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海书舟 -大家小书 人间词话新注(精)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20 19:57:00

大家小书 人间词话新注(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大家小书 人间词话新注(精)精美图片
》大家小书 人间词话新注(精)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大家小书 人间词话新注(精)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00120714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0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38.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19:57:00

寄语:

根据原稿整理,并辑录王国维零星论词妙句,版本*清晰、搜集*完备的《人间词话》


内容简介:

《人间词话新注》分上、下两卷,上卷为"人间词话",下卷为"人间词话附录"。上卷是根据王国维《人间词话》原稿本整理而成的;下卷系辑录《人间词话》以外的王国维零星论词言论而成。本书内容包含"校""注"两部分。"校"说明与其它版本(特别是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徐调孚注、王幼安校订本作比较)文字重要不同之处,可见作者对史料的掌握程度和对文献的精审态度。"注"是参照旧注加以补充修订而成。其引文亦能注明出处,使人一目了然。为加深读者对本书的理解,特将作者所撰《略论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作为附录,附入本书。该文于《人间词话》的"境界说"以及所表现的美学思想,论述较详,为读者理解本书提供了方便之门。


书籍目录:

几点说明

上卷  人间词话

下卷  人间词话附录

  (一)论词语辑录

  (二)人间词话选

附录  略论王国维的美学和文学思想

修订后记 


作者介绍:

王国维(1877-1927),中国近现代之交享有国际声誉的大学者,字静安,晚号观堂,谥忠悫,浙江海宁人,1927年6月2日自沉于昆明湖。他早年追求新学,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生前著作六十余种,他自编定《静安文集》《观堂集林》行于世,其中《人间词话》在中国学界地位崇高,朱光潜说:“近二三十年来,就我个人所读过的来说,似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为精到。”

滕咸惠,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生于1939年,山东省济南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6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研究班。主要论著包括:《人间词话新注》《人间词话》《中国文艺思想史论稿》《唐诗精选》(与程相占合著),另有中国古代文论、古代文学研究论文数十篇。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近二三十年来中国学者关于文学批评的著作,就我个人所读过的来说,似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为*精到。——朱光潜


书摘插图

1(24)

《诗·蒹葭》 ①一篇得风人深致 ②。晏同叔 ③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④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注〕

①诗经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据朱熹《诗集传》,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②刘熙载《艺概 ·诗概》云:“雅人有深致,风人骚人亦各有深致。后人能有其致,则风、雅、骚不必在古矣。”(据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③晏同叔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词人。

④晏殊 鹊踏枝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天长水阔知何处。(据唐圭璋编《全宋词》,中华书局本) 

2(26)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①(欧阳永叔②)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③(辛幼安④)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⑤

〔校〕

此条亦见《文学小言》,“三种之境界”作“三种之阶级”;“此等语皆非……所不许也”作“未有不阅、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文学亦然。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

〔注〕

①欧阳修 蝶恋花独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草色山光残照里。无人会得凭阑意。也拟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都不悔。况伊销得人憔悴。(据《全宋词》)

②欧阳永叔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北宋文学家。

③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④辛幼安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

⑤蒲菁云:“江津吴碧柳芳吉曩教于西北大学。某举此节(指《人间词话》此条—引者)问之,碧柳未能对。嗣入都因请于先生(王国维—引者)。先生谓境即所谓世无明王,栖栖皇皇者。第二境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第三境非归与归与之叹与。《湘山野录》:‘李后主神骨秀异,骈齿,一目有重瞳。笃信佛法。殆国势危削,叹曰:“天下无周公、仲尼,吾道不可行。”著杂说百篇以见志。’然则具周思孔情乃为大词人。余持此说,亦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据靳德峻笺证、蒲菁补笺《人间词话》,四川人民出版社本) 

3(10)

太白①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②,寥寥八字,独有千古。③后世唯范文正④之《渔家傲》⑤、夏英公⑥之《喜迁莺》⑦差堪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校〕

“独有千古”,通行本作“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注〕

①太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诗人。

②李白 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

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据黄昇辑《花庵词选》,中华书局本)

③黄昇《花庵词选》云:“二词(指李白《菩萨蛮》和《忆秦娥》 —引者)为百代词曲之祖。”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太白《菩萨蛮》《忆秦娥》两阙,神在个中,音流弦外,可以是为词中鼻祖。”(据人民文学出版社本)但二词是否为李白作品,历来有争论。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云:“太白在当时,直以风雅自任。即近体盛行,七言律鄙不肯为,宁屑事此?且二词虽工丽而气衰飒,于太白超然之致,不啻穹壤。藉令真出青莲,必不作如是语。详其意调,绝类温方城辈。盖晚唐人词,嫁名太白。”“《菩萨蛮》之名,当起于晚唐世。案《杜阳杂编》云:大中初,女蛮国贡双龙犀、明霞锦。其国人危髻金冠,璎珞被体,故谓之菩萨。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效其词。《南部新书》亦载此事。则太白之世,唐尚未有斯题,何得预制其曲耶?”(据中华书局本,下册)吴衡照《莲子居词话》云:“唐词《菩萨蛮》《忆秦娥》二阙,花庵以后,咸以为出自太白。……胡应麟《笔丛》疑其伪托,未为无见。谓详其意调,绝类温方城,殊不然。如‘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等语,神理高绝,却非金荃手笔所能。”(据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刘熙载《艺概 ·词曲概》云:“梁武帝《江南弄》、陶弘景《寒夜怨》、陆琼《饮酒乐》、徐孝穆《长相思》,皆具词体而堂庑未大。至太白《菩萨蛮》之繁情促节,《忆秦娥》之长吟远慕,遂使前此诸家,悉归环内。”“太白《菩萨蛮》《忆秦娥》两阙,足抵少陵《秋兴》八首。想其情境,殆作于明皇西幸后乎?”吴梅《词学通论》云:“太白此词(指《忆秦娥》—引者)实冠今古,决非后人可以伪托。……盖自齐、梁以来,陶弘景之《寒夜怨》、陆琼《饮酒乐》、徐孝穆《长相思》等,虽具词体而堂庑未大。至太白繁情促节,长吟远慕,遂使前此诸家,悉归笼化,故论词不得不首太白也。”(据商务印书馆本)杨宪益《李白与〈菩萨蛮〉》云:“《菩萨蛮》是古代缅甸方面的乐调,由云南传入中国。著名的《菩萨蛮》词‘平林漠漠烟如织’是李白的作品。因为李白是氐人,生长在绵州昌明,所以幼时就受了西南音乐的影响。在开元年间,李白流落荆楚,路过鼎州沧水驿楼,登楼望远,忽思故乡,遂以故乡的旧调作为此词。《忆秦娥》和《清平乐》也是李白利用故乡的俗曲写成的,不过其写成当在《菩萨蛮》后,约当李白去京都长安前后。”(见《李白研究论文集》)任二北在《敦煌曲初探》中,认为杨宪益的看法和《教坊记》《奇男子传》以及敦煌写本等资料“无不吻合”“较为接近事实”。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云:“此首(指李白《忆秦娥》 —引者)伤今怀古,托兴深远。首以月下箫声凄咽引起,已见当年繁华梦断不堪回首。次三句,更自月色外,添出柳色,添出别情,将情景融为一片,想见惨淡迷离之概。下片揭响云汉,摹写当年极盛之时与地。而‘咸阳古道’一句,骤落千丈,凄动心目。再续‘音尘绝’一句,悲感愈深。‘西风’八字,只写境界,兴衰之感都寓其中。其气魄之雄伟,实冠今古。”(据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④范文正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北宋文学家。

⑤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据《全宋词》)

⑥夏英公 夏竦(984—1050),字子乔,曾为宰相,封英国公,北宋词人。

⑦夏竦 喜迁莺霞散绮,月垂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瑶阶曙,金茎露。凤髓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据《全宋词》)黄昇《花庵词选》注云:“景德中,水殿按舞,时公翰林内直,上遣中使取新词,公援毫立成以进,大蒙天奖。” 


媒体评论

***中央欧亚草原民族的活动改变了地中海文明与中国文明的命运,世界史揭开了序幕。本书从蒙古的发展与传统,重新认识世界历史。                            ——《深港书评周榜》

***随着“新清史”话题的升温和*的推荐,与“新清史”学派渊源甚深的日本满蒙史学者冈田英弘走进了国内学界与媒体的视野。

——澎湃新闻·思想市场 2015-6-10                                                                               ***中央纪委书记*在与美国斯坦福大学政治思想史学者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Fukuyama)的会晤谈话中,数次提及日本著名蒙古学、东洋史学者冈田英弘。王在引述冈田观点的同时,认同了冈田从微观研究基础到宏观比较视野的思想理路,并提及其作为第三代“蔑视派”(*语)学术领袖,对日本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创新……冈田极力倡导消弭东洋史与西洋史的界限,强调将东亚社会置于世界史的重要性。《世界史的诞生:蒙古的发展与传统》便是冈田将其理论付诸实践的例证。                                                        ——澎湃新闻·私家历史 2015-5-18                                                                                                         


前言

前 言

周振甫

咸惠同志把他的《人间词话新注》的清样寄给我,要我说几句话。咸惠同志说:“《人间词话》原稿顺序与《国粹学报》发表的王氏手定本完全不同,文字亦有出入”,“并多出十三条”,“前此尚未公开发表”,“从原稿中比较容易看清王氏的思路,从而更准确地理解王氏的文艺思想”。他的注也同以前的注不同,以前的注只是引出王氏文中提到的诗词原文,他的注根据王氏的论点,征引叔本华的说法来说明王氏论点的来历,再引各家的说法来作参证,对研究《人间词话》有帮助。我没有见过王氏《人间词话》原稿,更没有把原稿同《国粹学报》上发表的王氏手定本作过比较,也不知道原稿上多出来的十三条何以没有收入手定本,更没有研究过手定本的次序何以和原稿不同。不过我觉得手定本《人间词话》已经流行很久,原稿本外间没有看到,现在采用原稿本,让读者看到原稿本的面目是好的,不过不该忽略手定本的面目。建议在原稿本的编次数字后附注手定本的编次数字,使得在这个原稿本中保存手定本的面目。

这部新注既注出了王氏论点的根据,又引各家说法来作参证,有利于进一步探讨王氏的词论。这里试用境界说作例,结合新注来作些探索,可以看到新注对这种探索是有帮助的。

王氏提出境界说,说:“有造境,有写境”,“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造境”就是“有我之境”,“写境”就是“无我之境”。他的举例,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为造境,为有我之境;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写境,为无我之境。这样说,容易使人迷惑。“乱红飞过秋千去”,是诗人所见,是写境,何以说是造境?“悠然见南山”,这个“悠然”是诗人的感觉,是有我,何以说是无我?倘说诗句不能这样割裂来看,乱红飞去同泪眼问花结合,所以是造境,是有我。那末,即使把“悠然见南山”同“采菊东篱下”结合,这个“采”和“见”里也有我在。要是说这里没有作者所表达的感情,那末,“悠然”不正是诗人的感情吗?再说,诗句既不能割裂,诗人所以要说“见南山”,正由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山气又有什么好呢?好在“鸟倦飞而知还”,正表达了他弃官归隐的心情,正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正是造境,正是有我,为什么说是写境,是无我呢?这时来看新注,新注引王氏说:“出于观我者,意余于境。而出于观物者,境多于意。然非物无以见我,而观我之时又自有我在。故二者常互相错综,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废也。”经过这样一注,上面的疑问就解决了。所谓造境和有我,即观我,是意余于境,观我之时又自有我在,“乱红飞过秋千去”,是观我时的自有我在。“悠然见南山”,即出于观物者,境多于意。然非物无以见我,在“悠然”里正是观物中所见的我。原来所谓造境中还有写境,无我中还有我,所谓造境和有我之境,只是说偏重于抒情,在有我之境中还是有物;所谓写境和无我之境,只是说偏重于写景,在无我之境中还是有我在,只是感情不强烈而已。

王国维深受叔本华美学思想的影响。那么,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说法与叔本华美学思想有什么关系呢?新注指出叔本华认为“抛开个人利害关系,抛开主观成分,纯粹客观地观察事物,并且全神灌注在事物上……以前在意志之路上追求而往往失诸交臂的宁静心情立刻不促而至,那就对我们好极了”。叔本华追求的是扼杀“生的意志”的宁静,他认为生的意志永远得不到满足,造成永久的苦痛,要追求排除这种痛苦的宁静。王氏的无我之境是受叔本华的影响。但他把叔本华追求的唯心的宁静说运用到词论里作了修改,使它中国化了,使它成了中国的词论,他引“悠然见南山”就是例证。“悠然见南山”,不是扼杀“生的意志”的宁静,是充满生的意志的悠然自得,不是以人生为永远得不到满足的永久的痛苦,是以归田园居的保持淳朴生活的愉悦。无我之境实际上是排除了叔本华的悲观思想,吸取他抛开主观较客观地观察事物的合理成分,确立了新的文艺论。

境界说同中国传统的情景说又有什么差异呢?新注里提出了传统的情景说来做比较。《文心雕龙·物色》里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提出情和物,认为情受到物的影响。“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诗人怎样描写情景呢?就写气说,即描写天气,象用杲杲来写日出,用漉漉来写下雪。就图貌说,即描写景物,象用灼灼来描写桃花的鲜艳,用依依来描写杨柳的姿态。就附声说,即描写声音,象用喈喈来描写黄鸟的鸣声,用喓喓来描写草虫的叫声。这些描写,既是跟着景物的不同来曲折表达的,也是跟着心情的变化来抒写的。换言之,它是情景交融的。象在灼灼里,不光写了桃花,也反映了诗人的情绪;在依依里,不光写了杨柳的柔弱,也反映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感情。因此,这里主要是讲情景交融,所以说“情貌无遗”。它没有把抒情和写景分开来说,同造境和写境分开来说的不同。

梅尧臣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景指景物,意指情意,即写景和抒情分开说。姜夔说:“意中有景,景中有意。”即情景既可分别,又互相关联。王夫之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这里把情景和心物联系起来,指出情景和哀乐荣悴的关系,比前人讲得更深刻了。但即使是王夫之的诗论,也还没有达到《人间词话》的高度。王氏境界说提出造境、写境,类似前人讲的状景、含意,情生景,景生情,尤其是情生景具有造境的意思。但王氏提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强调一以情胜,一以景胜,强调前者“物皆着我之色彩”,后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实际是指情感的色彩比较淡;指出前者“于由动之静时得之”,后者“于静中得之”。这样讲,就超过王夫之。还有,王夫之看到情景和心物以及哀乐的关系,没有触及到自然中的景物和作品中的景物的不同。王氏境界说指出“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反过来,理想的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从造境写境联系到理想和写实,联系到自然中之物和文学中之物,指出文学美术中所写的有其不同于自然之处,指出理想和写实的关系。这样的境界说,就远远超过前人的情景说了。刘勰只谈到情景交融,王夫之谈到了情和景,谈到了情景和心物、哀乐、荣悴。王氏的境界说则突破前人,提出了新的命题。他吸收了叔本华的合理成分,但又不同于叔本华,还是成为中国的文艺论。这是王氏的境界说,在谈情景论上确有其超越前人的地方。

以上,只是就新注中的注释结合境界说来谈谈。就是这样,也可看到这个新注提供的材料,对我们研究王氏《人间词话》确实是有帮助的。这点粗浅看法,是否有当,还请咸惠同志以及专家和读者指正。

大约在十七八年前,我就见到本书的初稿。这次重加修订,是值得高兴的事。


书籍介绍

编辑推荐

近二三十年来中国学者关于文学批评的著作,就我个人所读过的来说,似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为*精到。——朱光潜

内容简介

《人间词话新注》分上、下两卷,上卷为"人间词话",下卷为"人间词话附录"。上卷是根据王国维《人间词话》原稿本整理而成的;下卷系辑录《人间词话》以外的王国维零星论词言论而成。本书内容包含"校""注"两部分。"校"说明与其它版本(特别是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徐调孚注、王幼安校订本作比较)文字重要不同之处,可见作者对史料的掌握程度和对文献的精审态度 。"注"是参照旧注加以补充修订而成。其引文亦能注明出处,使人一目了然。为加深读者对本书的理解,特将作者所撰《略论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作为附录,附入本书。该文于《人间词话》的"境界说"以及所表现的美学思想,论述较详,为读者理解本书提供了方便之门。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内涵好书(557+)
  • 种类多(328+)
  • 服务好(333+)
  • 强烈推荐(84+)
  • 体验还行(472+)
  • 下载速度快(622+)
  • 体验满分(365+)
  • 值得购买(269+)
  • 下载快(633+)

下载评价

  • 网友 康***溪: ( 2025-01-17 06:45:47 )

    强烈推荐!!!

  • 网友 田***珊: ( 2025-01-09 06:53:11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堵***洁: ( 2025-01-02 12:17:08 )

    好用,支持

  • 网友 索***宸: ( 2024-12-21 15:35:49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屠***好: ( 2025-01-03 16:29:32 )

    还行吧。

  • 网友 习***蓉: ( 2025-01-07 03:55:54 )

    品相完美

  • 网友 后***之: ( 2025-01-19 20:16:26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扈***洁: ( 2024-12-22 00:09:55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孙***夏: ( 2025-01-10 23:30:43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陈***秋: ( 2024-12-30 18:07:02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