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申论万能(套装共6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申论万能(套装共6册)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申论万能(套装共6册)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申论万能(套装共6册)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申论万能(套装共6册)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申论万能(套装共6册)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申论万能(套装共6册)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申论万能(套装共6册)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申论万能(套装共6册) kindle格式电子书
寄语:
当当自营·适用范围: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村干部考试,公安招警考试,军转干考试,法检招录考试,选调生考试,三支一扶考试
内容简介: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宝典》
《华图•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宝典(第十一版)》是针对国家和地方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笔试的备考读本。本书共有六大部分的内容。绪论部分详尽分析了历年国考、地方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的命题思路,作者结合多年的教研经验,给出了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和备考方案。章——第五章则针对言语理解与表达的主要考试题型,从考点、方法、真题、练习等方面进行多维度讲解,旨在让考生在熟悉题型和考点的同时掌握方法,在例题讲解中体会技巧,在练习中得以提升。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判断推理模块宝典》
《华图•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判断推理模块宝典(第十一版)》是针对国家和地方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笔试的备考读本。对于繁杂难于理解的逻辑原理,针对逻辑判断试题中惯用的句型群(思维形式)提供“特句特记”的方法,旨在摆脱素朴的苦思冥想,实现快速解析。如:直言四句转换、模态四句转换等。针对图形推理,概括数量类、样式类、属性类等考点,从读图人手,确认类型图,对应考点解析。针对定义判断,着重明确定义要件,然后对号入座,并果断排除不符合要件的选项,减少阅读量,实现快解。针对类比推理,主要明确概念之间的包含、反对、交叉等逻辑关系,然后根据逻辑关系的相近、相似或匹配、比较选择答案。如上方法简单易用,便于知识的掌握和管理。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资料分析模块宝典》
《华图•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资料分析模块宝典(第十一版)》为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有两个残酷的事实已经摆在各位考生的面前:首先,资料分析的计算越来越难;同时,可以静心做完资料分析的考生越来越少。
其实掌握各种“速算”的技巧,是取得这部分高分的核心关键。本书中有详细给大家介绍资料分析的速算,另外全书百篇*真题供大家练习。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常识判断模块宝典》
《华图•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常识判断模块宝典(第十一版)》一书在研究历年国考、联考、各地方考试真题的基础上,根据真题考查的知识范围,建构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够及时帮助考生进行知识梳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精心挑选了*的国考、联考、地方考试真题,置于各章节后。考生可在学习完一个部分后,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从而查漏补缺。本书收录了2015年和2016年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对考查概率较高的热点进行了深度解读。这不仅有利于考生对于常识判断部分的作答,对于申论的复习也是大有裨益的。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数量关系模块宝典》
《华图•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数量关系模块宝典(第十一版)》具有五大推理题型,系统剖析精准定位。七大运算模块,完全覆盖深度细分。十大秒杀技巧,迅雷掩耳立竿见影。百余核心提示,考点命脉一网打尽。千道*真题,精心改版全面升级。希望考生考出好成绩。
从内容上来看,本书内容主要由上篇的数学运算和下篇的数字推理组成,从考点归纳,题型汇总,模块分类、解题技巧等方面进行多维度讲解,旨在让考生在数量关系模块的考试中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申论*宝典》
第十一版《申论*宝典》的修订历时三个多月,是《申论*宝典》出版以来*规模的修改。从理论到真题,从结构到体例,作者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更新。对分析问题这一未来申论考试的主流题型进行了全新梳理,对其方法进行了系统阐发,并结合近几年的*真题深入进行了讲解。第十一版《申论*宝典》系统破解了申论分数低的魔咒,拓展了申论*思维体系,全面超越“*八条”“*五点”,更深刻、更系统、更有穿透力地揭示了申论思维的本质,必将引爆你的申论思维,领你走出教条僵化死胡同,带你走向“和而不同”新境界,真正实现申论高分突破。同时为帮助考生攻克申论写作论证无话可说、思维混乱的顽疾,系统说明了议论文(包括策论文、政论文、评论文)的结构布局、论证逻辑。特别是厘清了政论文的论证三逻辑。
书籍目录: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宝典》
目录
★一、近五年国考、联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各模块分值分布2
★二、三维解读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的重要性2
★三、探究九年命题思路,展望未来命题趋势3
★四、从言语复习误区中反思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和备考方案6
章逻辑填空
逻辑填空整体综述7
节实词辨析8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8
一、感情色彩8
二、语义轻重 10
三、表达风格 12
四、语素差异13
五、词性功能15
★六、搭配范围16
★七、语境信息与限定性选项17
第二节成语辨析20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20
第三节关联词辨析45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45
一、并列关系45
二、承接关系45
三、递进关系45
四、因果关系45
五、转折关系45
六、条件关系46
七、让步关系46
八、取舍关系46
逻辑填空全真测试题库48
第二章片段阅读
片段阅读整体综述54
片段阅读实战技法54
★一、分步解题法54
★二、替换压缩法55
★三、成分分析法56
★四、背景铺垫法58
★五、表达倾向法60
★六、援引观点法61
★七、举例论证法64
★八、原因推断法66
★九、反面论证法67
★十、标点符号法70
★十一、指代引导法72
十二、选项差异法74
★十三、主体排除法75
十四、排同求异法77
十五、相对法79
节主旨概括题81
一、典型的主旨概括题82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82
☆★☆突破模块一:从微观角度入手,从关联词语切入82
★(一)转折后的主题句82
★(二)结论后的主题句84
★(三)递进后的主题句87
★(四)必要条件后的主题句89
★(五)并列中的主题句91
☆★☆突破模块二:从宏观角度入手,从行文脉络切入93
★(一)“总—分—总”式93
★(二)“总—分”式95
★(三)“分—总”式95
★(四)“分—总—分”式96
突破模块三:从整体概括入手,从关键词语切入97
二、变型的主旨概括题101
第二节意图判断题103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104
★一、做题原则104
★二、做题顺序105
★三、排除选项109
★四、意图判断主旨化——两个并非,一个标准110
第三节态度观点题111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112
一、明确观点112
二、隐含观点112
三、没有观点112
四、杂糅观点113
第四节细节理解题116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117
★一、典型的细节理解题117
二、主旨化的细节理解题121
三、变型的细节理解题122
(一)原因考查类122
(二)目的考查类125
(三)特点考查类127
(四)信息推断类128
第五节词句理解题130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130
一、词语理解题130
二、语句理解题132
第六节代词指代题135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136
一、代词指代题136
二、词语指代题139
第七节标题填入题141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142
片段阅读全真测试题库143
第三章语句表达
语句表达题型综述151
突破模块一:从语用层面,考查优化表达152
节语句排序题152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152
★一、断定发语词152
★二、验证连贯性153
第二节语句衔接题162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162
★一、居首类163
★二、居中类163
★三、居末类163
第三节下文推断题168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168
突破模块二:从语法层面,考查规范表达171
规范表达实战技法171
一、语句紧缩法171
二、语感审读法171
三、规律标志法171
四、造句类比法171
五、逻辑分析法172
六、停顿阅读法172
七、词汇替换法172
八、添加词语法172
九、语序重排法173
十、逐个排除法173
第四节病句辨析题173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175
一、句子成分搭配不当175
二、句子成分残缺或多余177
三、语序不当179
四、逻辑矛盾181
五、用词不当182
第五节歧义辨析题186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187
一、词汇歧义187
二、语法歧义187
三、语音歧义190
语句表达全真测试题库191
第四章篇章阅读
篇章阅读题型综述203
篇章阅读实战技法204
★一、带着问题选择性阅读原文204
★二、关注文章、段落六大要点204
节人文社科类209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209
一、2015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真题210
二、2015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真题211
三、2015年上半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真题(甲级)213
四、2015年天津市公务员考试真题215
五、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真题(A卷)216
第二节科技说明类218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218
一、2015年天津市公务员考试真题218
二、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真题(A、B卷)219
三、2015年深圳市公务员考试真题221
四、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真题(A类)222
五、2015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真题224
篇章阅读全真测试题库225
第五章特殊题型汇总
特殊题型综述232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232
一、标点符号232
二、修辞手法235
三、诗词鉴赏238
四、错别字辨析239
五、字词注音240
六、字词释义及使用241
七、关联词使用243
八、文体风格243
九、说明方法244
十、句式结构245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判断推理模块宝典》
目 录
上篇考点知识必会
章逻辑判断3
节逻辑判断概述3
第二节概念分析与推理8
第三节命题及推理27
第四节直言命题、模态命题及推理51
第五节逻辑矛盾解析63
第六节论证与反驳74
第七节智能推理109
第八节巩固强化训练125
第二章类比推理141
节类比推理概述141
第二节类比关系考点143
第三节巩固强化训练156
第三章图形推理163
节图形推理概述163
第二节数量类图形166
第三节位置类图形172
第四节样式类图形175
第五节属性类图形179
第六节折叠及重组拆分类图形181
第七节立体视图与平面拼合类图形185
第八节新考点专练187
第九节巩固强化训练189
第四章定义判断197
节定义判断概述197
第二节肯定型定义判断198
第三节否定型定义判断200
第四节相关型定义判断201
第五节巩固强化训练203
下篇冲刺提高必练
部分经典真题精选215
章图形推理215
2016年经典真题精选215
2015年经典真题精选(一)218
2015年经典真题精选(二)220
2014年经典真题精选(一)223
2014年经典真题精选(二)226
第二章定义判断230
2016年经典真题精选230
2015年经典真题精选(一)233
2015年经典真题精选(二)236
2014年经典真题精选(一)239
2014年经典真题精选(二)242
第三章类比推理246
2015年经典真题精选(一)246
2015年经典真题精选(二)248
2014年经典真题精选(一)249
2014年经典真题精选(二)251
第四章逻辑判断254
2015年经典真题精选(一)254
2015年经典真题精选(二)257
2014年经典真题精选(一)260
2014年经典真题精选(二)264
第二部分华图实战模拟题库268
实战模拟一268
实战模拟二276
实战模拟三284
实战模拟一参考答案及解析292
实战模拟二参考答案及解析295
实战模拟三参考答案及解析299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资料分析模块宝典》
目录
章资料分析总论1
节大纲引言1
大纲解读1
第二节备考纲要1
题型介绍1
统计术语1
做题顺序2
核心要点2
速算技巧2
复习计划3
第三节统计术语3
基础重要统计术语3
应知应会统计术语7
第四节结构阅读8
第五节核心要点14
★【核心要点一:时间表述】 14
★【核心要点二:单位表述】 16
★【核心要点三:特殊表述】 19
★【核心要点四:适当标记】 21
★【核心要点五:简单着手】 24
★【核心要点六:答案选项】 25
第二章必会速算技巧27
节图形法27
第二节估算法32
第三节直除法43
第四节放缩法51
第三章推荐速算技巧58
节插值法58
第二节截位法62
第三节复变法71
第四节化同法79
第四章选学速算技巧83
节差分法83
第二节增长法91
第三节综合法100
第四节修正法102
第五章表格型材料111
题型点睛111
例题剖析111
习题训练122
第六章文字型材料131
题型点睛131
例题剖析131
习题训练147
第七章表格文字综合材料155
题型点睛155
例题剖析155
习题训练169
第八章图形型材料174
题型点睛174
例题剖析174
习题训练184
第九章图形文字综合材料188
题型点睛188
例题剖析188
习题训练201
第十章表格图形及全混合综合材料207
题型点睛207
例题剖析207
习题训练218
第十一章精选真题模拟训练229
精选真题一229
精选真题二237
精选真题三245
精选真题四252
精选真题五260
精选真题六267
精选真题七275
精选真题八282
精选真题九289
精选真题十295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常识判断模块宝典》
目录
一、大纲解读及命题特点详析1
二、常识判断模块备考策略3
部分时政热点和政治常识
章时政热点与国际社会4
第1节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4
第2节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解读7
第3节2016中央一号文件解读10
第4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12
第5节当代国际社会17
第二章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21
第1节哲学与哲学家21
第2节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23
第3节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24
第4节马克思主义辩证主义认识论26
第5节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29
第三章邓小平理论与中共党史32
第1节邓小平理论32
第2节中共党史36
真题解析实例38
第二部分经济常识
章古典经济学巨匠及其理论39
第1节亚当·斯密的理论贡献和政策主张39
第2节大卫·李嘉图的理论贡献和政策主张40
第二章新古典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41
第三章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济理论42
第1节宏观经济理论42
第2节微观经济理论43
第四章商品经济46
第五章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9
第1节市场经济49
第2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50
第六章宏观调控与收入分配52
第1节宏观调控体系、任务与主要手段52
第2节宏观调控具体政策53
第3节收入分配57
第七章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与外汇59
第1节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59
第2节外汇与汇率60
真题解析实例62
第三部分人文历史常识
章文学常识63
第1节中国古代与近代文学63
第2节中国现当代文学67
第3节外国文学69
第二章文化常识74
第1节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74
第2节中国艺术成就及鉴赏81
第3节世界遗产89
第4节外国文化90
第三章中国古代史96
第1节朝代和重大历史事件96
第2节历朝历代相似事件对比100
第四章中国近代史104
第1节内忧外患的晚清时期104
第2节从五四运动到七七事变105
第3节抗日战争106
第五章世界历史107
第1节世界古代史107
第2节世界近代史109
第3节世界现代史111
真题解析实例113
第四部分科技常识
章高新技术及其应用115
第1节新能源115
第2节新材料118
第3节信息技术120
第4节现代交通技术121
第5节空间科学技术122
第二章我国科技成就及未来发展规划124
第1节我国古代主要科技成就124
第2节我国近代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成就129
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常识134
第1节物理常识134
第2节化学、生物常识136
第3节中医基本常识137
第4节急救常识138
第5节灾害逃生避险常识140
真题解析实例144
第五部分自然、环境常识
章自然常识145
第1节天文历法常识145
第2节地理常识148
第二章环境常识157
第1节环境气候常识157
第2节环境污染与保护知识158
真题解析实例161
第六部分法律常识
章法理学163
第1节法的概述163
第2节法律的制定和实施167
第二章宪法与行政法174
第1节宪法174
第2节行政法183
第三章民法与民事诉讼法196
第1节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196
第2节物权法198
第3节婚姻法199
第4节民事诉讼法201
第四章刑法与刑事诉讼法206
第1节刑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206
第2节犯罪206
第3节刑罚207
第4节刑事诉讼法209
第五章公务员法213
第1节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213
第2节公务员的录用、考核与职务任免、升降213
第3节公务员的辞职、辞退与奖惩214
第4节公务员的回避216
第六章其他法律法规217
第1节公司法217
第2节合伙企业法220
第3节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222
第4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25
真题解析实例227
第七部分管理常识
章政府职能229
第1节政府职能的含义和分类229
第2节实现政府职能的主要手段和政府职能转变230
第二章行政组织与行政监督232
第1节行政组织232
第2节行政监督234
第三章行政决策与行政执行236
第1节行政决策236
第2节行政执行236
第四章公共事业管理和公共危机管理239
第1节公共事业管理239
第2节公共危机管理240
第五章社会管理242
第1节社会管理的内涵及发展242
第2节完善我国社会管理体制242
真题解析实例244
第八部分公文常识
章公文的分类和种类245
第二章公文的格式和行文规则247
第1节公文的格式247
第2节公文的行文规则251
第三章15种公文常见考点及相近文种对比252
第1节命令和决定252
第2节公报、公告和通告253
第3节通知和通报254
第4节报告和请示255
第5节批复和函256
第6节意见、决议和议案257
第7节纪要258
第四章公文处理259
真题解析实例262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数量关系模块宝典》
目录
十个被问得多的问题1
上篇数学运算
章代入与排除法3
节★直接代入法3
第二节★倍数特性法5
第三节综合特性法9
本章习题训练11
第二章转化与化归法15
节★化归为一法15
第二节★比例假设法19
第三节★工程问题22
本章习题训练28
第三章典型解题技巧33
节★十字交叉法33
第二节构造设定法36
第三节★思维法39
第四节枚举归纳法42
第五节调和平均数46
本章习题训练49
第四章方程与不等式55
节★基本方程思想55
第二节★不定方程(组)61
第三节不等式66
第四节盈亏与鸡兔同笼问题68
本章习题训练69
第五章基础运算模块75
节纯粹计算问题75
第二节运算拓展题型78
第三节数列综合运算82
本章习题训练85
第六章计数问题模块89
节★容斥原理89
第二节★基础排列组合95
第三节拓展排列组合99
第四节★概率问题105
第五节抽屉原理112
本章习题训练114
第七章比例计算模块120
节比例问题120
第二节★溶液问题122
第三节★牛吃草问题124
第四节钟表问题133
本章习题训练136
第八章初等数学模块140
节约数倍数问题140
第二节多位数字问题143
第三节余数同余问题146
第四节平均数值问题149
第五节星期日期问题151
第六节循环周期问题154
本章习题训练155
第九章行程问题模块159
节★基础行程问题159
第二节★相对速度问题165
第三节典型行程模型171
本章习题训练173
第十章几何问题模块178
节★几何公式法178
第二节★割补平移法182
第三节几何特性法186
第四节中学几何问题188
第五节几何边端问题191
本章习题训练196
第十一章趣味杂题模块202
节★比赛问题202
第二节年龄问题204
第三节统筹问题205
第四节趣味推断问题212
第五节★经济利润问题217
本章习题训练220
第十二章精选真题模拟训练225
精选真题模拟训练一225
精选真题模拟训练二226
精选真题模拟训练三228
精选真题模拟训练四229
精选真题模拟训练五231
精选真题模拟训练六233
精选真题模拟训练七234
精选真题模拟训练八236
精选真题模拟训练九237
精选真题模拟训练十239
精选真题模拟训练答案速览240
下篇数字推理
章基础知识与基本思维242
节基础数列242
第二节题型概览243
第二章多级数列246
节二级数列246
第二节三级数列248
第三节商和多级数列250
第三章多重数列253
节交叉数列253
第二节分组数列254
第三节机械分组255
第四章分数数列257
节基础技巧数列257
第二节反约分型数列258
第三节分数拓展数列259
第五章幂次数列262
节基础幂次数列262
第二节幂次修正数列264
第六章递推数列266
节递推基本形态266
第二节整体趋势法269
第三节递推联系法272
第七章图形数列275
节圆圈题275
第二节九宫格279
第三节题型拓展282
第八章精选真题模拟训练287
精选真题模拟训练一287
精选真题模拟训练二287
精选真题模拟训练三288
精选真题模拟训练四288
精选真题模拟训练五288
精选真题模拟训练六289
精选真题模拟训练七289
精选真题模拟训练八290
精选真题模拟训练九290
精选真题模拟训练十291
参考答案及简析292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申论宝典》
目录
篇申论全景——概论篇
章申论之道1
节申论观——攻克申论的终极秘密1
一、申论唯物论:“述材料”是申论解题的根本技巧2
二、申论辩证法:“活思维”是申论解题的根本法宝4
三、申论想象力:“和而不同”是申论高分突破的根本原则6
第二节申论思维体系7
一、思维体系的思维导图7
二、申论思维体系详解7
三、申论思维体系的活学活用14
四、申论思维体系真题举例20
第三节申论考试的焦点问题22
焦点一:申论VS行测22
焦点二:写作VS申论23
焦点三:背诵猜题VS申论25
焦点四:个性化考试VS申论考试25
焦点五:杂文VS申论26
焦点六:学术论文VS申论27
第四节申论考试的本质与特征28
一、申论考试的本质:两个关键及其根本逻辑28
二、申论考试的特征29
第五节申论阅卷规则及其启示33
一、阅卷流程33
二、阅卷心态34
三、申论评分标准35
四、阅卷启示38
第六节申论备考攻略39
一、大纲引领方向39
二、思维决定成败41
三、心态影响成绩42
四、细节成就高分43
五、备考战术部署44
第二篇申论细节——技巧篇
第二章审题与破题47
节审题的五要素47
一、作答任务47
二、答案来源48
三、作答角色49
四、作答体例50
五、细节限制(字数、题目)51
第二节真题演练——教你找准题眼,读懂潜台词51
第三章概括问题的基本技巧56
节问题意识——阅读材料的指挥棒56
一、抽象的问题意识57
二、具体的问题意识57
第二节阅读材料的基本技巧:三遍四步法58
第三节概括问题的真题举例77
第四章分析问题的实用技巧85
节阐释题85
一、阐释题的解题技巧85
二、真题举例86
第二节原因分析90
一、过往性原因分析的解题技巧及真题举例(多角度分析)91
二、未来性原因分析的解题技巧及真题示例(必要性)95
第三节评价题97
一、矛盾问题的评价分析技巧及真题示例97
二、社会现象的评价分析技巧及真题举例100
第四节比较分析102
一、焦点类题目的解题技巧及真题举例102
二、关系类题目的解题技巧及真题举例103
第五节启示类问题105
一、启示类题目的解题思路105
二、真题举例105
第六节设喻类问题109
一、设喻类问题的解题技巧109
二、真题举例109
第五章解决问题的独特技巧112
节根据问题找原因112
第二节针对原因提对策113
一、有针对性解决问题的思路哪里来?113
二、“八条”的思维表达113
三、“八条”详解114
四、“八条”的活学活用121
第三节根据原则验对策123
一、对策要有针对性124
二、对策要有可行性124
三、对策要有常识性126
四、真题举例127
第四节解决问题的真题示例132
第五节贯彻执行的基本内容135
一、贯彻执行的命题思路135
二、贯彻执行类题目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136
三、贯彻执行类的基本题型和解题技巧138
第六章写作表达的高分突破142
节申论写作的“四度空间”142
一、高度142
二、深度144
三、广度145
四、力度(效度)145
第二节申论文章要有种、有料、有理146
一、有思想的论点,让文章有种147
二、丰富的论据,让文章有料154
三、充分的论证,让文章有理156
第三节申论写作的三种结构形式及其论证逻辑159
一、策论文的结构布局、论证逻辑及范文详解159
二、政论文的结构布局、论证逻辑及范文详解161
三、评论文的结构布局、论证逻辑及范文详解165
第四节申论写作的得分突破点167
一、提纲167
二、标题168
三、开头170
四、结尾173
五、过渡173
六、语言表达175
七、排比177
八、步骤180
第五节申论写作解题技巧和实战点评182
一、2014年国考市地以下作文解题技巧和范文点评182
二、2014年国考省级以上作文解题技巧和范文点评189
三、2007年北京社招申论真题样本点评194
第三篇申论实战——真题篇
第七章公务员考试典型申论真题详解198
201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省级以上)真题详解198
201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市地以下)真题详解214
201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省级以上)真题详解229
201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市地以下)真题详解246
2015年9月多省(区、市)政法干警录用考试《申论》真题详解262
2015年4月多省(区、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详解275
201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省级以上)真题详解287
201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市地以下)真题详解302
作者介绍:
顾斐: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公职产品研究院院长,公职行业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教学法开创者。长期从事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的命题研究工作,独创言语理解与表达“十大题型”,两大模块教学法及“言语必杀技法”,被行业广泛借鉴。先后出版的《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宝典》《行政职业能力检测内部教案》《微魔块之言语必考成语188条》《10天,行测通关特训》成为多年公职辅导畅销书,并多次再版。新浪、腾讯、人民网、中国教育在线、直来直往特聘专家,是考生心目中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师者典范。
付连奎,大学教授,逻辑学专家,曾多次应邀参加中国信息智能与逻辑大会、世界泛逻辑大会,并做专题报告。擅长针对国家、地方公务员考试的内容提供简单实用的快读、快解技巧和方法。
伍景玉,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院创始人之一,公务员考试图书出版领航人,公务员考试资深培训专家。自华图创业以来,其先后出版公务员考试教材百余种,所编著的公务员考试教材成为本行业的指路标,主导着公务员考试图书的发展趋势。其以教学为基础,结合多年的公务员命题与阅卷工作经历而编著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公务员面试》及《模块宝典》等成为全国畅销的教材,是公务员考试研究与辅导领域*影响力的实力派专家之一。
李委明华图联合创始人,历任华图教学管理部总监、师资培训学院院长、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教研室主任,模块教学法创始人之一,华图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缔造者。清华大学理科实验班毕业,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编著《数量关系模块宝典》、《资料分析模块宝典》两本公考行业标杆著作。率先提出数字推理“五大题型”;首创数学运算“七大模块”;独家构建资料分析之“结构阅读法”“十大核心要点”“误差速算理论”与“十大速算技巧”。凭借强悍的专业功底追求数学理论的考场实用,以轻松的授课风格打造行测教学的课堂诙谐。
钟君,法学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经济与社会建设研究室主任。曾挂任重庆市丰都县副县长一职。长期从事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多次命中国家和地方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对申论考试的实质和核心有深刻的把握,首创申论*思维体系,独创申论分析问题的“*五点”和提出对策的“*八条”。授课内容操作性强,易于掌握:授课风格幽默风趣,挥洒自如。授课中注重思维训练和教学互动,深受全国各地学员欢迎。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宝典》
201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大纲链接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每道题给出一段语言文字,要求考生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或运用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选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例题1: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始终是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以往的改革从技术商品化、科技运行机制、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着力在微观组织层面。改革进程发展到今天,需要更多地从宏观管理层面思考问题。换句话说,改革已经改到了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的政府管理者自己头上。政府科技资源配置的理念需不需要转变?对科技活动管理的模式需不需要改变?管理科技活动的组织机构需不需要调整?回答了这三个问题,才有可能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应从政府管理角度思考科技体制改革问题
B. 进行国家科技体制的深层次改革迫在眉睫
C. 明确政府职责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前提
D. 科技与经济相脱节是我国科技体制的弊端
答案:根据“改革已经改到了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的政府管理者自己头上”一句,可知A为正确答案。
例题2:说话不仅是一种生理功能,更是一种能力。会说话的人,纵然,滔滔不绝,听者也不以为苦;纵然,一字千金,也能绕梁三日。成功人士大多是成功的说话者,毫不夸张地说,其成功至少有一半是用舌头的。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 能言善辩讷口少言实现B. 绘声绘色不露声色完成
C. 口若悬河片言只语创造D. 侃侃而谈缄口不言获取
答案:从上下文的意思,及词语本身的含义,可知选项C更为贴切。
★一、近五年国考、联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各模块分值分布
单位:分/题
模块类别近5年国考及联考分值
常识判断0.7—0.9
言语理解与表达0.8—0.9
数量关系0.7—0.9
图形推理(常规)0.7—0.8
图形推理(分组)0.7—0.8
逻辑判断0.7
定义判断0.7
类比推理0.7—0.8
资料分析0.7—1.0
从上表中不难发现,国考与联考在分值分布上还是有一定规律的:
(1)近五年国考各模块分值不变,且以言语理解、分组类图形推理和类比推理分值,均为0.8分/题。其他模块分值均为0.7分/题,模块区分度不大。
(2)联考与国考各模块分值有所区别,且不同省份分值也有所不同。春季联考中的辽宁省考,分值的模块为资料分析,每题1分。此外,常识判断、数量关系和言语理解分值较高,为0.8—0.9分/题。参考省份福建则分布较为平均,均为0.8—0.9分/题。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无论哪次考试,言语理解的分值都是中等偏上,加上题量可观,通常在30—40题之间,言语理解部分的总分值在24—32分之间,几乎占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总分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尤为重要,考生应对此引起高度重视!
★二、三维解读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的重要性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考生的语言能力,在整个公务员考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之所以重要,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1)从横向角度比较,言语理解与表达在整个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所占题量比例较高。以中央国家机关考试为例,近五年来,言语理解与表达题量约占整张试卷的30%。这一近1/3的比例对于考生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部分取得高分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此外,由于言语理解与表达通常处于整张试卷的部分或者第二部分,着实能够影响考生状态的发挥。加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文字量较大,阅读时间较长,考生若不能快速有效地进行阅读和解题,将会直接影响整张试卷的作答和其他几个模块的时间分配。
(2)从纵向角度比较,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复习对于申论以及面试来说均有很大的牵引作用。换言之,公务员考试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在测查考生能力时,各个环节的考试设计并非割裂开的,而是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从测查能力角度来讲,言语理解与表达重在测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众所周知,“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表达”是“理解”的升华。因此若要有出色的“表达”,“理解”首先要过关。如果考生在复习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模块的过程中能够着重提升自身“理解”文字材料的能力,并将其有效地运用到申论考试中去,阅读给定资料时会受益不浅,不仅可以加快阅读的速度,也能提升阅读的质量,从而更为准确地提炼材料中的重要语句信息,为下一步的“书面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试环节结束之后,达到要求的考生还要进行下一轮的面试,可谓难上加难。面试则更加需要考生能够有效灵活地运用语言,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流畅通顺的“口头表达”。由此可知各位考生若能将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的复习思路和解题技巧灵活应用,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程度,将会在公务员考试的其他几个环节中有更为出色的发挥。
(3)从应用角度比较,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具体能力贯穿在公职领域的各个工作环节之中。众所周知,如果没有好的理解能力,在公职领域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麻烦和障碍,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政策、文件的相关精神和具体要求,就不能把握领导讲话的意图和要点。在此基础上,一个合格的公务员还要有准确优化的表达能力,因为在工作领域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表达能力,如给领导、本单位、上级部门、下级部门等各方撰写的公文、日常事务性邮件,或者重要材料等等。如果不能很好地运用语言,可以说未来的工作将是一片黑暗。因此从整体应用的角度来讲,言语理解与表达中涉及的“理解”与“表达”能力是一名合格的公务员所必须具备的。
相信通过这种三维解读,各位考生应该能够充分理解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的重要性及其在整个公务员考试中的地位、作用。既然如此,在接下来的备考过程中各位考生就要对这一部分给予足够的重视,无论在备考时间还是在个人精力方面均要有所准备,从容应对!
★三、探究九年命题思路,展望未来命题趋势
根据大纲中的具体表述,结合近九年言语理解与表达的真题试卷构成,可以发现这部分所考查的能力及考查的题型已经逐步规范并趋于稳定。从题型角度进行划分,这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四类:逻辑填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篇章阅读。其中中央国家机关和各地方省市的考试中,在测查题型上又有所差异。
首先,中央国家机关考试在经历了几次命题思路的转变后,近几年的考查题型趋于稳定成熟,主要体现在逻辑填空、片段阅读和语句表达上。以近九年为例,每年的题量均为40题,这三类题型所占比例分别为50%、40%、10%,分别集中在对“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考查上。值得考生注意的是,2011—2016年中央国家机关考试大纲在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题型陈述中,对“语句表达”的考查角度体现了命题者对考生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的重视。
其次,各地方省市考试,虽然考情不尽相同,但多数是以中央国家机关考试为标杆进行命题的,在此基础之上,个别省市又加上了对于篇章阅读的考查。可以说,地方省市的出题类型比较宽泛,处于稳中有变的状态。此外,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联考”近几年的变化。几年前近二十个省份先后加入了春秋两季联考,使得“联考”成了继国考之后的两轮“小国考”。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经历了近三年的“大一统”之后,几个核心省份如山东、广东等又退出了“联考”的阵营,各自单独招录、单独命题。因此各位考生在复习各地方考试时务必要了解各地的考情特色,以及是否加入“联考”行列这一重要信息,从而做到心中有数,针对性复习。为此,我们特地为各位考生精心编制了各地方考试题型题量统计表,囊括了大部分省市的考试情况,考生可以根据此表及时了解当地的命题特点及题型题量。
从近几年的试卷构成来看,在命题思路方面,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主要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逻辑填空:中央国家机关试卷构成中主要集中测查考生运用词语进行表达的能力,其中词汇搭配和使用范围为考查重点。此外,对于成语和实词的考查,越来越多地以结合、杂糅的方式出现,这种一题多点的命题思路值得考生关注。
例题1:(2016年国考)筹算应用了大约两千年,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功不可没。但筹算有个严重缺点,就是运算过程不保留。元朝数学家朱世杰能用筹算解四元高次方程,其数学水平居地位,但是他的方法难懂,运算过程又不能保留,因而。中国古代数学不能发展为现代数学,筹算方法的是个重要原因。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 形同虚设束缚B. 销声匿迹片面
C. 后继无人限制D. 难以为继约束
【解析】 从空入手,根据上文可知,筹算的缺点是运算过程不能保留,而朱世杰的方法又难懂,因此应该是很难被后人继承和运用,C项“后继无人”符合语境。A项中,根据“朱世杰能用筹算解四元高次方程”可见他的方法是有作用的,“形同虚设”不符合文意;B项中的“销声匿迹”语义过重,既然今天还有人知道,可见筹算并没有消失得无影无踪;D项中“难以为继”强调的是难以继续,不如C项“后继无人”更贴近文意。再看第二空,将C项“限制”代入语境,语义通顺。故正确答案为C项。
【成语拓展】 “形同虚设”指形式上虽有,却不起作用,如同没有一样。“销声匿迹”形容消失得无影无踪。“后继无人”通常指没有后人来继承前人的事业。“难以为继”指难于继续下去。
地方考试中主要测查考生准确理解词语并进行应用的能力,更多地集中在近义词辨析方面,较国考而言相对简单。
例题2:(2015年河北)中央电视台关于“你幸福吗”的调查让“幸福”这一话题引起了广大民众的普遍。人们对于幸福的渴求,对于幸福的定义已经越来越贴近的生活。幸福不是一个的目标,而是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 关心细微高远B. 关注细微高远
C. 关心细致遥远D. 关注细致遥远
【解析】 先看空,对于“话题”,不适合用“关心”,排除A、C两项;第二空不易区分,先看第三空。“处处存在”说明唾手可得,相对的应该是遥不可及、高不可攀,“高远”正好包含这两层意思,比“遥远”更为适合。故正确答案为B项。
(2)片段阅读:中央国家机关试卷主要集中在“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和“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这两种能力的考查上,题型为主旨概括题和意图判断题,所占题量几乎是等量,此外偶尔还会有几道创新题。因此要求考生在复习中央国家机关考试的过程中要秉承“抓住重点,兼顾创新”的原则,保证在主要测查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能够保证创新题型不会失分。
例题1:(2016年国考)自从1958年个永久起搏器被植入人体后,可植入医疗设备的制造商就在不断研究为其产品提供电能的各种方法。不可充电的锂电池目前较为普遍,在心脏病和神经源性疾病的移植设备中,不可充电的锂电池一般能够使用7年到10年,已经属于比较“长寿”的了。研究者认为,除非在生物电池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否则植入式设备始终无法真正永久、可靠地工作。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可植入设备目前主要用于医疗领域
B. 神经源性疾病的治疗需引入新技术
C. 供电能力目前是可植入设备的瓶颈
D. 可植入医疗设备的发展前景较广阔
【解析】 一道意图判断题。文段为分—总式行文脉络,后一句为主旨句,即“除非在生物电池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否则植入式设备始终无法真正永久、可靠地工作”,意在说明可植入医疗设备的供电能力制约了其发展。故正确答案为C项。
大部分的地方考试,尤其是“联考”,在命题思路上主要跟着中央的步伐,只不过难度有所降低。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在命题上具有地方特色的省、区、市,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河北、新疆等,出现过一些国考不考的特殊题型,需要考生针对它们进行补充复习。
例题2:(2015年上半年吉林甲级)下列描写古代女子花容月貌的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A.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B.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C.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D. 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解析】 A项将美人落泪比喻成梨花带雨;C项用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比喻美人的体态轻盈,以秋菊和春松的华美繁盛比喻美人容光焕发;D项将女子静与动时的姿态分别比喻成娇花和弱柳。B项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故正确答案为B项。
(3)语句表达:中央国家机关考试在五年前的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对于语句表达这种题型的考查,非常值得考生关注。不仅国考涉及对于语句表达的考查,很多地方的考试中也都频频出现,当然每年的情况也有所调整,各位考生应及时关注历年考情。如广东、浙江、广西、四川、重庆、河南、河北、安徽、黑龙江等地,均在不同年份出现过对于这类题型的考查。这一部分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两种能力上,是优化表达的能力,题型载体以语句排序题、语句衔接题和结语推断题为主,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将连贯、流畅、优美的要求体现出来;第二是规范表达的能力,题型载体主要集中在病句辨析和歧义辨析两种类型上,需要清晰掌握病句和歧义句的语病类型及考查要点。
例题1:(2016年国考)以李鸿章为领袖的洋务运动曾给中国带来富国强兵的希望,而经其手签订的各种丧权辱国条约却让中国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正因如此,一百多年来,李鸿章头顶变换着救国、误国、卖国三顶帽子。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只有给其一个更为精准的定位,才能更清晰地解读他的所作所为。而在如何定位上,诸多史学著作或抓小放大,或以偏概全,或就事论事,隔靴搔痒,雾里看花,。
填入画横线部分恰当的一句是()。
A. 读者难有尽兴之感B. 有失公允之处颇多
C. 真正的佳作甚为罕见D. 难以摘掉这三顶帽子
【解析】 一道语句衔接题。文段主要论述的是只有给历史人物李鸿章一个精准的定位才能清晰解读他的所作所为。横线所在文段后一句话则指出了在定位时诸多史学著作的错误做法,故横线处所填语句也应围绕“定位失误”这一话题,只有B项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B项。
【纠错】 A项强调的是读者的观感;C项“佳作”与后一句讨论的话题无关;D项“三顶帽子”全摘掉显然不合情理,均排除。
例题2:(2015年上海A、B卷)下列广告语中没有语病的是()。
A. 国庆期间促销,独家限量发售!无与伦比的钻石,只给追求完美幸福的你
B. 本产品精选优质小麦、上等腿肉、新鲜蔬菜,以秘方30多种名贵配方烤制而成,营养丰富,口感独特
C. 你爱的上班服装:清新简洁又百搭正值青春的少女们,显得更有活力,上班族女生们都来逛逛
D. 所有奶源都来自新疆后净土阿勒泰,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医生将驼奶当成一种处方推荐给身体虚弱的人
【解析】 一道病句辨析题。A项中“无与伦比”与“”语义重复,排除;B项中“秘方”与“30多种名贵配方”并列不当,应删去其中之一,排除;C项中“清新简洁又百搭”不能修饰“少女们”,排除;D项语句通顺,逻辑连贯。故正确答案为D项。
(4)篇章阅读:篇章阅读曾经是中央国家机关考试的题型,但是随着命题思路的变化,近几年的考试中已经不再列为考查题型。不过在一些省份的考试中还是会涉及对于篇章阅读的考查,通常是与片段阅读、逻辑填空这类题型相结合,设计1—2篇的题量。不过也有些省份比较特殊,比如北京市公务员考试就完全以篇章阅读为主要载体,通常为6篇文章,每篇文章设5题,再配合5道片段阅读,从而构成35题的总题量。此外,江苏、吉林、河北、云南、新疆、安徽等地也涉及对于篇章阅读的考查。相对于片段阅读而言,篇章阅读的题型难度较高,题材内容广泛,涉及人文、科技等多个领域,每篇文章的文字量在1000字左右,要求考生阅读整篇文章对4—5道题目进行回答。针对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在掌握片段阅读的阅读技巧和解题思路的基础上,将整合能力加载到篇章中来,此外,多做练习也是一种强化训练的方式。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判断推理模块宝典》
上篇考点知识必会
章逻辑判断
节逻辑判断概述
考情综述
逻辑判断(演绎推理)是公务员考试行测整体试卷中“判断推理”部分的独立题型,是国考、联考和各地方考试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核演绎推理、归纳论证的能力和方法。
需要明确,不同地区对“逻辑判断”采用不同名称。国考、联考,山东、江苏、浙江、四川、黑龙江等地考试称作“逻辑判断”,北京、广东等地考试称作“演绎推理”,上海市考称作“分析推理”,深圳市考称作“判断与推理”,过去还有些地区考试称作“演绎与归纳”等。虽然名称不尽相同,但试题考查的考点和考核形式完全相同。
纵观“判断推理”试题,基本由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四个部分组成,国考、联考以及大部分地方考试都采用以上体例。北京、深圳市考近几年都不考查类比推理。而逻辑判断是“判断推理”中重要的部分,也是整体试卷中的核心难点。
逻辑判断试题由题干、提问和备选项组成。题干或给出一段论述,或给定一些条件,要求考生根据提问,在A、B、C、D四个备选项中选择一个作为答案。
(一)试题类型与考点
概括地说,逻辑判断试题主要分为:演绎类、归纳论证类和智能分析类。各类试题的再划分如下图:
逻辑判断
演绎类概念关系推理(考查“三段论、多段论”推理)
复合命题推理(考查“充分、必要、选言”等命题推理)
直言命题推理(考查“所有都是、有些不是”等量化关系推理)
模态命题推理(考查“必然是、可能不是”等模态关系推理)
逻辑矛盾分析(考查“复合、直言、模态”命题的矛盾分析及推理)
归纳论证类归纳结论型 (考查归纳原则,规避归纳错误)
支持论证型(考查加强、支持、解释论证的条件和方法)
削弱论证型(考查反驳、质疑论证的条件和方法)
智能分析类排除分析法(考查排中律)
假设分析法(考查假设推演能力)
条件推演法(考查综合推演能力)
注:智能分析有些试题需要借助表格,在表格中再使用排除、假设、推演法。
上图囊括了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试题的全部类型和对应的知识考点。本章提供详细的知识介绍和大量的真题解析,请对应参考。
注:2014年,所有地区试卷都没有出现“模态命题推理”(“必然、可能”等模态关系推理)的试题。但是,多年来以北京为代表的不同地区,都有隔年断续出现“模态考点”的现象,不容忽视。2015年,上海、江苏AB类和天津等地都出现了“模态命题推理”试题,题型、考点和难度与本书一致。(见:上海2015—B64、天津2015—97 、江苏2015—A62、B62)
(二)题型、题量分布
需要强调的是,国考、联考及各地方考试,考点是完全一致的,只是题量或随机侧重点不同。也就是说每年试题的考点并没有变化,而对应考点的题量呈现无规律的变化。可能是演绎推理题比重大些,也可能是归纳论证题多些,还可能是智能分析题偏重。各地近年题型、题量分布可见下表:
2015—2016年国家(地方)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题型题量一览表(摘选)
国家/地区演绎推理归纳论证
归纳结论前提支持质疑削弱
智能分析题量合计
国家20163043010
北京20166223215
联考20151332110
上海2015(A)5132112
上海2015(B)5132112
广东20151005410
江苏2015(A)4110410
江苏2015(B)3210410
江苏2015(C)3210410
天津20155023010
山东20153210410
四川2015400408
深圳20152302310
广州20151034210
黑龙江20155212010
吉林2015下(甲级)5103110
吉林2015下(乙级)1224110
山西20154023110
陕西20152132210
河北20152151110
由上表可见,国家或地方公务员考试,每年的题型、题量都在交替变化。这个差别和变化没有固定规律。这和中考、高考等考试的试题考点分布大同小异。有些考点每年必考,有些考点隔年出现,有些考点偶有出现。
2015—2016年,国考、联考、广州、陕西、河北的归纳论证试题比重要大于演绎推理试题,而江苏的演绎推理试题的比重大于归纳论证试题,其他地区考点分布较为均匀。
试题难度预测
(一)考点稳定,难度不再“拔高”
近年来,国考、联考和部分省市公务员考试的逻辑判断试题在难度上经历了不断升级的过程。其中频繁出现“量化矛盾、模态矛盾、摩根定律”等原理的应用,都是难度稳步升级的具体表现。国家公务员考试、多省(区、市)联考和北京市考、上海市考、江苏省考的试题始终难度领先且相对稳定。
从2013年起,纵观国考、联考和各地区考试试卷可以体会到,全国试题考点基本成熟稳定,在保持原有难度基础上,试题难度升级已经不明显,有些考区(如国考、山东省考等)甚至呈现难度趋缓的态势。
前些年,试题难度升级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方面是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人们不断学习和能力的进步,各个学科的考查难度都会出现稳步升级的过程,逻辑试题也不例外。从GRE到MBA、MPA、GCTME等考试,从公务员考试到银行等系统或大型企业的招聘考试,逻辑能力都是考核的重要内容。这些考试都经历了由浅入深、稳步升级的过程。公务员考试也不例外。
试题难度稳定、趋缓的原因有三:,解题时间受限。逻辑判断试题要求平均不到1分钟要解决1道题,若考生面对诸多难题都不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无奈的猜题现象必然出现,那么考试就失去了意义。第二,就成熟的“普通逻辑”原理而言,都是固定不变的,通俗地说,考点是有限的,处于学术研究阶段的拓展性知识或不成熟,或不通用,所以再增加新知识点的可能性比较小。第三,考试的目的是对逻辑思维能力的一般性考查而不是专业性考查。相比其他国家的逻辑测试,我国试题已深处难区。若再升级,也只能在增加解题步骤上做文章,举个算术题的例子就很直观:2+2-1=3和2+2-1+3-2=4哪个更难些?显然,后者和前者没有明显的难度差别,不过是解题步骤多了一些,就普通测试而言没有实质性意义。所以,今后逻辑判断试题难度的升级不会太明显,也不会超出本书概括的知识点。
综上可预测:2016—2017年的“逻辑判断”试题难度不会再“拔高”。
(二)题量增加、减少的趋势
判断推理由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组成,题量一般为35题,参考时限为35分钟。
2013—2015年,在难度升级不明显的情况下,国考和个别地区考试都出现题量有所增加而解题时间未增加的情况。如北京、吉林等地区的逻辑判断(演绎推理)试题都由过去的10道题增加到15道题。国考判断推理的整体试题也由以往的35道题增加到40道题。而2015—2016年,没有出现题量再增的现象。
由此可预测:2016—2017年,判断推理整体题量一般地区会保持在35题,国考不会超过40题;逻辑判断试题数量一般会保持在10题,北京、吉林(甲级)不会超过15题。
(三)试题日趋综合化
所有的逻辑试题都有规范的考点。尽管题型或结构形式变化多端,但考点是稳定的。从全国各地的试题情况看,有些地区侧重归纳,有些地区侧重演绎,但是不能认为侧重归纳的地区就不需要了解演绎。以国家公务员考试为例,表面上看,似乎归纳类型的试题所占比重较大,但是,在具体分析的时候,经常需要用演绎的方法排除错误选项,这种具有综合考查作用的试题将成为重点题型。
纵观2015—2016年全国试卷,在逻辑判断中“演绎类”(用规则)题量明显增多,含国考在内的各考区,平均增加2—3道,而归纳类试题相应减少。
备考指导
逻辑判断是判断推理部分代表性的题型,也是许多考生感觉较难的一个部分,有些考生因没学过逻辑学的专业知识而感到迷惑。其实,逻辑判断并没有通常想象的那么高深莫测,只要熟悉原理,就能明确出题思路和考点,同时运用对应的解题技巧,答题就能做到快而准。
(一)认清形势,提前做准备
1.“高分才能获胜”趋势成必然
目前,公务员考试竞争十分激烈,其直接表现就是:一个职位可能有多人报考,虽然入围分数线上升不明显,但由于试题题量的增加,想要获得高分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没有高分就等于胜券难握。这和几年前的“裸考”过关的局面已经不同,考生要认清形势:高分才能获胜。
2. “超前备考,急用先学”
从2007年起,就已经陆续出现大一、大二的学生就开始备考公务员的情况。他们认识到“靠运气”“凭感觉”是不可行的,所以他们把公务员考试的课程当作专门学科来认真对待,并且效果不错。近几年来,“超前备考”的考生逐渐增多,“急用先学”成为必然。
(二)重视原理,苦练基本功
逻辑判断蕴含普通逻辑的基础常识。这些常识,在类比推理、定义判断等其他部分的测试中,都有广泛应用,相互之间的关联性不容忽视。有时,不了解这些常识,也能做一般性的分析和断定,但往往因为容易出错而难获高分。一般来说,不同的试题都有不同的考点,这些考点的考查方法和出题思路是有规律的,离开这些规律,就无从把握考点,甚至有可能形成预测、联想或“主观感知”的思路而失去正确解答的机会。超前备考或下决心拿高分的考生,都越来越重视对原理的学习和把握。这说明,他们都认识到“先夯实基本功,再显现智慧”的路径是正确的。
(三)根据卷面提示,理解解题要求
不论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是地方公务员考试,卷面都有如下提示:
逻辑判断。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你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答案。注意: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提示中的重点是:
(1)对给出的陈述或条件不能置疑,不能用常识去理解和比较。
逻辑判断考查“求证”方法或路径是否正确(符合逻辑),或考查“思维形式”是否正确,不考查对常识的认知或了解。所以不能把专业知识作为衡量题干陈述“真”“假”的依据。例如,题干给出的条件是:
①只要温度达到-5℃,那么海水就会出现融冰现象。
②目前海水没有出现融冰现象。
根据题干条件,符合逻辑的结论是:
目前海水温度没有达到-5℃(逆否推理的结论)。
题干中的条件①只是一个假设,这个假设未必与科学现象相符,推出的结论也未必是科学结论。结论中“没有达到-5℃”的含义究竟是高于-5℃还是低于-5℃都无须纠结。
由于逻辑判断考查的是从“条件”到“结论”的求证方法是否符合逻辑,而不是考查结论是否具有科学性,若前提具有科学性,求证方法符合逻辑(符合规则),那么结论就一定是符合科学的结论;如果前提假设或求证方法不合逻辑,那么结论就失去了可靠性。前提的科学性是由学科知识程度决定的,而逻辑只确保求证方法正确,所以,不必置疑题干条件正确与否。
(2)不附加条件做前提。
既然假设题干条件为“真”,那么只能根据题干给出的条件或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不可附加“自认知”的知识或常识。例如题干给出信息“天上下雨了”,考生只能根据这个给定的信息推断求证出:天下雨了(重言式之一),而不能依据常识推断出:地湿了,空气清新了,河水上涨了,庄稼长势好了,等等。如果题干给出“若下雨,则地湿”,就可以根据题干给出的条件逆否推出:地没湿,就没下雨。
(3)所谓直接推出是指根据符合逻辑的方法直接推断。
逻辑方法就是指演绎方法或各类归纳方法。面对考题,不提倡凭借智慧“苦思冥想”,否则时间不允许且正确率难保证。对于“演绎方法”和“归纳方法”,本书有一定篇幅的介绍。
(四)解析先看“问”,再选择对应的技巧
阅读试题一定要重视“提问”,养成先看“提问”的习惯。先看提问,可以明确要回答什么,再根据原理决定怎样回答。所以,“解析先看问”是保证正确、快速解题的好方法。知道提问的要求后,可以确定阅读重点,从而大大提高效阅读效率和解题速度。
与类比推理、图形推理和定义判断一样,逻辑判断存在诸多快解技巧。这些技巧都是建立在熟悉定理或原则的基础上的“熟能生巧”。比如排除法、相关推演法都需要根据定理去排除或推演。如“并非都是=有的不是”“并非必然都是=可能有些不是”这些技巧的运用是固定的。不可随意推导出“有的是、有的不是”或“可能有的是、可能有的不是”等不合逻辑的其他结论。“一对矛盾”必有“一个真一个假”是不容置疑的,不可临场靠“智慧”或感觉苦思冥想。逻辑判断是理性思维,所以提倡在判断推理能力上的自我升华。可以说,只要考生把握了本书中的考点和解题方法,逻辑判断就可顺利过关。
第二节概念分析与推理
概念是明确定义语义的基本元素,概念由语词表达。因此,叙述、论述都离不开语词,因为语词能够表达概念。
公务员考试中的判断推理,对概念的考查比重大、形式多。其中,定义判断考查的是如何辨析概念的属性特征;类比推理考查的是如何理解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关联关系;逻辑推理则考查的是根据概念之间的关联关系如何进行逻辑推导。
在既定的语言环境中,语词表达的确切语义,反映的是概念含义。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中的逻辑推理、类比推理、定义判断等试题的语言内容,在概念之间类比、推理、求证及概念运用的变化上是非常灵活的。在题干论述或选项语词中,往往把相同概念用不同语词来表述,同时,故意把不同概念偷换成看似“相同”的概念,使表达变得模棱两可。同一概念互换,表达意义不发生变化;不同概念的“偷换”,叙述或者论述在意义上会发生本质性的变化,甚至导致错误。只有识别这些变化,才能正确解题,因此掌握一些概念的基本常识非常必要。
一、概念的内涵、外延和误区
(一)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内涵反映和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对概念具有定义性,是概念本质属性的定义域。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产品:是指能够提供给市场,供人们使用和消费,或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事物。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
核心产品:是指整体产品提供给购买者的直接利益和效用。
形式产品:是指产品在市场上出现的物质实体外形,包括产品的品质、特征、造型、商标和包装等。
延伸产品:是指整体产品提供给顾客的一系列附加利益,包括运送、安装、维修、保证等在消费领域给予消费者的好处。
上述的产品、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延伸产品虽然都有“产品”这个概念出现,但是由于用不同的限制语词的前置限定,也就是附加了定语,而使概念的内涵发生了本质性的差异。“人”是一个概念,若仅仅立足于文化人类学,人的内涵被定义为有思维、能使用语言、能创造或使用复杂的劳动工具且具有相对应的社会组织的动物。其实,这也只是对普通人的一般性概括。倘若在人这个概念上再加些定语,情况就会不同。例如:航天人、高尚的人、智人、智障人、坏人、欧洲人等,内涵都是不同的。
概念要用语词表达。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内涵当然不同。分析如下语句:
中国的河流遍布于国内各个流域。
长江是中国的河流。
所以:长江遍布于国内各个流域。
这个推理,应该不会有人接受。看上去是一个合乎逻辑的推理,问题出在哪里?
语句中前后两个“中国的河流”的含义是不同的。前一个是集合概念,“遍布于国内各个流域”是集合概念的整体属性,是对整体的概括和断定。这个整体属性不被其中的某个个体所具有。再看如下推理:
中国的河流都由水流组成。
长江是中国的河流。
所以:长江由水流组成。
这个推理前后的两个“中国的河流”都是非集合概念,前者内涵是中国的每条河流都由水流组成。
可见,这两个例子中的“中国的河流”概念的内涵截然不同。偷换概念就是偷换内涵。
(二)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外延,是概念所反映的具有本质属性的事物范围。一个概念所包括的所有对象的范围,可以看作是一个“类”。本质属性相同的所有对象构成的类,是该概念的外延,可看作是概念取值的范围——值域。如“汽车”这个概念的外延,包括任一具有“汽车”本质属性的不同个体,构成“汽车”这个对象类。“轿车”“吉普”等是汽车的子类,“京B1234桑塔纳汽车”是“汽车”这个类概念中的分子,称作个体分子。个体分子是概念外延的小分子,它的外延相对小,只包括自身。
一般来说,概念都具有内涵和外延(臆造的空概念除外)。只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才能够确定一个概念的内涵,并且该概念的外延也随之确定。比如:“汽车是四轮及以上,可在公路上高速行驶的交通运输工具”。在这个语言环境中,“汽车”的内涵具有四轮及以上、高速、交通运输工具的属性,外延的范围也确定了。如果有人说“观看汽车大赛真过瘾”,则其中的“汽车”另具内涵和外延,两个“汽车”概念不同。
(三)概念的周延性
在既定语言环境中,若概念的语义所指包括了概念的全部外延,该概念的外延就是周延的。如:
(1)“羊”是动物。(2)“牛”不是“羊”。
在这个语言环境中,两个“羊”和一个“牛”的外延都是周延的,即断定了概念所指的全部。
一般地,表达判断的全称概念是周延的。如:
“所有公民”都享有人权。
张爱玲读完了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
其中的“公民”和“著作”都是全称的,外延周延。
此外,表达否定判断的谓项是周延的。如:
中国人不是奴隶。
其中,作为谓项的“奴隶”因断定了“奴隶”的所有外延而周延。而“中国人”虽然没有出现量词,但根据语义可以断定是省略了“所有”这个全称量词,所以“中国人”的外延也是周延的。
若语义所指仅断定了概念的一部分外延,那么该概念的外延就是不周延的。如:
有些鹤会跳舞。
仙人骑鹤。
其中的“鹤”和“会跳舞”都是不周延的,即仅仅断定了概念所指的一部分。
在具体语境中,一般地,表达肯定判断的谓项是不周延的。如“所有的山羊是羊”“有些牧民养羊”,两个判断的谓项是“羊”,都只断定了“所有羊”中的一部分,在这里“羊”的外延是不周延的。
(四)运用概念的逻辑错误(误区)
严格地说,一个概念一旦用语词表达,也就是将概念置于具体语境中,那么,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被地确定了。但是,在自然语言中,往往不恰当地简明、省略、约定俗成或语法错误等多种原因,致使概念的表达产生歧义,甚至出现谬误,这是普通逻辑从科学角度关注的要点之一。
在运用概念中出现的逻辑错误主要有三种:
(1)歧义概念。是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因概念所反映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而产生歧义。如:
1898年,中国清政府和德国签署了《胶澳租界条约》,《条约》中明文约定德国可以获得“山东胶—济铁路的修筑权和铁路沿线30里内的矿产开采权……”
其中“铁路沿线30里内”的概念模糊不清,所以出现歧义。清政府的解释是“铁路沿线的两侧总共30里”,被德方解释为“铁路沿线的每一侧各30里,总共60里”。此外,30里是“英里”还是“华里”也有不同的理解。(1英里=3.2187华里)
(2)混淆概念。是由于“不知”导致对概念的错误理解和不恰当的运用。如:
有人把“批判性思维”中的“批判”,理解为“抨击”甚至“打倒”,歪曲了“理性判断思维”的本意。再如:
聪明人:哥德巴赫猜想究竟研究啥啊?
数学系学生:哥德巴赫猜想的核心是怎么证明“1 1”。
聪明人:1 1等于2啊,有啥证明的。
遐想者:1 1未必等于2的,否则数学家不会研究。
由于聪明人和遐想者对“1 1”概念的“不知”,而误解为简单算术中的“1 1”,导致概念混淆。
(3)偷换概念。是把本质属性不同的概念故意当作“同一”概念来理解和运用的逻辑错误。如:
中国人是不可战胜的,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不可战胜。
“中国人”这个概念在这里被偷换了,个“中国人”,是指中国人的整体所具有的属性,是集合概念;第二个“中国人”则指某一个个体,是非集合概念,不具备整体属性,两者不可以互换。
在论述中,偷换概念的现象经常发生,直至导致论题转移。如:
“人都有隐私权,所以我隐瞒罪行。”
这里把“隐私权”这个概念直接替换为“隐瞒罪行”,试图证明“隐瞒罪行”是合法的。这个论证的错误是通过偷换概念把“人都有隐私权”这个论题转移到“隐瞒罪行”上来了。
一般地说,出现上述混淆、偷换概念的现象,使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变化,而这个变化是潜移默化的,在不计较感情色彩的情况下,可统称为偷换概念。
二、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概念之间存在逻辑关系。识别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对具体问题的判断分析、论证实践中应用为广泛。
公务员考试中,各类型试题都离不开对概念的分析和理解。要做到对概念的准确把握,就要从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入手。运用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不仅可以直接解决许多复杂的论证分析、演绎推理、定义判断等试题,更具基础性的考查是对“类比推理”试题的解决和应用。
约定:在相关场合,分别用英文字母S、P……表示被分析的概念。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资料分析模块宝典》
章资料分析总论
节大纲引言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摘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
注:近年来各地方公务员考试大纲基本是照搬国考大纲(如上所述),只有极少数地方略有改动,但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
大纲解读
1.资料分析的材料由文字和图表构成,即文字、图形和表格三种形式,以及它们的混合形式,可能是单材料的,也可能是多材料的;
2.材料的“统计性”要求大家掌握必要的统计术语及其相关定义和运算法则;
3.大纲要求对统计性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这说明相应的“速算”和“巧算”技巧是复习的重中之重。
第二节备考纲要
题型介绍
名师视频
资料分析主要包括三大类材料:图形型材料、表格型材料、文字型材料,其中图形型材料主要包括饼状图、柱状图、趋势图、网状图等。材料类型不同,其数据存储的结构也不同,因此阅读难度、读材料所需时间和阅读技巧也是不同的。
五年之前,图形、表格、文字三种材料一般都是独立出现的。但现在,由多个材料构成的资料分析试题在考试中大量出现,譬如“表格与文字”“表格与图形”“文字与图形”等混合型材料,渐渐成为近年来命题的主要趋势。而对于这种多材料资料,不仅要注重各个材料之间的联系(这里往往会成为命题要点),也要注重每个材料的基础地位,熟悉各个材料的内部结构。同时,由于多材料资料分析的阅读量较大,提高阅读速度也成为此类题型备考的重点。
统计术语
大纲中规定,资料分析的材料具有统计性,这就决定了其材料中往往会有较多的统计术语。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术语,一般材料的注释中会给予必要说明,这些是不需要掌握的;但对于常识性的术语,则需要考生在复习中不断积累。本章第三节中列出了两类统计术语:
1. 【基础重要统计术语】 这类统计术语是非常重要的,是分析和计算的前提。所以要求考生不仅知晓其定义,还要掌握其内涵,尤其是具体的计算公式。
2. 【应知应会统计术语】 这类统计术语也很重要,但只要求大家知道其定义即可,这类术语本身是不带公式的,要求没有前者那么高。
除此之外,大家还应该熟悉“统计公报”的内容范围及行文方式,几乎所有资料分析的材料都来自于国家及各地的统计公报,大家平时应该多看看统计公报(参见国家统计局和地方统计部门官方网站)。
做题顺序
拿到一篇资料分析试题,我们应该:
1. 先用较短的时间看清楚材料的数据存储结构(具体参见本章第四节“结构阅读”),文字型材料用30—60秒,图形和表格用10—30秒;
2. 具体做题,利用步得到的材料结构,迅速定位题目所需数据和信息;
3. 利用第二步得到的数据和信息,进一步分析和加工,得到答案。
核心要点
如果你不知道时间和单位在资料分析中的重要地位,不明白某些特殊表述背后的真正意义,你就容易掉入出题者设下的陷阱;
如果你不直接在试卷上做记号,不明白“先易后难”的做题哲学,没有领会选项可能带给我们无尽的帮助,那你注定会“时间永远不够用、题目永远做不完”。
本章第五节“核心要点”将会帮助你解决上面的问题。
速算技巧
“速算”对资料分析到底有多重要,即使你没有认真阅读本书序言,也应该会有一些深刻的体会。复习资料分析时,考生超过一半的精力都在提高自己合理速算的能力,在本书第二、三、四章,将会带领大家学习12种速算技巧。
所有这些速算方法都是非常实用有效的,大家必须下苦功来掌握。除此之外,本书精选多篇资料分析的真题解析,将带大家不断地强化和练习这些速算方法,大家一定要把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内在的能力。
当然,还需要提醒大家,虽然书上介绍的速算方法很多,大家还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在实战中提炼适合自己的方法。书上的东西是一个“全面的方法表”,大家应该做的是从中提取出自己适用的体系,而不是全盘、盲目地接收一切,却无法运用到实际考场。
热门答疑本书中的“热门答疑”和“微博答疑”摘自李委明老师微博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提问及回复,以供广大考生借鉴学习。
努力上岸委明老师,有道题计算很复杂,选项很接近,不知道您有没有什么秒杀的办法?2010年增值税收入21091.95亿元,同比增长14.1%。请问2010年增值税收入比2009年增长了约多少亿元?
A.2610B.2608C.2606D.2604
这道题题目不严谨,选项的设计有问题。2010年收入21091.95亿元,我们把选项中的增长量2610、2608、2606、2604这四个数字一一代入,可以反求得增长率分别为14.122%、14.110%、14.097%、14.085%,这四个数字四舍五入保留三个有效数字都是14.1%,也就是说四个选项都是符合题意的。
所以我建议大家少做低质量的网上题目和模拟题,题目的质量会严重影响到大家的备考进程。对于某些所谓的“真题”,质量也可能得不到保障,欲知具体原因,请给我微信公众号发送“四害”查询,宝典封底有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
复习计划
原则上来说,有这一本《资料分析模块宝典》,你复习资料分析的材料就已经足够了。再次提醒:千万不要用网上下载的资料来练习。
在大家具体使用本书之前,给大家推荐一份学习计划:
1.
把章好好看一遍;
2.
从后面的讲题型的章节(第五至十章)中,随意挑几个例题,做几篇真题,体会一下真实做题的感觉;
3.
把第二章中介绍的四种“必会速算技巧”非常认真地看一遍,这四种技巧可以涵盖70%左右的速算考点,然后到第五至十章去做例题;
4.
做了一定量的例题之后,再回到第三章,学习四种“推荐速算技巧”,这时你就已经掌握95%以上的速算的考点了,然后就可以完成第五至十章剩下的所有真题;
5.
需要说明的是,速算技巧“宜精不宜多”,不同考生自身的情况不一样,策略也不一样:如果基础不是特别好,我建议只学第二章中的四种方法就足够了;如果基础特别好,建议第四章的四种方法也可以好好掌握;
6.
恭喜你,到此为止,本书至十章你已经复习完毕,下面要做的事情就是做第十一章中成套的真题,你需要注意的是时间的把握,平均做一篇资料分析题应将时间控制在6分钟左右;
7.
后,如果你在上一步之前,或者上一步之中,还想找更多的资料分析真题来训练,好的建议就是找一本旧版的《资料分析模块宝典》,因为每年都有40%左右的真题被更新,如果你时间富余,那些之前的真题也是非常宝贵的复习材料。
热门答疑
新一abc请教李老师,听说资料分析每题都是1分多,是行测各部分内容里权重的,真的是这样吗?
经过近几年的考场实测发现:国考资料分析每题0.7分,数量关系每题也是0.7分;联考资料分析每题1.0分,数量关系每题0.9分。欲知详细分值分布,请给我的微信公众号发送“分值”查询,宝典封底有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
第三节统计术语
基础重要统计术语
◇增长率/增长幅度(增幅)/增长速度(增速)
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
增长率=增幅=增速=增长量÷基期量=(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基期量-1
与此同时,“增长了多少倍”或者“比……多多少倍”也是运用跟“增长率”一样的公式。
譬如:假定某国2016年贸易顺差是2006年的5.8倍,那么说明2016年相对于2006年增长了5.8-1=4.8(倍),增长率为480%。
此外,如果说A超过了B的3倍,仅仅是说A>3B,并不是说A比B多3倍(以上),后者表示为(A-B)÷B≥3,即A≥4B,意味着“A达到或超过了B的4倍”。
微博答疑
喇叭妞李老师:增速和增长率有什么区别?现期和基期又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增速和增长率没有区别,是一样的。在计算增速的时候,比如计算2014年的增速,2014年就是“现期”,与之相比的时期就是“基期”,比如如果2014年的增速是跟2013年相比的,那么2013年就是“基期”。简单地说,“现期”就是“末期”,“基期”就是“初期”。
◇发展速度
发展速度=现期量÷基期量=1 增长速度
◇拉动增长
如果B是A的一部分,B拉动A增长了x%,那么:x%=B的增长量÷A的基期量。
例如:某国去年GDP三大产业产值分别为200、300、500亿美元(总GDP为1000亿美元),今年三大产业产值分别增加了14、36、50亿美元(总增加了100亿美元)。那么今年该国GDP增长率=100÷1000=10%。三大产业产值分别增长了:14÷200=7%,36÷300=12%,50÷500=10%。三大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了:14÷1000=1.4%,36÷1000=3.6%,50÷1000=5%。
◇增长贡献率
某部分增长贡献率=该部分的增量÷总量的增量
以上面那个例子来说明:三大产业产值分别增加了14、36、50亿美元,总量增加了100亿美元,那么三大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36%、50%。
◇平均增长率
如果某个量初期为A,经过N期之后变为B,平均增长率为x%,那么:
A×(1 x%)N=Bx%=NBA-1
直接开方计算非常复杂,需要进行估算,具体计算方法详见第二、三、四章当中的速算技巧。
◇平均增长量
如果某个量初期为A,经过N期之后变为B,平均增长量为x,那么:
A x×N=Bx=B-AN
两个重要的易混概念
■“增长率/增速/增幅”是有正负符号的。因此,比较其值、小值时应该带着符号一同比较。譬如,-15%的增长率就应该比-10%的增长率小。但一旦涉及“变化幅度”时,就应该是“增幅”的值,譬如,-15%的增长率就应该比10%的增长率“变化幅度更大”。
■计算一定时期的平均增长率/量时,一般不包括年的增长。譬如,计算2005—2009年的年均增长率/量时,一般都是以2005年的数值为基期量,2009年的数值为末期量得到的数值,这其中包括2005—2006年、2006—2007年、2007—2008年、2008—2009年这四年的增长,但不包括2004—2005年的增长。如果题目希望包括年的增长,一般都会在时间段之间,限定包括的年数,比如对于“2009—2013年五年的平均增长率/量”这样的明确表述,说明这里是以2008年的数值为基期量,包括2008—2009年的增长。另外,如果计算“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的年均增长,基期就应该是2010年,总共应该计算五年,包括2010—2011年的增长。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常识判断模块宝典》
2.各学科考查比例略有变化,整体难度与2015年持平
从各学科考查的比例来看,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科技都在考查范围内,而且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恐龙等灭绝生物也都现身国考。由此可见,国考常识判断模块的考查范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考查的知识点更加贴近生活,也更加全面。总体而言,2016年国考行测常识判断模块题目的难度与2015年持平,但考查范围进一步扩大。
3.时政题考查形式多样,难度加大
从2016年国考真题来看,时政部分既有对时事政治的直接考查,如“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形成过程,又有将时政与法律、历史、文学等知识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考查,如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与二战相关的文学知识相结合进行考查。所以,这一部分考查难度相对加大,要求考生要侧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例】 下列作品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是()。
A. 《辛德勒名单》B. 《静静的顿河》
C. 《智取威虎山》D. 《战争与和平》
4.增加了空气污染治理和城市规划等现实性问题的考查比重
2016年国考的常识部分,无论是省部级以上还是地市级以下,均出现了空气污染的治理措施和城市规划方面的考查。从考题来看,题目更加注重对考生解决现实性问题能力的考查。
【例】 根据合理的城市规划,图中①处适合建()。
A. 化工厂B. 钢铁厂
C. 造纸厂D. 自来水厂
5.俗语、成语与其他知识点相结合的考查愈发频繁
2016年国考的常识部分,无论是省部级以上还是地市级以下,均考查了俗语、成语与经济学名词的对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考试的难度。
【例】 下列俗语描述的现象与经济学名词对应错误的是()。
A. 覆水难收——机会成本
B. 一山不容二虎——完全垄断
C.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边际效用递减
D.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负外部效应
6.图片题的考查比重加大
2016年国考的常识部分,无论是省部级以上还是地市级以下,均出现了两道图片题。题目难度虽然不大,但对考生的读图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例】 图中a表示地壳中含量多的三种元素氧、硅、铝,b表示人体内含量多的三种元素。关于阴影部分代表的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冶金工业中有广泛用途B. 其单质可以燃烧
C. 是碱类物质必不可少的元素D. 是大气中的一种重要元素
7.对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的考查稳中有升
综合管理基本素质,就是指对政治、经济、法律等综合管理常用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从真题中可以发现,试题一般很少只针对某一个点来考查,而是以一个点为切入口,考查的范围会覆盖不同的学科知识,具有辐射性,是对“面”的考查。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能够记住这些知识,还要能够理解这些知识,更要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这类题目的考查日渐增多,而且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比如“判断情境发生历史年代”这一题型已经连续两年在国考中出现。
【例】 下列哪种情形可能发生?()
A. 辛亥革命发生时,希腊人在体育场观看世界杯足球赛
B. 五四运动发生时,中国大学生利用半导体收音机收听广播
C. 冷战时期,苏联某地电影院放映彩色电影
D. 越战期间,美国人在家里用计算机访问互联网
二、常识判断模块备考策略
1.化整为零,注重平时积累
常识判断模块与其他模块不同,其考查的内容纷繁复杂,变化多样,考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因此有“常识考人品”的说法。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常识判断考查的大部分内容实际上还是有迹可循的,即测查考生“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
本书结合历年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部分的命题特点和时政热点,对这些知识进行了系统梳理。考生可按照本书体系逐步进行学习和积累, 但是切不可贪多嚼不烂,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以致快速浏览本书的知识, 这样的备考很难有好的效果。正确的做法是每天看一部分,理解掌握,融会贯通,这样才能达到公务员考试大纲能够运用知识的要求。此外,由于篇幅所限,本书的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 考生在建立了知识框架后,可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行补充相关方面的知识。
2.密切关注时事,全方位综合掌握
要想成为一名公务员, 对国内外重大时事保持关注是必不可少的, 这一点在常识判断部分表现得很明显。但是随着考试难度的提升,仅仅关注时事本身已远远不够,考生还需对纵向的时事背景和横向的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有所涉猎,以时事为切入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时政素养。在这些方面,人民网、新华网、半月谈等网站是比较权威的时政信息来源网站。
3.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
2016年国考行测的一大特点是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出现在了考题中,这实际上传递出注重我国传统文化的信号。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加大对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关注度,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
4.学练结合,总结提高
考生备考终要达到的目的是能够将相关知识正确熟练地运用到具体的试题中。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掌握相关知识外,还要通过具体题目来进行检验,查漏补缺。因为只有通过做题,考生才能更深地领会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做题应有选择性,不能见题就做;做题的过程就是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理解与领悟的过程,要善于归纳总结,不能做过就忘。总结时应当由点及线,由线及面,依次扩展。鉴于近年来公务员考试重点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考生在备考中应当举一反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宝典》
帮你重塑全面的言语知识体系,秒杀言语指日可待。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判断推理模块宝典》
高效解题技巧,教你一眼看清逻辑本质,命中答案就是这样简单!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资料分析模块宝典》
资料分析的标杆力作告诉你“速算技巧”的小秘密,还有百篇*真题等你来战!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常识判断模块宝典》
我们只是常识考点的搬运工,熟读本书可以稳拿一半常识得分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数量关系模块宝典》
剖析定位五大推理题型,深度分析七大运算模块,还有教你“赚分”的十大秒杀技巧及百余核心提示。数量关系,只等你——速战速决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申论*宝典》
破解申论低分魔咒,真正实现申论高分突破,申论*宝典,看得见的口碑品质。
前言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宝典》
备考金方案——三轮复习法
时光荏苒,《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宝典》今年已历经十一年修订。感谢一直以来考生朋友们对我的信任与支持。同时要感谢杨春艳、孟葵、黄美红几位老师的辛劳付出,为《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宝典》积累了大量的有效素材!为了帮助考生更加快速有效地定位重点章节,我们特地在目录中做了如下标记:凡是标红加星的即为重点章节。如果考生复习时间有限,可以先阅读重点章节,再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完成其他章节的学习。此外,正文中凡是标红的段落和语句,请考生仔细阅读,其中涉及的知识点和方法要深入理解,重点把握。
每年的序言都会谈一个话题,今年我们来谈谈备考。虽是老生常谈,但却不能不提,因为如果备考方向和方法错误,那么就算你再努力,也只能是离成功越来越远!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裸考、半裸考基本没可能了!无论你天资多聪颖。我见过太多这样的考生:大纲、公告、职位表出来了,赶紧看看书,做做题,碰碰运气。事实上,这种复习状态是自欺欺人的。
因为成功的路上没有捷径,更可怕的是比你天资聪颖的人比你还努力!所以,没有恒心踏实备考,别来抱怨公考难考!那么如何有效复习?真正有效的复习应该是结合自身水平分阶段进行,而不是囫囵吞枣一把抓。
个人认为,只有紧紧抓住命题的本质和命题的方向,才能确保我们的复习有用并且高效。随着近几年国内公务员考试难度的提升,行测部分的试题不再是单一考点,而是复合考点;不再是简单计算,而是高效估算;不再是知识再现,而是客观分析;不再是简单阅读,而是综合判断!
换言之,单凭几个“秒杀”技法就能定天下的年代已经结束了。如果你想得高分,就必须完成“三个阶段”——源于真题,模块梳理系统复习;整合模块,真题模考强化训练;技巧融合,高质量模拟题全真测评。上述三个阶段正是我认为有效的复习模式,至于理由,且听我一一道来。
阶段:源于真题,模块梳理系统复习
备考的阶段,考生一定要从真题中来,到真题中去。因为只有真题是贴近考试实际的,只有真题是能体现命题思路的。在基础复习阶段不建议囫囵吞枣、套卷模考,而是应该分模块同步推进。这里的“同步”有两层含义:层即行测和申论同步复习;第二层即行测内部五个模块同步复习。可能有考生会有疑问,那该怎么“同步操作”呢?我的建议是2—3天为一个复习单元。比如:天上午可以复习数量关系,天下午可以复习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二天可以复习申论;第三天上午可以复习资料分析,第三天下午可以复习判断推理。至于常识部分则穿插在每天的空闲时间中,少量多次地进行复习。复习载体建议是分模块、以真题为主的高质量教材,而模块宝典系列及内部教案都是非常适合的载体,可以直接应对阶段的扎实复习!在这里还要啰唆一句,复习过程中要准备两个笔记本:一个是行测的错题本,把模块复习过程中所有的错题和疑问一一记录下来;一个是申论的资料本,对复习过程中好的思路和经典范文进行摘抄,以备第三个阶段使用。
第二阶段:整合模块,真题模考强化训练
当复习到第二阶段时,考生应对所有的题型、考点和解题技巧基本掌握。此时需要将各个模块进行整合,因为考试的时候是一套卷子,考生一定要有整合意识!此时真题套卷就是好的整合载体,给自己规定好考试时间,严格按照时间作答,并且要预留好涂卡时间。此时应该以高质量的试卷为复习载体,推荐试卷有:国考、联考以及浙江、江苏、上海、北京、广东、山东等省(市)近五年的考试真题,在实战演练的环境中真正唤起之前的复习成果。此外,在实操阶段,你会发现由于紧张很多题型根本无法识别——说明你的考试心理素质有待加强;还会发现部分技法仅是“纸上谈兵”,并无实用——原因是你还不能对这些技法灵活有效地运用,恰好找到了薄弱之处。实际上,第二阶段所发现的问题就是价值所在!此时,你应该将所有暴露出的问题一一解决、一一突破,回到阶段寻找解决方案:不熟悉题型,尽快加紧熟悉;不熟悉技法,尽快强化技法。当然,第二阶段少不了对错题的整理,要一一记录在“案”。在第三阶段,整理的错题就能派上用场了,争取一周能够回顾一次错题,如果之前错得厉害,但通过巩固提升错误逐渐减少,说明这种题型你已经掌握了,考试时一定要把分全部拿到;如果部分题目一直在错,而且尽管自己已经努力依然没有改善的趋势,说明这种题目是你的“短板”,考试时不如主动放弃,为其他题目让路。
第三阶段:技巧融合,高质量模拟题全真测评
第三阶段应该算复习的后阶段了。此时你需要做三件事:,回顾错题本和资料本,将之前的复习过程在头脑里一一再现;第二,适当模考,载体就以高质量的模拟题为主,不宜过多,2—4套即可;第三,调整心态和生物钟,轻松上阵,早睡早起。
同时,在后冲刺阶段配合《微魔块》系列教材,达到真正的点睛复习。薄薄的口袋书,全部小开本——《言语必考成语188条》《判断推理必拿15分》《数量资料秒杀36计》《常识必背考点100个》,轻松有效地帮你树立考前自信,实现记忆。
这里再补充谈谈有关培训的问题。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并非参加培训就一定能考上,也不是不参加就一定考不上。关键在于听课的时候你有没有真的在听!我见过很多考生,课堂上心猿意马,考场上手忙脚乱!我也结识过很多素未谋面,仅仅在我的微博和微信平台跟进学习、积极提问的考生,他们通过自己的踏实复习,考场上春风得意,一举成功!
所以,任何事都要靠自己。成功与否,关键在态度!
那么,现在还犹豫什么?迈出成功的步,就从翻开这篇序言起,每天给自己设定复习目标,一一完成,稳步推进吧!你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人生之路上,顾老师会一直陪伴各位朋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欢迎大家关注顾斐新浪微博和顾斐微信平台,我在这里等你,有问必答!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判断推理模块宝典》
公务员考试笔试科目由《申论》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组成。其中“判断推理”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重要考核内容。试题体例通常由图形推理、逻辑判断(或称演绎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四部分构成。题量和考分比重约占《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总题量和总分的三分之一。
目前,国内外诸多资格考试都把“判断推理”列为重要测试内容。从GRE(国外研究生入学)到MBA(工商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GCTME(工程管理硕士)等考试;从公务员到银行等系统或大型企业的招聘,“判断推理”测试不可或缺。
一、实践需求
为什么“判断推理”如此受到国内外各行各业的重视和青睐?
因为思维的独特属性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群体的重要特征。人们的社会活动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思维,正确、流畅的思维方式被称作思维美学。
古今中外,判断推理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学科,其研究和推广工作长盛不衰。中国战国时期墨子、公孙龙、惠施等人,对概念之间的关系、命题的不同属性以及推理形式和规律都阐述过具有科学意义的思想、观点和看法。如:列举“孤驹—驹”“白马—马”“强盗—人”等常识概念为实例,探讨概念之间是什么逻辑关系。同时提出“孤驹未尝有母”“白马非马”“杀盗非杀人”“鸡三足”等大量命题引发争辩。其中不乏对概念、定义、判断和推理的科学探求,大量著述被国内外科学界作为专题研究至今。值得关注的是,在互无往来的古代,几乎同一时期的古希腊,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思想家们也在探索类似的课题。
发展至今,判断和推理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分析、发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始终突显着不可替代的功用。公务员考试中的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能力都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
图形推理可体现人们对图形的求同、求异、共变等规律的发现能力和认知能力。司法机关的指纹鉴定、痕迹辨别、笔迹鉴定,通缉犯照片与当事人的比对,假货、假公章、假钞的识别等,均需具备图形推理的发现能力和认知能力。
定义判断则让人们从揭示事物本质属性的角度,正确认识事物、事件的一般属性。在社会实践或认知过程中,对事物的定性通常由定义规范界定,而定义判断能力是不可替代的断定能力。公务执法部门对“违规或非违规”的断定、对“罪与非罪”的定性,都是对“符合定义(法条)或不符合定义(法条)”的判断过程。执法者如果缺乏定义判断能力,其执法工作就难免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混沌现象,这无益于社会文明。
逻辑判断能力则是以诸多实在可信的信息为前提,运用正确的演绎推理形式(定理)或归纳方法,确保结论正确可靠的断定能力。若根据案发现场留有甲某的足迹或指纹,即断定甲某就是作案人,恐怕不符合逻辑判断。若根据“某股票曾领先暴涨”即清囊投资可能不符合归纳原则。若“机动车司机闯黄灯就要受到处罚”的法规是可行的,那么,在逻辑上支持“可行”的前提是:司机能够准确判断黄灯何时亮起且能保证在黄灯亮起前安全停车。若这个前提是假的,那么这条法规的可行性将受到质疑。
综上所述,判断推理能力的实践功用可见一斑。
二、风格特色
1.诠释命题考点,涵盖面全
回顾多年“公考”历程,试题考点的范围不断扩充,试题难度也经历了不断升级的过程。但截至2014年,无论是国考、联考,还是地方公务员考试,考点范围和难度升级基本趋于稳定。本书全面梳理了近2—3年的国考、联考和大部分地区(难度较大的省市)的真题考点,有针对性地提出简单易行的解题对策。由于本书考点全、涵盖面广,因此整体预测:2016—2017年的测试范围不会超出本书诠释的命题考点和热点。
2.化难为简,突出快解技巧
本书与逻辑学专业教科书的共同点是介绍的逻辑常识,但不介绍与考试不直接相关的专业知识。本书的知识内容和解题技巧都是针对国考和地方公务员考试真题及难点而编写的,用通俗易懂的表述,提供具有普适性的通用模式类方法和技巧。
对于繁杂难于理解的逻辑原理,针对逻辑判断试题中惯用的句型群(思维形式)提供“特句特记”的方法,旨在摆脱素朴的苦思冥想,实现快速解析。如:直言四句转换、模态四句转换等。针对图形推理,概括元素分析、形状分析、数量分析等考点,从读图入手,确认类型图,对应考点解析。针对定义判断,着重明确定义要件中的主体、行为和属性,然后对号入座,并果断排除不符合要件主体、行为或属性的选项,减少阅读,实现快解。针对类比推理,主要明确概念之间的包含、反对、交叉、属性对应等逻辑关系,然后根据逻辑关系的相同、相近或匹配的程度选择答案。以上方法熟能生巧,便于知识的掌握和管理。
本书与逻辑学专业教科书在知识的讲解上是一致的,但更注重快速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3.模块分类细致,逐个击破考点
所谓“考点”就是指试题中对应的不同“原理”。原理具有规律性、普适性。把相同原理对应的试题归结为相同的“类”,便于统筹把握“模式化”的解题思路,摆脱“一题一析”的低效率方法。把不同原理所对应的试题概括为不同的“类”,便于分类学习,逐个攻破考点。本书把原理相同的试题累积成模块、梳理成章,为掌握规律性解析思路、实现快解提供技巧。
4.实战多练,促进娴熟生巧
本书提供的训练平台,题型丰富,考点俱全,难度偏高,题量充足。不仅有助于检验对知识原理的掌握程度,而且让读者对所有类型的试题做到“心明眼熟”、“熟而生巧”,切实有效地提高实战能力。
三、误区点拨
判断推理能力测试的初衷是测试考生的快速判断推理能力。为了使考生在能力测试中充分显现实力,针对考生备考阶段可能出现的某些误区或疑惑,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些看法,供读者对照参考。
1.直觉的误区
任何人对事物的判断或推理都有直觉,直观感觉既能体现先天智慧,也会显现某些不足。良性的可靠的直觉过程其实就是逻辑思维过程。但是,先天的智慧往往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后天感知影响。后天感知包括理性认知和非理性认知。理性认知是科学认知,而非理性认知,包括思维习惯或所谓的“经验”认知,往往有失可靠性和安全性而不被科学认可。请考虑如下推理:
前提1:中国刘翔与古巴罗伯斯比赛,结果刘翔胜出;
前提2:古巴罗伯斯与美国梅里特比赛,结果罗伯斯胜出;
结论:如果中国刘翔和美国梅里特比赛,中国刘翔一定胜出。
这个结论是有疑问的!再看2012年试题(上海—A46):
A和B同时同地出发,当B走到途中凉亭时,A落后B 1公里,B说:“前次我和C一起走,当C走到此凉亭时,我已经超过凉亭1公里了”,如果A和C一起走,则()。
A. A和C同时到达凉亭B. A先到达凉亭
C. C先到达凉亭D. 无法判断
根据简单枚举的归纳原理,答案是D,即无法判断。因为三个人“这次、前次和再一次”的行走速度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不得而知,无法做出断定性结论。若不顾及归纳原理,只靠所谓的直觉(根据小学算术),就可能会出现错误,例如选择C项。
可见,将判断推理能力建立在不可靠的经验、直觉的基础上,甚至固化为所谓的“技巧”等,对考试是不利的。
2.受质疑的模拟思维
顾名思义,模拟思维就是模仿来的思维习惯,属于非理性思维。“判断性”思维与“模拟”思维的差别犹如“智能机”和“模拟机”的差别。不加思考的“人云亦云、先入为主”等思维方法都不被科学接受。
模拟性思维人人都有,模仿性错误也是人人都存在的。习惯性的思维就是模拟来的思维,所以难免有误区,这需要在社会实践中修正。然而,考试具有即时性、不可修正性。依赖感觉或经验,面对如下判断,可能会出错!
例:某经济学家关注国际通货膨胀走势,咨询某国:“贵国物价全面放开之后,物价水平都持续上升了吗?”假设得到的回答是:“没有!”该经济学家据此认为“有些物价持续上升,有些物价没持续上升”就是错误判断。因为“所有物价都没持续上升”的情况可能存在。若A国媒体报道“都持续上升”,乙国媒体报道“都没持续上升”,据此认为“双方报道有矛盾”也是错误判断。
出现以上错误是模拟思维习惯所致,在考场上应用未经科学实践证明的模拟思维,就容易背离考点而失分。诸多似乎“简单”却“易错”的问题,也是考试中容易出错的“不懈”重要考点。所以,仅凭感觉解题不是可取的“入围策略”。
3.忽视定理等于忽视考点
这里的定理是指经过科学方法或实践证明的具有正确性、可靠性,可作为原则或规律应用于实践的真命题或公式。在枚举归纳中,“不能得到断定性结论”就是归纳原则,否则就是以偏概全。不同命题都有不同的推理规则,这些都是逻辑定理。如充分命题的逆否规则、直言命题的推理规则或三段论规则等。
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形式的判断推理(逻辑)考试,都是围绕不同的逻辑定理而命题的,我国公考也不例外,没有一道试题完全脱离逻辑定理而“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熟悉定理的过程就是熟悉考点的过程。
4.对技巧的不同解读
什么是技巧?不同论证者有不同理解。成语中有“巧发奇中”,其中强调了“巧”而淡化了“技”。而俗话还有“熟能生巧”的说法,直观语义就是“巧”从“熟”中得。重点指出“熟”才能生“巧”。符合逻辑地说,“熟”是“巧”的必要条件。符合逻辑的推理就是:不熟悉就无“巧”可言,熟悉也未必就一定“巧”!判断推理的技巧是“熟能生巧”类,前述“熟悉定理的过程就是熟悉考点的过程”即缘于此。
面对试题,完全凭素朴的感觉答题,往往有失可靠性。但是,如果完全不靠感觉,只依赖死记硬背理论公式的方法也是不可取的。正确的认识是,熟知思维常识或定理是获得高分必不可少的基本前提。只有在熟练掌握基本常识和定理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地运用技巧,达到既正确又快捷的解析效果。
良好的判断感觉,是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各类题型解题技巧(这里所说的技巧是与原理相关的),分辨不同类型题目所运用的不同技巧的切入点。面对试题,在几秒钟内就挑起思路开端,这个思路开端就是理性的良好感觉。一旦挑起开端,沿着开端进行的连续推演,几乎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
四、明确考试要求和解答标准
考生明确考试要求和解答标准至关重要。对考试的目的和方法不了解,面对考题,不知道考核的标准是什么,这是考生在备考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对定义判断的理解就各有不同。笔者在教学工作中,曾遇到背诵司法定义的考生。其备考特点是,当看到定义判断有很多涉及法律常识的试题,就凭借毅力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却不知定义判断是考核考生对陌生定义的直观判断能力,这个直观判断能力是即兴的认知能力,而不是把某些学科公认的定义拿来问考生知道或不知道(考常识)。其实,在试卷开端就明确提示:假设这个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这个提示已经把考试的目的和方法告知考生了。可见,理解考试目的和方法是很重要的。再如针对题干的一段论述,要求找到结论,或推出结论。其中“推出”的确切含义是按照逻辑证明的方法(或演绎或归纳),以题干给出的材料或信息(论据)为的依据,不附加任何主观观点、专业常识或情感因素,断定“从题干”能推出什么。推断出的结论是对题干的概括或推演,并不是对题干列举的前提、现象、事件发表看法或出主意、想对策,或选择与自己观点相同或个人认可度较高的选项,甚至脱离考点发生争议。为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解,备考初期,就必须明确考试要求和解答标准。
五、化解“快”与“准”的矛盾
快速解题与准确率高是一对矛盾,快解和阅读也是一对矛盾。怎样解决这些矛盾是考生普遍关心与经常应用计算机的人相比的问题。用一件日常小事大致可以说明:首次接触计算机的人感到眼花缭乱的是键盘,由于不曾使用过,与经常应用计算机的人相比,对键盘的熟悉程度就相去甚远。如是体会几乎人人都有。所有人的认知过程,几乎都要经历从陌生到熟练的过程。就解析试题来说,某类题型所对应的某些考点是有规律的。但凡解析过的同类型题,思路大同小异,甚至完全相同。把握基本原理,对于经常出现的“以偏概全”(归纳错误)、“非黑即白”(反对关系错误)、“因果倒置”(论证谬误)的错误识别是一目了然的,这种一目了然的感觉就是快的根本。熟悉公务员考试的证明原理(演绎、归纳),通常需要三至五天(结合一些简单直观的试题),这是个阶段,也是认知阶段,还做不到“快”,但基本不会错。掌握原理后,第二个阶段是快速阅读阶段,把握主句(论题、观点)和分句(论据、事例)的关系,熟练把握语句(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充分、必要等),依据熟练掌握的原理向快速解析发展。这个阶段大约需要二至三天(主攻阅读,一、二阶段可并进)。第三个阶段是快速解析阶段。也就是完成前两个阶段后,自然进入的阶段。与前两个阶段不同的是:要有意识地增加解题量,熟悉更多类型题,俗话说要做到“眼儿熟”。
一般情况下,经过上述三个阶段的自我训练,试卷中三分之一的试题能在10—20秒内得出答案,超过三分之一的试题需要40—60秒,还有少于三分之一的试题要花费60—90秒。超过这个时间的解析对于“考场”就没有意义了。
以上三个阶段中,前两个阶段要追求“质”,也就是要求理性的准确,不强求速度和数量。在没有熟练把握原理的情况下,解题越多,错误越容易固定,这是有害无利的。后一个阶段除了理性地追求准确以外,还会突发灵感地出现感性的准确。这时,就要增加解题量,不仅是熟悉类型题的需要,更是训练脑力(与体力类似的概念)的需要。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普遍反映题量大、时间紧,平均55—60秒要做一道题,感到压力很大。其实,这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是十分公平的。只要这样想,这方面的压力就会基本消失。
六、解题慢的原因
1.考点原理陌生
对必须固化的逻辑原理不能脱口而出。举例来说,考生对95×95=9025这样的问题只要0.3秒就可完成;而对:“并非所有人都必然享受优质服务=有的人可能不享受优质服务”这样的语句等价互换则要费些心思。还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顺口而出的错误,这种错误的出现已经不是快和慢的问题,也不是疏忽造成的失误,而是根据日常“人云亦云”的模拟思维导致的失误。备考充分的考生把严密思维的模式固化在大脑的知识库中,临场发挥能体现快和准,失误也较少。完全靠现场苦思冥想(自信者),既辛苦又费时,而且正确率不高。
2.阅读方法不当
通常习惯性的阅读方法是统览通读的方法。这样的阅读方法很难做到有效阅读。对试题的阅读是要分析结构关系的,而每种结构关系都是有规律的。怎样识别语句之间的结构是阅读的关键。如首先要把作为论题的主句记住,并简化为概念作为思维分析过程的要素,而对于论据、事例性的分句则可做一般性浏览,再多的同类的事例也只是为支持或说明一个观点或看法的辅助性叙述,所以,对分句不需要重点记忆,也不需要费时分析。这些都需要在学习中理解把握。可以这样说,只要原理清楚,阅读方法正确有效(关系清楚),断定过程只需要几秒。一旦费时,则或者阅读无效,或者原理模糊,也可能二者都存在不足。掌握原理对促进快速阅读十分重要,而阅读过程也是复述原理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因此,有效阅读与熟悉原理是同等重要的。
3.大脑疲劳
大脑疲劳导致分析试题超时的现象要引起高度重视。一个分析问题能力很强的人,如果不注重脑力锻炼,也会出现连续思考的过度疲劳。在疲劳状态下,大脑“转速”下降,影响阅读理解,直接的表现就是注意力无法集中,结果阅读无效。犹如一个优秀的短跑运动员,在马拉松比赛中不一定取得优异成绩一样,优势无法体现。为避免临场出现过度疲劳现象,考生需要在平时有意识地锻炼脑力,像练长跑一样循序渐进,既要注意休息、给养的科学性,又要注重强化脑力训练,以便增强临场的“战斗力”。
本书虽历经十一版修订和多年的磨砺,但由于笔者受限于知识程度和认知能力,定有不妥甚至错误之处,恳请广大读者、同仁不吝赐教、斧正。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资料分析模块宝典》
速算为王
有两个残酷的事实已经摆在各位考生的面前:一是资料分析的计算越来越难;二是可以静心做完资料分析的考生越来越少。
其实,资料分析的难度并不高,考生之所以感觉难,要么因为没有掌握技巧而花费大量的时间,要么因为前面没有控制好时间而来不及完成资料分析,从而导致这一部分的“区分度”非常大,成为拉开分数差距的重要一环。需要说明的是,资料分析的技巧性很强,但技巧的门槛很低,因 此是我们复习时“性价比”非常高的一个部分。而掌握各种“速算”的技巧,毫无疑问,是在这一部分取得高分的关键。
既然如此,那如何才能提高我们的“速算”能力呢?为此,我们既要有科学的方法,也要有足量有效的练习。本书专门设置三章的内容,详细给大家介绍资料分析的速算技巧,另外全书百篇精选真题更给大家提供了充分的练习机会。在这之前,大家一定要对“速算”有一个全面宏观的认识,明确下面几个重要的问题:
●“速算”是有效的
大量数据研究表明:资料分析98%以上的计算都可以使用速算技巧予以简化,80%以上的速算技巧都是普通考生易于掌握、易于操作的。
●“速算”并不代表“不算”
“速算”只代表“大幅度的简化计算、提高效率”“跳过多余的、不必要的、复杂的计算”,而并不代表可以“完全不算”。所以,提高“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能力,还是提高速算能力的重要方面,只有基本运算能力与速算技巧相辅相成,计算能力才能真正大幅度地提高。
●“速算”必须是有背景的
很多考生在钻研速算技巧的时候,眼中只盯着一个个光秃秃的式子,希望仅仅通过对式子本身的分析来找到方法和线索。而事实上,我们在学习速算技巧之前就应该先明白,资料分析的速算永远是有背景的,这个背景不但包括上下文条件或者已知的图形,还包括选项给我们提供的极为重要的线索。如果抛开这些不谈,而仅仅针对几个数字组成的某个式子来研究速算,是毫无意义的。
●“速算”方法的选取是有技巧的
在什么情况下选用什么样的速算技巧,这是非常有讲究的。方法的选取一方面依赖于计算式子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必须结合选项的设置。
譬如在“加减”运算中,我们一般直接选用“截位法”,而选项间的差异或者待比较式子间的差异决定了截位时所需要保证的精度。
而在“乘除”运算中,选项精度不高时,我们可以采用“估算法”,除法计算中选项首位不同时,可以采用“直除法”。此外,“插值法”“放缩法”“截位法”“差分法”等等,都有各自适用的情形。只有牢牢掌握速算的方法和适用情形,才能高效地完成速算。
●“速算”切记先估算
在任何计算情形中,“估算法”都是我们首先就应该想到的方法。如果题目对计算的精度要求很低,我们就可以采用粗略的估算方法来锁定后的答案,这样就能省下大量宝贵的时间。
此外,估算的结论也是进一步使用技巧的凭据。比如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如果通过估算知道他们的量级相同,那么往下我们可能只需要得到“首位”,便可知晓它们的大小关系,这就是“直除法”的原理。
●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很多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喜欢“听”老师讲课,“看”参考书上的方法,而忽略自己的练习,这是不明智的做法。掌握正确的“速算”技巧固然非常重要,但如果脱离了对这些方法的反复练习,那么在考场上你可能仍然会无计可施,甚至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使用技巧有时比不使用技巧算得还要慢。
●永远只做高质量试题
关于复习,我总有一点深深的担忧,请大家在复习备考的时候,尽量不要做网上的试题,而要做出版成书的各种真题,并且要选择质量有保障的书籍。否则,你拿到的很可能是质量低下、纰漏百出,并且与真题相去甚远的题目,而这些题目在设置上往往存在问题,你花工夫去研究只会让你离考试越来越远。使用这样的参考资料,你永远也掌握不了真正的“速算”。
如果大家明白了以上几点,那么掌握的速算技巧就是真实、完整、有效的。而一旦掌握了“速算”的核心要领,资料分析将不再是你的难点。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常识判断模块宝典》
转眼间,《常识判断模块宝典》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这11年来,随着公务员考试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常识判断部分的调整,本书也不断进行了修订和改进。纵观近几年的常识判断题目,其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针对常识判断部分出现的这些变化,考生又该如何调整备考计划呢?下面针对考生在备考时出现的几个误区做一下说明。
误区一:临时抱佛脚
近几年公务员考试竞争之激烈,有目共睹。在这种情况下,试题难度的提高,也在情理之中。在竞争激烈和试题难的双重压迫下,考生仅靠临考前的几天看看书、做做题,很难取得好的成绩。特别是常识判断部分,大量细化的知识点很难在短时间内记住并灵活应用。不同于数量关系、资料分析、言语理解与表达等模块极度强调技巧性,常识判断模块的备考更需要考生的细心、耐心和恒心。
1.细心。公务员考试中常识判断部分考查的内容,大部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但是漫不经心、一掠而过的内容。针对这部分内容,考生需要在平时细心搜集,咀嚼消化,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
2.耐心。常识判断部分知识体系庞杂,部分知识稍显枯燥,如法律常识、政治常识等,但这些又都是每年必考的内容。因此,考生在备考这部分内容时需要有耐心,要能够坐下来、看进去。
3.恒心。常识判断的备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靠突击获得的知识不牢固,很难灵活应用。这就需要考生有恒心,制订好学习计划,每天复习一部分,积沙成塔,真正将知识收为己有,并能灵活运用。
误区二:广撒网,无重点
很多考生认为,既然常识判断部分的覆盖面这么广,那么我就东看点、西看点,总有“瞎猫碰上死耗子”的时候。这样备考,脑中的知识都是零零散散的,很难形成知识体系。而在常识判断的真题中,往往一道题就涉及同一知识领域中的多个考点。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系统的知识背景,很难选出正确答案。因此,广撒网、无重点的复习方式耗费时间很多,但是复习效率却极低。正确的做法是,认真对历年公务员考试真题进行梳理,选出重点考查的范围,重点复习。对于可能考查的内容,进行大致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知识体系的构建,将知识点分门别类,进行联系比较。
误区三:只看辅导资料即可
很多考生认为市场上这么多公务员考试的辅导资料,多买几本看看,基本上也就够了。殊不知,“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辅导资料的优势之处,是对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考生借助它可以省却知识体系建构的过程。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论哪本辅导资料,都不敢打包票说已经把常识判断部分的知识点全部收录进书中了。这是因为存在时间差的关系。只要是市面上销售的辅导教材,其出版时间一定早于考试时间。那么出版后至考试前这段空窗期的时事政治类知识点,就需要考生自己细心学习了。此外,考试总是存在“拔高题”的,这些题目很可能考查较偏的知识点。对于这类知识点,辅导教材碍于版面有限,不可能全部放进书中,只能选择性收录。考生需要按照知识体系,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学习。当然,对于这部分拔高题,考生应视自己的复习时间来定,时间较紧就果断放弃。
为了更好地帮助广大考生备考常识判断部分,现将本教材的特点简要说明如下:
一、严格依据真题构建体系,内容详略得当
本书在研究历年国考、联考、各地方考试真题的基础上,根据真题考查的知识范围,建构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够及时帮助考生进行知识梳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书中所选内容是根据真题考点进行严格筛选的,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能够很好地指导考生进行有效复习,重点突破。
二、收录真题,学、练结合
本书精心挑选了的国考、联考、地方考试真题,置于各章节后。考生可在学习完一个部分后,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从而查漏补缺。
三、直击热点,深度解读
本书收录了2015年和2016年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对考查概率较高的热点进行了深度解读。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能知其然,还要能知其所以然,明白热点究竟“热”在何处。这不仅有利于考生对于常识判断部分的作答,对于申论的复习也是大有裨益的。
公务员考试是实力的竞争,也是智慧的竞争。只有勤奋刻苦、讲求方法的考生才能在终的决赛中胜出。衷心祝愿各位考生在未来的考试中顺利过关,实现自己的梦想!
后,在本书出版之际,感谢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院的各位专家、学者为本套教材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同时,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若有错误及偏颇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数量关系模块宝典》
数学与兴趣——新版序
学生经常跟我说:“李老师,我知道数学很重要,但我对数学一点兴趣也没有,所以从小到大数学一直很差,从来就没有听懂过数学课,高考数学成绩更是惨不忍睹。请问如何能够培养我对数学的兴趣,让我学好数学呢?”跟大家说说我的例子吧,单从兴趣来讲,其实我喜欢的科目是地理和历史。从小学到中学这12年,只要一放寒暑假,我就会把下学期所有科目的书全部看一遍,唯独数学书是从来没翻过的。然而无奈的是,自己总在数学上展示出身边人所不具备的所谓“特殊才华”,于是在旁人的“怂恿”和“撺掇”下,走上了数学这条“不归之路”,然后发现自己也渐渐把数学当成了的兴趣。所以我想说的是,其实很多人,并不一定是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所以才没有把数学学好。他们往往是没有找到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导致数学学得很糟糕,从而丧失了对数学的兴趣。
上面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但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不擅长”与“没兴趣”是一个死循环。只有强行扭转,让自己先行产生兴趣,然后在数学学习上有所突破,才有可能达到良性循环。于是,好多学生又要抱怨了:“老师,你说的这些我都懂,可我就是没有数学那根筋,根本学不好数学,所以才没有兴趣的嘛!”别着急,再来听听我的故事。
你们很难想象,中学时代的我,是一个羞于表达、一站在台上讲话就会脸红的男孩,只要底下有人笑,我就会一直笑场无法继续。而今天,就算台下坐着几万人,我仍然可以挥洒自如,谈笑风生,出口成章。是大学时候的我,找到了锻炼的机会,挖掘出自己之前根本无法想象的演讲潜能。事实上,很多人内在的天赋,甚至是连自己都不知道的。
在华图,我亲手培训了一批批行业内优秀的数学老师,但他们当中有很多人,“首面”表现得非常糟糕,有的人做题正确率太低,还有人连自我介绍都说不利索。然而,我看到了他们潜在的逻辑思维能力,充分挖掘他们的天赋和才华。而今天,他们当中很多人成为了公司骨干、行业名师。还有很多人转行去了其他行业,由于在华图的锻炼和积攒的自信,同样成为了所在行业的佼佼者。
说了这么多闲话,中心思想就是想告诉很多对数学没有自信的考生,不要妄自菲薄,不可轻言放弃。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你懂得把握正确的方向、学习强的方法、保持十分的勤奋,你会发现自己的数学远比想象当中的厉害。而一旦你买了这本书,你就已经把握了公考之路正确的方向,获得了攻克数量关系强的方法,剩下的就只需要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了。
《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申论宝典》
申论考试的“鱼”和“渔”
时光荏苒,从2006年出版的版《申论宝典》,到现在已有十一个年头。十一年中,我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博士成长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MPA导师和经济与社会建设研究室主任,身份转变、职业发展助我将申论教学与社科研究深度结合起来。十年中,我作为中组部博士服务团的成员,受组织委派赴重庆挂职锻炼,先后挂任丰都县副县长和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主任助理,基层领导经验及省级机关工作经验使我对申论考试的研究更加深入与透彻。十一年中,我受聘于多个单位担任申论命题人,深入研究了申论命题与申论解题的逻辑。十一年中,《申论宝典》历经一百多次印刷,已是第十次修订了。在《申论宝典》每一次付梓前,我都有些惶恐,反复追问自己拿什么奉献给“闹钟们”(我对学生的昵称)。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我十年教学经验汇聚成的教学感悟。《申论宝典》或许给了大家一些“鱼”,但这些“鱼”永远是局限的、有限的、冰鲜的,这不是真正的智慧和财富。《申论宝典》的价值在于“渔”,即教给大家打鱼的工具,并教会大家使用这些工具的方法,从而让大家能够亲自捕到鲜活生猛、永远也吃不完的鱼。
此版《申论宝典》的修订历时三个多月,是《申论宝典》出版以来规模的修改。从理论到真题,从结构到体例,我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更新。动这个大手术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把“渔”教给大家。
此版《申论宝典》系统破解了申论分数低的魔咒:“有材料,没套路;有套路,没思想;有思想,难表达。”首次提出由申论唯物论、申论辩证法和申论想象力构成的申论观概念,强调“述材料”是申论解题的根本技巧,“活思维”是申论解题的根本法宝,“和而不同”是申论高分突破的根本原则。
此版《申论宝典》拓展了申论思维体系,全面超越“八条”“五点”,更深刻、更系统、更有穿透力地揭示了申论思维的本质,必将引爆你的申论思维,领你走出教条僵化死胡同,带你走向“和而不同”新境界,真正实现申论高分突破。申论思维体系由实务、时间、空间、价值四大维度及无数个有内在联系的思维逻辑构成,编织了一张球形的、三百六十度的思维之网,包罗申论万象。既可以帮助你多角度分析问题,又可以帮助你找到各种解决问题的对策;既可以帮助你在思维层面思考问题,又可以根据其中的关键词或高频词快速地捕捉信息点。申论思维体系就是申论点金术,可以助你点材料成金。申论思维体系更是一把利剑,可以助你戳穿任何看似不可攻克的申论魔障。
此版《申论宝典》对分析问题这一未来申论考试的主流题型进行了全新梳理,将其分为阐释题、原因分析题、评价题、比较分析题、启示题、设喻题等类别,对其方法进行了系统阐发,并结合近几年的真题深入进行了讲解。
此版《申论宝典》为帮助考生攻克申论写作论证无话可说、思维混乱的顽疾,系统说明了议论文(包括策论文、政论文、评论文)的结构布局、论证逻辑。特别是厘清了政论文的论证三逻辑:(1)现在问题的严重性,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2)解决这个问题的有利形势和条件,即可行性;(3)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即解决此类问题有哪些好处,有哪些重要意义。
此版《申论宝典》力求克服当前大部分申论教材“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题讲题、没有方法的弊端,力求用通俗的语言、直观的图表、务实的方法、详细的真题解析,阐发活学活用解题方法的思维过程和应用过程,告诉你材料和答案之间的内在联系,真正授之以渔。
孔子曾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人品如文品。“和而不同、周而不比、泰而不骄”是我在生活中追求的境界。这其实也是我想让此版《申论宝典》达到的境界,那就是低调深刻而不哗众取宠,视野开阔而不故步自封,辩证全面而不教条僵化,泰然沉稳而不浮躁冒进。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8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4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6分
安全性:9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3分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pdf(487+)
- 简单(313+)
- 下载快(588+)
- 图文清晰(341+)
- 赚了(608+)
- 一星好评(254+)
- 内涵好书(597+)
- 体验还行(212+)
- 种类多(670+)
- 傻瓜式服务(216+)
- 值得下载(502+)
- 二星好评(598+)
- 赞(273+)
下载评价
- 网友 潘***丽: ( 2025-01-01 20:11:30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曾***文: ( 2024-12-29 14:19:21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孙***夏: ( 2024-12-28 17:07:31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陈***秋: ( 2024-12-29 22:17:20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家***丝: ( 2025-01-06 01:14:04 )
好6666666
- 网友 菱***兰: ( 2025-01-20 17:40:31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康***溪: ( 2025-01-19 16:23:21 )
强烈推荐!!!
- 网友 屠***好: ( 2025-01-04 14:53:45 )
还行吧。
- 网友 田***珊: ( 2024-12-30 10:46:41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丁***菱: ( 2025-01-05 00:18:33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常***翠: ( 2024-12-30 03:47:47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訾***晴: ( 2024-12-28 04:31:22 )
挺好的,书籍丰富
喜欢"华图2017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申论万能(套装共6册)"的人也看了
新东方 SAT 2 生物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王阳明传习录(典籍里的中国推荐 全译全注,明隆庆六年初刻版,原貌重现初始定本,附录并译注王阳明亲自编定的《朱子晚年定论》)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智慧物流物联化关键技术 王喜富,高泽 主编 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全新正版图书 In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清华大学出版社9787302338345 电子计算机考核自学参考资料人天图书专营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常识分册(中级·音乐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论语(注音彩绘版)小学生1-6年级课外读物国学经典儿童亲子系列精选智慧故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素食家常菜一本就够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私家庭院设计:现代风格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2022新书 古建筑工程计量 万彩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787112273157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全面推进会计人才发展战略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活页题选 名师名题单元双测卷 必修 第一册 数学 SJ (苏教版新教材)高一上学期同步辅导随堂练习 2024新版天星教育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9787305096402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小小孩影阮:布莱梅乐队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黄冈小状元培优周课堂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2024春新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精益创业 新创企业的成长思维 【正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7分
主题深度:9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8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4分
结构布局:5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9分
引人入胜:5分
现实相关:5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4分
文化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