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心理·存在主义世界的幸福-写给心理治疗师的哲学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万千心理·存在主义世界的幸福-写给心理治疗师的哲学书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万千心理·存在主义世界的幸福-写给心理治疗师的哲学书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万千心理·存在主义世界的幸福-写给心理治疗师的哲学书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万千心理·存在主义世界的幸福-写给心理治疗师的哲学书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万千心理·存在主义世界的幸福-写给心理治疗师的哲学书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万千心理·存在主义世界的幸福-写给心理治疗师的哲学书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万千心理·存在主义世界的幸福-写给心理治疗师的哲学书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万千心理·存在主义世界的幸福-写给心理治疗师的哲学书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写给心理咨询师的哲学书。
它告诉我们,在存在主义的世界里,
幸福不只是欢笑、成功、团聚,
哭泣、失败、分离也同样是幸福。
它打开了生活的另一扇窗,指引我们发掘自己的潜力,
看到不一样的自己,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幸福。
书籍目录:
序言:幸福和心理治疗
第一章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心理疗法的价值和信念
第二章美好生活:用哲学引导心理治疗
第三章积极心理学:一门关于幸福生活的科学
第四章预料中的困难:日常生活中的挑战
第五章生活中的危机:战胜创伤
第六章言语为银, 沉默是金:一切尽在不言中
第七章存在的意义:超越对幸福的追求
结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第五章生活中的危机:战胜创伤
我这样形容自己的精神状况:我的生活就是某人正在我头上搞的一个愚蠢的恶作剧。
——托尔斯泰,《忏悔录》
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苦恼仍然阻挡不住我们快乐地活着,然而灾难却会不时降临到生活中,让我们无法得意。这些骤然发生的危机打乱了我们为了对抗命运而竭力保持的生活平衡。虽然我们能够学会应付日常生活中那些必然而琐碎的麻烦,但我们却很少经历和体验这些狂风骤雨般的灾难。这些灾难毫无预兆地突然降临到我们头上,要把我们连根拔除。对于这种偶然的突发事件,我们永远也无法有所准备。这要求我们具备一种与众不同的精神力量,特别当我们生存的中心遭到灾难袭击的时候。在生活中,能够顶住并克服危机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而能否承受、吸收并战胜这些灾难,并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收获则是我们战胜灾难的标志。
转变和转换是人类进化中正常和固有的一部分,生命没有它们就将无法前进。但并非所有的转变都平静如水,那些对我们打击最大的变化往往不请自来,让我们别无选择。这些是我们生命结构中特有的剧变和突变。这样的危机最终将导致宣泄,并带来新开端。尽管如此,它们降临时带给人们的往往是混乱和迷茫,因此人们很少会张开双臂欢迎它们。危机吸尽、耗光我们身体中的那种满足感,让我们感到今后再也不会享受到片刻安宁或感到满足。我们在生活中的成功和发展与自身对危机的应变能力是协调一致的,而并不是和我们设法摆脱困境和挑战相一致。在这些危机时刻,用以衡量我们存在的尺子并不是幸福,而是自我恢复能力。
存在主义世界的幸福第五章生活中的危机:战胜创伤有些危机是如此严重和深刻,以至于让我们失去安全感,感到生活痛苦不堪。一些灾祸是如此痛苦,让我们感到突如其来的剧痛并给我们造成创伤,而抚平、痊愈这些伤口却要耗费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这种生存中所发生的短促而强烈的冲击先是将我们击垮,但最终却能让我们攀升到更高的境界。虽然不受欢迎,但危机和宣泄之间通常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轰然巨响,把我们从昏睡和麻木中震醒,提醒我们面对那些自己不愿去琢磨的现实进行思考。
有关“d、c和e”字母打头的字词
正如本书前一章所提示的那样,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常常是一些以字母“d”打头的字。在遇到紧急情况、需要我们采取重大行动时,我们所使用的字却常常是那些以“c”打头的字:如改变(change)、危机(crisis)、冲突(conflict)、困惑(confusion)、挑战(challenge)、灾难(catastrophe)、宣泄(catharsis)、混乱(chaos)、勇气(courage)、信心(confidence)、交流(communication)、联系(connection)、升华(crystallization)等。此外,我们还会经历显现和重生,而这些通常都是一些以字母“e”开头的字。这显然源于我们语言中的那些拉丁和希腊词根,如“de-”使我们想到被移动、被去除,所以表示分离和失去;而“co”或“con”则表示合在一起或靠近;源自希腊语的“cat”则表示向下,并穿过什么东西。同样,那些以字母“e”开头的字则代表出去、逃离或急速向上。语言也有它自己的存在分类,对它们稍加关注有助于为我们在人类的生存领域里找到方向。
危机体验是压力重重和痛苦难忘的时刻,在这些时刻,我们惯有的安全感被切断了。危机也是一个不稳定的时刻,它充满了难以预测的变数,而且结局莫测。正因为如此,危机才是考验我们毅力和耐力的时刻。由于危机是令人难以承受的攸关时刻,所以不会有人选择它,因为人们都希望生活在安静与祥和之中。但是灾难和劫运却能够让我们学到比平时更多的东西。在转变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经历损失、焦虑、悲伤和混乱等各种体验,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把这些体验转变为对我们有益的东西。那些了不起的人生无不充斥着危机和新起点。我们不能选择一帆风顺的生活;痛苦与逆境全无的生活也并非我们的选择。感到满意的生活和怨恨抱憾的生活之间的区别在于遭受挫折后我们的恢复程度以及如何清醒和勇敢地面对失败。当陷入极端困境时,暂时做出一些让步也是可取的,后退一步海阔天高。而跌落至最低点则是我们继续前进的最佳起点,因为我们能够在这个点上找到一个更为坚实的新基础,并在此之上重新构建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未来。它让我们从那种似乎认为自己能掌控一切的虚妄感觉中得到解脱,从那种表面快乐的奋斗中稍许喘口气,如同获得了解放。只有在对生活和自我的探索过程中,我们才能发现现实的根源。然而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让自己陷入灾难之中、牺牲自我或沦为受害者。这涉及到我们应当了解如何战胜失败和痛苦,理解应当在什么时候、怎样才能重新开始自己的追求。当然,这也是心理治疗应当出现的时候。那么,治疗师们在危机发生时应当如何处置,又应当怎样帮助来访者在残酷的灾难中重塑自身呢?在这些危机中,可以把对幸福的追寻作为一种对我们有帮助的指南吗?
危机是新的起点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一些彻底颠倒、完全不正常的时候。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的原因,通常是内外因相互作用,让现状发生了改变,打破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原本存在着的平衡。在这些关键时候,似乎一切都变得面目全非。然而这同样也是充满各种可能性的时刻。据说在古老的中国,有一幅太极阴阳图。这种图通常由两种符号组成,分别代表危险和机会。如果情况从危险向好的方面转化,就表明事情有了转机,不但会发生转变,而且还能够进而变为一种机遇。在巨大灾难所导致的混乱状态中,我们先是慌乱无措,因为那些我们认为的许多理所当然都解体了。当危机发展到中间阶段时,虽然仍然站立不稳,但我们也不得不进行新的筹划。危机来临时,损失和收益常常同时发生、相伴而来,但人们最初主要处于那种极度的混乱、痛苦并受到搅扰。那些曾经看上去无懈可击和确定性的东西突然之间变得扑朔迷离。那些本来坚固稳定的事物松散和消融了,受到我们自己和他人的质疑,并且似乎也受到命运的质疑。稳定和平静受到了震动,并且被永远改变。井然有序的生活将被混乱无章所取代,这需要我们付出努力来战胜它,或者竭尽全力重新恢复原有的秩序,抑或在建立起新秩序前停滞在过渡阶段。想要获得新生活意味着要甘于冒险;但即便如此也不见得会成功,因为我们老是错过那些安全到达彼岸的机会。而抓住原有的生活不放,不进行调整则意味着我们将承受不必承受的痛苦。不管我们如何紧抓不放,那些曾经的习惯和价值观终将遭到抛弃、无法复活。而在这两种状态之间犹豫不决,则很可能让我们身陷灾难之中。因此,在面临危机时,最简单却又最重要的资产是要有勇气面对现状,并采用最佳的方式去体验这一切。在面对转变时如果有决心和信心,那将会有所得亦有所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将发现,危机转而成了我们迈入一个突破性的、更好的和全新的生活阶段的新起点。
危机是如何发生的?
在晴朗的日子里我们也可能被雷电击中。这些意料之外的事在转瞬之间改变那些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一切。我们通常认为自己对这些状态并没有什么责任。我们无法预测,也无法逃避,而且还不得不想方设法解决事情所导致的一切后果。在这些时刻,宇宙似乎是残酷无情的;更糟糕的是,它对人们的困境冷漠无视。我们可能觉得生活只不过是大千世界拿我们开的一个让人笑不出来的玩笑。
那些前来寻求心理咨询的人们仍然处于遭受突如其来打击后的状态中,茫然不知所措。对他们来说,做出创造性的改变在这个时候是想也不会想的事,他们一心只想止住自己的痛苦。这种痛苦也许是亲人的突然亡故、疾病或意外事故、丢掉工作或失去配偶父母、孩子抑或恋人,这些痛苦和灾祸撼动了他们的世界。痛苦也有可能源于一场自然灾害或人为的灾难性事件,如战乱、革命、袭击或事故等。当这些危机降临时,我们都暴露和处于非比寻常的压力和痛苦之中,无论引发危机的原因是什么,我们都必须承认它施加给我们身心的压力,并且要改变习惯以便自己能够适应。从琐细生活小事的外理到应对重大危机,这种生活中的灵活变通都是我们人生的重要资产。在特殊时期学到的东西也能够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
当福尔摩斯和雷赫(1967)着手进行生活心理压力事件调研时,他们把许多普通的甚至更微不足道的事情也包含在调查内容里。调研显示,如果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事接二连三、密集地发生,将会积累成比较高的心理压力系数,而这将可能会给那些经历者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并导致疾病。奇怪的是,这些事件可能还包括那些生活中普通而常见的甚至显然是喜庆的事儿,如搬家、结婚或怀孕等,这再次表明幸福感是一种相对的价值感受。有时危机正是由这些渴望已久的好事触发引起的,而这种渴望和期盼本该是让人感到欣喜和快乐的。
福尔摩斯和雷赫两人把人们生活中的变化单位列出了一份表格,结果发现如果每个事件达到300分或更高,身体上或精神上患病的风险将会达到80%,而200到300分之间将会导致50%的风险。表5.1来自福尔摩斯和雷赫的网站,显示出每一生活事件所对应的分值(HolmesandRahe,1967)
阅读表5.1列出的生活事件,将你前两年生活中里面发生的事件与本表中的进行核对。答案不存在什么对和错,只是为了对这些你所经历过的事件进行辨识。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1.本书作者是现今全球*著名且在心理咨询**线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师。
2.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书籍在市场上还少之甚少。
3.该方面的优秀书籍本就不多。
4.读者:心理咨询与治疗方面的专业人员及高校心理学专业学生等,属于专业书籍。
书摘插图
前言
序言:幸福和心理治疗
一个男人并不惧怕死亡,而是惧怕自己从未开始生活。——马可?奥里利乌斯我们现在何方?
我们生活在一个艰难的时代。我们本以为文明和文化会带给人们安逸、舒适和幸福,然而事情却并非如此简单。在北半球,我们的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昌盛兴旺。我们拥有丰富充足的个人财产和可供消费的众多商品、无数可供炫耀的技术成果,我们所知甚多并握有空前的控制权。我们最大限度地开采使用可以获取的各种资源。我们的经济建立在持续发展和扩张的基础之上。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未能达到那种永久快乐的状态之中,而且很可能今后也无法享受到这种幸福和快乐。阳光下的日子一如既往,但生活实属不易。过去如此,今后也仍将如此。我们所获得的每一个新成就都包含着不利的因素,并为我们增加新的责任、带来新问题。过上好日子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事日趋繁复,人们心中的压力也日趋增大,这让很多人对现状感到迷惑不解。我们想要得到快乐和幸福,但却不知如何得到它、在哪里可以找到它。生命耗费在忧虑、恐惧、抑郁、悔恨、疑惑、迷惘和焦虑之中。即使那些小有成就的人也时常感到不堪重负。
这其实并非一种新出现的现象。很早以前人类就已经认识到生活是一种挑战。艺术家和文学家们见证了人类的种种痛苦和不幸;而正是这些痛苦和不幸构成了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艺术家和文学家们正是从这些奋斗抗争和痛苦中获得了创作灵感。这也是人类文明的本源:一种战胜并克服我们本质上的脆弱、恐惧和沮丧的结果。面对人类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困难,当今的科学技术已提供了很多方法和手段克服自然界的危险。这些科技成果在降服和控制自然方面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我们的总体目标就是让人们的生活得到不断改善并更加安全。如果仅从物质方面来说,似乎我们离这一目标越来越近了,但是我们所付出的代价却是经济的过快发展。我们也逐渐意识到为了这种进步所付出的代价。因为我们每向前发展一步都会遇到生活便利与舒适的副产品;它们相互矛盾、充满潜在的威胁并将为我们的舒适生活带来让人头疼的后果。有鉴于此,我们显然需要对人类的生活方式进行一次360度全方位的审视,这对于我们这个星球的未来和它的居民是至关重要的(参阅马丁等例,2006)。
存在主义世界的幸福序言:幸福和心理治疗科学还是艺术?
这种审视应当包括对人类精神、道德和情感等各个方面的重新认识和探究。然而让人深感担忧的是,由于科学家们对个人、人际相互作用等领域的不断深入了解和认识,他们已经不自觉地认为自己被赋予了操纵、控制和管理人们情感和行为的权力。一种无形的变革目前正在这个领域里发生,其结果在今后数十年内是难以预测的。鉴于神经科学家和社会学家对人类的思维和行为的规划掌控能力的不断增强,我们也必须了解并确保对自身的驾驭和控制、清晰了解什么是自己今后想要的、哪些又是我们不想要的。如何让那些机械和实证知识为我们服务、为我们所用,而不是让它们掌控我们的生活;这是我们应当深思的事情。我们打算如何保护人类的自由、自发性和创造力呢?如何判断是什么赋予生活以意义?我们又应当信仰什么、追求什么呢?我们是如何看待超越以及将来又应崇拜和珍视一些什么东西呢?
传统意义上,人类生活的这些领域由于某些原因而一直隶属于艺术、宗教和哲学的范畴,并非隶属于科学的范畴。艺术用创造性的方式展现出人与生存环境之间的斗争;宗教则对这些争斗进行调整和控制,并赋予它们目的。哲学通常是审视人类智慧的基础参照依据,虽然我们所面对的事关自身生存的矛盾与日剧增。而科学所获得的成果让人类的生存紧紧地依赖于事实和数据上,而且让人们对自己的识别能力、理智和判断力失去了信心。今天,哲学受到那些科学价值观的支配,其方式与宗教价值观以往对哲学的控制和支配如出一辙。这种控制和支配阻碍了哲学的自由并使其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相对理性而言,对人类生存状况的理解和思索目前被置于次要位置,而且还要看这种理解和思考能否获得准许。这种做法真能根除人类的痛苦,令艺术、哲学和宗教成为鸡肋吗?这是极不可能的。
哲学家和艺术家们还从未与科学家们进行过什么竞争,他们不能落败于一场自己并不感兴趣的战斗。艺术家们也从未对那些生活中的重要问题提出过最终解决方案。他们并不企盼彻底解决人类的痛苦,而是希望能够从中发现那些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他们运用各种方式描述和记录人类的生活:揭示人类生存的快乐和痛苦、暴露矛盾和冲突、挖掘并试图探寻其中的无穷奥秘。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竞技场。在这里,生活中的种种逆境、痛苦和不幸都会得到艺术家的描绘叙述,而人类的独创性也在这块沃土中扎根、成长、开花兴盛。正是人类生活经历中的那些高潮和低谷激励并触发了人们的创作灵感。艺术家们认识到,生活的多姿多彩恰恰存在于反差和对比之中。对他们来说,生活的目的不应是一成不变、单调沉闷而是能够预料和可以控制的。艺术家们的努力并非为了彻底解除人们的不幸和痛苦,而是为了探寻人们生活中那些强烈而澎湃的激情、那些根本的经历和体验。
同样,哲学家也认为生活不应当是平淡无奇、均分均等的。与艺术家们对生活所进行的种种探索和描述一样,哲学家们也力图了解并解释人类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和困难,目的并非为了摆脱它们,而是意在了解领悟它们。有时,哲学家们的确试图对人们那种无序混乱的生活进行管理并建立一些规则,然而这样做并非为了消除矛盾和冲突,而是为了搞清楚这些矛盾的含义从而能够较好地解决它们。哲学家(这个词的本意是“智慧的情人”)的目的在于用智慧对待困难,他们平静沉着、充分了解问题所在以及能够达到的理想的目标。他们所奉行的做法与一些世界性的宗教有某些相似之处,而这种宗教就是来自东方的哲学。然而和大多数宗教不同的是,哲学并没有要求并提出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也没有建立一种教义让人们字遵句从。他们的目标恰恰是鼓励人们学会自我思考。
为什么我们能够从艺术家和哲学家们那里受到启发呢?这是因为他们所接触的事情与我们息息相关。他们还提醒我们要关心留意那些珍贵的东西。优秀的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灵感均来自于他们自身所受到的启发、来自于他们个人经历与现实生活的碰触。也就是说,他们常常以自身情感上的痛苦和绝望作为创造的起点。他们记录下对生活的亲身体验和与其进行的争斗,并在自己的作品中尝试将这种痛苦和挣扎的体验转换成为一些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他们行走在实实在在的生活大地上。艺术是个了不起的平台,乃使我们能够意识到艺术家们所遭受的那些情感上的巨大痛苦;尽管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并不承认这些。克尔凯郭尔的人生观就是这样的一例,因为他的工作就是以自己的生活为基础的。作为一位超越了自身痛苦的大师,他的表述亦相当精辟:我从事的精神工作让我得到了彻底的满足,对于那些能够倾心而做的事情也乐在其中。我也是这样看待自己的生活:为他人带来安慰和快乐,自己依然被束缚在毫无减轻的痛苦中;但有一件事除外:我的心灵和我患难与共(克尔凯郭尔,1999)。让人欣慰的是,克尔凯郭尔从工作中获得了解脱,并且也从自身的痛苦中汲取了灵感。面对生活的痛苦,他找到了积极应对这些磨难的钥匙。而梵高却没有这样幸运、或者说他并没有让自己的这些痛苦产生出意义。他所能做的只是表达出这种痛苦。毋庸置疑,是绝望让梵高获得了灵感;然而他最终却无法从这灵感中获得救赎。只有在学习如何承受苦难而不抱怨、对待痛苦而不反感时,你才会感到困惑迷茫;可能的话,也许还能从生活的另一面瞥见一个模糊不清的、类似的东西。由于某种理由,在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生存的痛苦、看到它延伸到那遥远的天边、一如绝望的洪流(梵高?博德纳,1985)。有些人会被艰难困苦压倒;而另外一些人却能够因此受到激励,并从中获得灵感。人类一直在艰难困苦和不幸中发展成长,但却从来也没有被压垮过。人们已经学会从苦恼和麻烦中发掘出有益的东西。可是这些得来不易的智慧珠玑却在代际传承中逐渐地退却了光彩,难以保持光泽,就像那些口耳相传的故事、谚语和常识那样。哲学家和作家们几乎都不会依据这种被淡化了的生活状况进行自己的创作。我们应从前辈的生活经验中获取益处。人类迄今所获得的最好的东西之一就是:与生存中的困苦和磨难抗争,战胜并超越它们,且将这种经验和教训世代相传。传统上这些都属于艺术和哲学的范畴:观察、评论和描述人类的生活,从而令人们从中受益并生活得更充实和有意义。然而这并不仅限于寻求幸福;而是囊括涉及到生命这件复杂的事,绝不只是幸福。
将哲学思想作为一种替代性的选择
直到最近,科学家们才开始以更为客观和基于事实的方式接手这个领域里的研究。认知科学家们认为幸福感是一种能够测定、培养和教育的技能;因此他们主张对那些感到生活不快乐的人进行这方面的技能培养和教育。这种主张建立在唯物主义世界观上,认为人类的生存是一些可以也应当得到控制的东西。在纯理论性哲学愈发倾向于科学传统,并强调其在分析方面所发挥作用的趋势下,认知学这门学科的建立也就毫不令人吃惊了。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认知学研究的领域局限于对语言的观察研究及科学论证等方面,偏离了对有关存在和人类自身的理解和认识;而这恰恰是其研究的初衷和使命所在。虽然有些哲学家仍致力于基本伦理和道德信仰的研究,然而这类研究人员的数量却日趋减少。
因此,了解这些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奇思怪想的任务便成了大家都有份儿的一件事。而心理学家、心理医生和咨询师们则转身变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应用哲学家。这一人类存在意义领域里的真空正是由这些人员临时填补上了。由于他们所处理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惑,所以尽管尚未认识到且也无意申请这样一份工作,这些学者实际上还是充当了人们精神和道德指导者的角色。他们并未接受过任何哲学方面的培训,对道德方面所提出的指导意见也不见得契合每个人的心意;况且这些指导的表述常常是内隐的和不明确的。这些学者主要根据心理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并将这些理论用在那些接受辅导者身上、为他们咨询并提供解决方案。但是这些学者却并没有公开坦率地承认,人们生活中所面对的其实都是一些道德、精神和哲学等方面的矛盾和冲突。
现在的确是心理咨询师们应当认真考虑自己身为人类生存导师这一新角色的时候了。心理咨询师们应当把自己置于什么位置?是追随或仿效科学家们那种简单基于实证和行为的认知心理学原理吗?心理治疗是否将作为一种科学尝试,以一种非常明确的目的将人类的行为和思想规范于现有的事实和价值观之上?是否应当把心理治疗当成一种对生活进行规范和调整的方法?是否应当消除忧伤和痛苦,并提供一条通向快乐的捷径?
毋庸置疑,这一领域仍有许多科学信息需要我们了解和学习。对人类的大脑和其认知过程的新了解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的新发现能够指导我们的探索,并为我们提供精神病或社交隔离症等病症的重要认识,而这些认识与心理治疗直接相关。我们在研究中应充分利用这些新知识。然而,这些新的认知均不能防止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痛苦和不幸,无法治愈心理疾病,也不能彻底免除人们在生存中将会碰到的种种困难。认知科学这门新兴的科学所触碰到的虽然仅是冰山的一角,但却是哲学家、艺术家以及心理治疗师等自古以来就一直孜孜探寻的所在。
诚然,在如何帮助人们解除忧虑这个老问题上,艰苦而科学的方法能够为人们提供看问题的一种新角度。但这也是一个单一角度的方法;而且在它耀眼的影子下,人类经历的许多其他方面会遭到遗漏和受到忽略。颇有讽刺意味的是,一种基于科学认识的实证观点却忽略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那些真实的证据。如果使用定量的标准衡量人类的快乐和幸福,人们为此将付出什么代价呢?颇为奇怪的是,那些有科学头脑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虽然对生活所进行的荟萃分析已经一次次地证明人们可以产生种种奇思妙想和推出形形色色的新产品;然而这两者都不能保证让我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也无法除掉生存中的苦难和艰辛,不能化解种种不如意或死亡。
然而所有迹象都表明,我们要为每一种新推出的商品、每一种新便利付出代价。生活转瞬之间得到升值,但随后又回落到原先的水平。虽然新物品或各种小玩意儿让我们着迷,但它们却不能担保我们的快乐和幸福。而且从长远来看,它们大概也带有讨厌的副作用并导致有害的后果。我们早就知道金钱不能买来爱情、生命、幸福或生活的意义,金钱能够提供的只是更多的舒适和安逸。它是一种资源、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答案。科学也是如此。科学赋予我们探寻宇宙的能力,但却无法改变自然规律、也不能阻止人类本质上的痛苦和生生死死。即便我们能够延缓衰老、将人的寿命延长至几百年,其结果只会让处理膨胀的世界人口问题更棘手;而我们不得不采取其他的方式对人口和选择加以控制。我们可能更能忍受困难并学会新的方式与之共存共处,但却不能将其完全彻底地从生活中去除掉。因为它们是我们生存的一部分、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虽然可能改变它们,但我们仍将为了彻底摆脱它们而做出徒劳无益的努力。
存在主义世界的幸福序言:幸福和心理治疗这真是颇具讽刺意义。早在20世纪中期,人们就已经预言我们今后将生活在科学技术时代,届时人们将更长寿、更快乐并享有更多的闲暇时光。人们相信到21世纪初,工作将由机器来承担,那时可供人们支配的闲暇时间会更多、退休年龄会不断提前、每周的工作时间会不断减少。然而据我们所知,目前的真实情景并非如此。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这些地球村里的村民们也在以更快的速度追赶跟上不断膨胀的生活。伴随着生产力的增长,我们却要想办法浇灭自己对新奇物品的渴求。除非失去动能、跌下这个世界的边缘,这台大水车让我们无法停下来。人们生活在压力之下,而且节奏越来越快。我们似乎已经被工作和焦虑所控制了。由于迁徙搬家和更加独立的生活方式,人们得以踏实安稳地以家庭和社区为基地的时间减少了。其结果是我们的个人价值观常常取决于需要和默认。社会文化以及媒体所描述的美好生活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然而我们仍然无法获得满足感,感觉并不好。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应当重新认识生活:评估过去、审视现在,从而寻找出一个新的、较好的生活方向。如果我们现在开始,还不至于太迟。我们知道应当担负起人类的未来,并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但目前显示出的前景却不知为什么让我们感到不安,也无法仅靠一己之力完成此事。在获得极大成功的同时,我们却感到失落和不如意;因为我们越来越疏远自己、疏远理想、疏远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疏远生活本身。
让生活有意义
我们明白应该团结一致建立新的协作。我们共同面对的艰巨任务是要让生活重新变得有意义并创建一种新规则,这是一种比目前那种似乎能让我们满足的、过渡性的肤浅价值观更适合我们的新价值观。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是想踏入道德的真空,或是进行一番努力不去这样。如果选择后者,我们又应如何去做呢?
如果想跟上人类发展的步伐和节奏,我们就不能仍旧假装相信那些旧的宗教信仰,因为它们已经不合时宜,无法与我们所构建的这个世界同步。当然,有些人还是狂热并一厢情愿地坚信它们。如果想让人们相信这些思想,就应该对其重新检验和审核。首先,我们无法让自己相信那些和科学事实对立的宗教信仰。我们不能由于相信这些而使自己的智慧受到蔑视。我们不能倒退。仅依靠科学的理性主义可能并非一种令人满意的选择,然而非理性主义则更行不通。事实上,世界上的宗教信仰均有各自的教派教义和教条(Dawkins,2006)。这些宗教和教派占有各自的位置并坚持各自宣称的神圣真理,它们之间往往相互矛盾、通常不能接受并宽容那些与自己相左的思想和观点。然而这种不断增长的宗教控制权之间的争夺和竞争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事;因为这种竞争趋于触发战争和冲突、缺少宽容。我们也不能像道金斯所想的那样放弃宗教信仰。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佛教、锡克教、儒教、道教、拜火教以及其他各种宗教信仰中均包含优良和有意思的观点、信仰、道理以及行为规范等,很多人至今仍重视这些传统。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深层次需求之外,人类也需要使自己隶属于一种高于自身的东西。人们总想摘星揽月并获得一种感到安全的超自然的想法。然而科学尚未为我们架设这样一条似乎可靠和能让我们放心的天梯。
因此,由于无法找到对相关问题的满意解释,那些放弃宗教信仰并称自己为无神论者的人们常常暗中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在迷信上。我们目前尚未具备一种可以取代宗教修行和信仰的科学理论,虽然一些科学家确实赞成将科学作为一种最简单的宗教信仰,虽然科学也同样具备与宗教信仰类似的某些要求;譬如都需要承担义务并虔诚地相信某种世界观(McGrathandMcGrath,2007),但科学却并非那种我们玄思渴望的替代品。这其中的问题之一就是,科学是理性的,它并不涉及人们生存中那些更深层次的东西。科学也缺乏一种令人满意的太上理论,并且很容易从专业角度做出概括性的解释,这些解释以一种轻蔑的、骑士般的态度看待人的想象力。科学的每一学科都包含强有力的、基于事实的原理;这些原理为科学的思想者们提供了构建所需的积木块儿,从而使他们得以推论地球和物质世界。同样,心灵的思想者们也开发出了认知心理学的积木块儿。然而这种理论推理仍然是专业性的、抽象的,而且很少涉及到那些经验和人的存在方面的事实。它们基本不涉及人们的个体情感经历或者他们对艺术和宗教的兴趣等。奇怪的是,这些理论并没有探讨我们对意义的需求以及神话和道德等(Midgley,2004)。在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思考时,我们似乎把人为什么有意识、为什么渴望达到目标、渴望理解和超越等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排除在外了。除个别明显的例子外,鲜见有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宇宙学家直接谈论和涉及这些问题(Davies,2007;Dennett,2003;Martin,2006)。
虽然科学为我们提供了理性的规则,然而它却不能真正满足我们对精神和道德的渴求。如果科学所提出的确实是一种真实可信、囊括万物的理论;那么它也应当涵盖人们对生活的意义、情感和渴望等在内,还应涉及人们生存中的那些重大问题,如时间、死亡和人生的苦难等。此外,科学还应当考虑到人们的社会需求、归属感、爱和亲密关系等,而不仅仅只是探讨竞争和适者生存等问题。科学还应当尝试对我们那种与生俱来的对生活目的的探索进行解读和诠释。
但是人们却尚未对所有这些进行探索研究。因此,在这个令人困惑和失去信念的时期,很多人尝试采用其他形式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也就不足为奇。对神秘的渴望、对精神信仰的渴求让我们抓住最后一根稻草。我们需要相信什么;但却不知道从那里可以找到它。生态环保这条路似乎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满足我们对生活意义的强烈诉求,绿色生活可以轻松地让人们从表面上做出类似宗教那样的奉献与承诺,然而它只不过是当下人们对地球所表示出的一种重要关注,并不能满足我们对生活意义更深层的渴求愿望。与此同时,人们对各种古老而神秘的占星术、风水卜卦、法术等的追求却前所未有、趋之若鹜。这些快速迅捷的解决方案的确相当诱人,因为它们担保能够让我们的生活困境产生奇迹般的结果和可靠的指导。我们也拼命在世俗和失去神圣色彩的生存中寻找片刻的喘息。然而从长远来看,这种肤浅的选择并不能满足我们对更深层的理解需求,而且很可能让我们感到更为失落、迷茫和困惑。我们非常清楚,这些都不过是一些短暂的解脱和迷信。我们不能转身背对时代的进步,让自己藏身于那些生活在其他年代、其他环境和其他大陆的人们所做的解释中。我们可能已经遗失了那些神圣的预言,但它们却是无可替代的。
如果希望自己活得更真实并更深入地了解生活;我们就不能把脑袋埋进沙子里,让自己陷入缺乏科学知识的困惑中。我们的态度应当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而不应充作明晓和领悟理解了。事实上,生活中并不存在我们所希望的那种简单或神奇的解决之道。我们应当进行仔细认真的思考、坚持那些有意义的想法、并且具有自我思考的能力。我们不应失去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不应消极被动,否则我们就将直接倒退回那个黑暗年代:那个人们由于畏惧而假装相信的年代。为了免遭这种命运(我们中的有些人似乎对此无所谓),我们应当具备健全的思维,并让自己的思想接受一次次的测试和检验。我们应当继续对真理和正确的生活方式进行探索和追求,而不应让自己的生活基于那种幸福是唯一目标和寻找圣杯的假设。我们不能把追求最大化快乐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像天真的孩子那样想象自己能够吃、住、睡在一家在糖果店里并从此永远快乐。如果我们试图找到一条能够让自己得到救赎的捷径,那无疑将误入歧途。那些泛滥的恶习早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生活是没有捷径的。我们需要进行长期艰苦努力,并对自己的行动、思想和生活方式负责。
提出新问题
我们首先要问自己的是:我们想得到什么?我们的生活目标是什么、目的地又在哪里?如果不能听命于神祗,我们又应当在人类生存中承担什么样的任务?应当赞成或追随进化论原理吗?生活是越快乐越好吗?还有比幸福更有意义的吗?当人们前来进行心理咨询时,他们都明确表示,自己真正想要得到的就是生活幸福。那么,我们应当把幸福作为生活的理想目标,作为心理治疗的理想目标吗?或许还有其他更好的途径?所有这些问题本书都将涉及到,并尝试做出不同的解答。对于心理治疗师和咨询师来说,这些都是根本性的问题。幸福是可能的吗?我们应当主动去追寻幸福吗?如果如此,心理咨询和心理疗法又应当在这方面发挥什么作用呢?这些职业是设计用来让人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吗?心理治疗师和咨询师的任务主要是克服抑郁和焦虑等症状吗?他们是否应当不惜代价地为人们清除烦恼和忧愁?抑或他们应当让人们对自己的生活、生活方式进行思索,不仅仅把目标瞄准在幸福这一个点上甚至不再尝试清除那些生活中的烦恼和忧愁吗?心理咨询无疑已经走过了很长的发展阶段;从早期那种田园诗般的、教育性的引导忠告发展到了现在。目前它已经成为一种专业的医疗方式。然而经过一个阶段的兴旺发展后,心理咨询现在却在那种基于实证的实践标准面前急剧退缩。我们满意这种建立在实证上的新规则吗?我们希望将心理咨询和心理疗法改造成一种用于改善人们心理和情绪的一种方法吗?我们想让它变为一种以幸福为目标的短期介入治疗方式吗?这个世界发疯了吗?我们正在失去对人类生存复杂境况的了解吗?传统上,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从来也没有将自己看成是福祉的提供者,他们也极力否认自己的职责是让人们感到幸福。为什么我们现在却把这些一股脑全忘了呢?
我们需要彻底地搞清楚所有这些。在人们的幸福和满足感方面,心理疗法和咨询所发挥的是一些什么作用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探讨一些其他问题。譬如幸福是什么?对于幸福我们是否持有各不相同的观点?幸福能否成为心理疗法的合适目标?对于那些缺乏幸福感的人来说,心理疗法是一剂灵丹妙药吗?也许它仅仅是为了掩盖这种感觉?不幸福是一种疾病吗?人们打算让自己感到幸福吗?心理疗法是否应当亦步亦趋地追随积极心理学者们的脚步?对此我们都将找出答案,同时也将考虑那些相反的答案的真实性。感到不幸福可能是人们生命中的一个基本部分甚至是一个好的部分。同样,艰辛痛苦在生活中也发挥着主要作用。我们应当更加宽容地看待这种不幸福的感受,还是应当完善自身对生活中苦难的调节能力并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呢?心理治疗师应教授人们如何让自己快乐,如何会令自己不快乐,还是让他们对二者都能够感受到?也许他们应当保持中立,让人们自己得出结论吗?鉴于不同学派的心理治疗师们持有各不相同的观点,因此他们拟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然而接受治疗和咨询的人们却往往并不了解这些。因此,在人们对幸福的追求中,澄清说明心理治疗师的作用这一具有根本性的问题似乎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本书的用处
对于那些希望对自身生活有更多了解的来访者,这本书将从哲学上探索心理治疗和咨询能够为他们提供的帮助。本书也将探讨为什么心理咨询师很容易落入一种陷阱:把让人们更快乐作为目标的陷阱;虽然心理工作者原本并非如此。本书还将就心理治疗文化是否为一种新鲜事物进行探究。千百年来,人类并非仅仅通过控制自然并创造出美好的东西改善自己的处境,而是尝试着更深入地洞察自身、了解彼此;更为重要的是对了解什么才是美好幸福的生活等进行探讨。而这种探索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对智慧的探索。那些身体力行探索这种智慧的人被称为哲学家;而不是心理治疗师。
因此,在对心理治疗重新定义时,我们应当考虑哲学在心理治疗中能够发挥的部分作用以及这种作用在人们追寻幸福时将产生的利弊。鉴于政府对以简单实证为基础的介入治疗和积极心理学持支持态度,这些都是迫在眉睫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在对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做出定义之前,我们首先要回顾人类生存的种种迹象和证据。而所有这些都表明,尽管竭力挣扎想摆脱不幸,我们的生存中仍充斥着痛苦和悲伤。生活中并没有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能够使人生活得更快乐。我们真的需要使用那种机械和人为的治疗方法来告诉人们怎样生活吗?这种类似开方抓药的方法将导致我们走向教条主义。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BraveNewWorld)所发出的就是这样的共鸣。通过社会体系广泛散发快乐丸或幸福粉。还有那些抗抑郁药、镇静剂、安非他明、可卡因、海洛因、大麻和酒精等都不能解决问题。教给人们如何使用认知心理学对自己的神经加以控制也无法奏效。
随着我们科学知识的增长和扩展,现在的确是将一种新的智慧再次带入到人类生活方程式中的时候了。心理治疗师们在这方面将发挥中心作用。目前他们似乎分属于两个阵营。一部分人追随认知心理学革命,这些人可能是相信这种学说;也可能是对其作用寄予希望。况且他们还可以在治疗过程中趁人不备塞进一些人文主义的私货。他们争辩说,做些什么总比什么都不做强,而且这种基于实证的短期介入治疗起码是民主的并能获得资金来源。另一派则坚决维护原有的、建立在洞察力或宣泄基础上的治疗法,这是一种在较长的时间内的、动态或人性化的治疗方法。本书将提出第三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法,这种方法超越了上述两种治疗法,以一种更为根本的方式对心理治疗进行重新思考。经过一个世纪的治疗实践后,多数心理治疗师们都认识到能够从不同的治疗思路和治疗方法中学习并获益,所以对治疗方法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归纳是一件好事。我们中的多数人还认识到,在治疗中我们还应了解拟达到的目标并对其加以评估、规范和管理。因为我们需要将这种思索反应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并将其与生活中的反应相联系。
本书的目的
本书所要着手进行的就是阐述并说明这种思索和反应。书中并没有对心理治疗方法、技巧或技术提出什么具体的建议。书中提出的都是一些哲学性的澄清和逻辑性的思索。本书呼吁各方面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士、治疗师以及咨询师们敢于停下脚步进行重新思考;不仅从专业上针对那些来访者,而是对我们自身的生活和个人资格能力进行再次思考。本书为那些对心理治疗变革感兴趣的人指出了一条更为根本和有哲学意义的道路。这本书既不强求,也不与认知行为治疗革命唱反调。尽管不赞成那种陈旧的心理动力或人文主义的方法,但也不会摒弃它们。本书只是认为我们应当从所有的心理疗法中汲取和学习,从最广泛的方面对人们的生存状态获得一种综合的了解。本书旨在使心理治疗具有一种视野。这是人类生存的视野,是一个人存在的视野。对心理治疗进行有效和规范的综合归纳需要哲学上的清晰,而这将在本书中逐一得到阐述说明。
因此,如果你想知道如何使自己过上更充实和真实的生活,同时也想帮助那些来访者过上这种日子,这本书十分适合你。本书虽然不会提供简单的答案,但会让你以一种新的方式看待那些老问题。这本书还将引导你回归到人类的根本。并在此基础上对你的职业愿望、生活和工作进行再次定位,从而建立起更为坚固和强健的、真实的基础。本书第一章将审视心理治疗中信仰和价值的作用、以及人类是如何获得这些信仰的。第二章将详细探讨人们为什么要追求幸福、幸福的含义又是什么等问题。这种探讨将把我们带进第三章,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对积极心理学以及它所坚持的幸福感和主观感受进行一些调研。第四章将再次回访那些能够预见的、出现在人们通往幸福生活道路上的种种困难。而那些不可预见的、更加棘手的危机则在第五章中进行讨论。从第六章起,我们将对幸福感、人类的其他情感境遇和心态等进行再次认识,并考虑这些通常不可言状的情感所需要的心理治疗方面的交流。第七章将探讨除了幸福之外,生活中还有哪些需求和需要等问题。从头至尾,本书都对当前心理治疗专业的作用和其现状提出了质疑和挑战。纵贯全书,幸福一直被作为一种潜在的目标,同时也被拿来与其他生活中目标,诸如满意、有意义、理解、目的或超越等进行比较和对比。在进行了所有这些探索后,我们可能发现,在兜了一整圈后,我们还是回到了一度曾被遗忘了的那些价值观上。这次我们应当在脚下打好坚固的基础。书归正传之前,我们可能要兜兜圈子。假设经过这些思考和辩论后,我们仍然在寻找幸福方面了无进展,这其实并不奇怪,仅靠区区几篇文字和些许思考反应又怎能让我们得到很多人都不曾获得的这份安全保险的极乐资本金呢?但我们却大概能够探寻出幸福为什么是不可琢磨的、今后还将令人难以琢磨的。尽管我们具备了新的知识、洞察力和技术,我们还是没有一种神奇的方法搞定生活。我们并没有行进在一条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通向幸福生活的坦途。我们所走的是一条能够感知到人类生活的图谱、能够自己找到正确生活方向的道路。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3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网站更新速度:4分
使用便利性:8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是否包含广告:8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6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一般般(576+)
- 速度快(255+)
- 目录完整(306+)
- 下载速度快(76+)
- 少量广告(360+)
- 盗版少(280+)
- 藏书馆(312+)
- 方便(578+)
- 体验好(610+)
- 种类多(365+)
- 可以购买(662+)
- 五星好评(155+)
- 在线转格式(420+)
下载评价
- 网友 邱***洋: ( 2025-01-10 07:27:30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訾***雰: ( 2025-01-10 07:38:35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宫***玉: ( 2025-01-10 06:25:59 )
我说完了。
- 网友 习***蓉: ( 2025-01-06 20:39:22 )
品相完美
- 网友 冯***卉: ( 2024-12-27 00:31:17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冯***丽: ( 2024-12-31 09:12:02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印***文: ( 2024-12-30 17:55:20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林***艳: ( 2025-01-04 21:15:29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宫***凡: ( 2025-01-02 02:34:40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喜欢"万千心理·存在主义世界的幸福-写给心理治疗师的哲学书"的人也看了
- 思维导图中学生分类作文八年级 小蜜蜂作文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你没那么笨(14岁懂社会系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高分子物理(第5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幼儿数学同步练习(5)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2023年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考前实战训练(第八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Declassified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蝴蝶飞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一分钟看懂化验单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新21世纪大学英语长篇阅读(下修订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58种男性病的中医治疗与保健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6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5分
语言运用:5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7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6分
章节划分:7分
结构布局:7分
新颖与独特:3分
情感共鸣:6分
引人入胜:9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