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服务好(361+)
  • pdf(281+)
  • 排版满分(486+)
  • 推荐购买(74+)
  • 种类多(290+)
  • 内涵好书(360+)
  • 强烈推荐(540+)
  • 品质不错(445+)
  • 全格式(587+)
  • 快捷(290+)
  • 内容齐全(652+)
  • 方便(89+)
  • 不亏(543+)

下载评价

  • 网友 堵***洁: ( 2025-01-07 10:50:16 )

    好用,支持

  • 网友 潘***丽: ( 2025-01-08 05:51:57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仰***兰: ( 2025-01-05 01:21:59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益***琴: ( 2025-01-15 17:08:50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田***珊: ( 2025-01-18 00:16:11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康***溪: ( 2025-01-10 08:57:35 )

    强烈推荐!!!

  • 网友 索***宸: ( 2024-12-29 09:05:14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敖***菡: ( 2025-01-14 13:56:29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寿***芳: ( 2024-12-29 07:51:32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辛***玮: ( 2025-01-10 03:19:46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通***蕊: ( 2025-01-13 19:34:11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林***艳: ( 2024-12-23 17:02:15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养***秋: ( 2024-12-24 13:21:17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