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海书舟 -互联网法治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20 20:05:57

互联网法治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互联网法治精美图片
》互联网法治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互联网法治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973481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11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57.2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大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20:05:57

内容简介:

  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由此带来一系列法治问题。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推进互联网法治建设,本书将世界各国关于互联网法治的法律制度、经典案例及重要事件进行详细剖析介绍,不仅对我国互联网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更为重要的是对司法实务部门处理互联网引发的案件提供了思路,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一名上海法官的读后感


书籍目录:

章 互联网的发展

节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第二节 日本政府的应对措施

第三节 互联网的架构与功能

第四节 互联网带来的变化

第二章 急需重新审视的传统宪法理论

节 急需重新探讨的传统法律与法学理论

第二节 放送的自由

第三章 宪法如何适用于互联网?

节 网络空间是自由之地吗?

第二节 互联网与宪法

第三节 宪法在互联网中的适用

第四节 提供商与宪法

第五节 有害信息过滤与分级制度

第六节 域名管理注册机构

第七节 对微软反垄断案的再思考

第四章 如何看待互联网上的表达自由?

节 互联网上的表达行为

第二节 互联网与表达自由

第三节 互联网上的表达与宪法保护

第四节 互联网上的表达及其制约

第五节 具体案例

第五章 对猥亵表达与的规制及其界限

节 猥亵表达与色情

第二节 《刑法》第175条及其对网络的适用

第三节 猥亵表达与宪法

第四节 

第五节 色情之外

第六章 如何保护青少年远离有害信息

节 保护青少年的法律规制

第二节 美国通信净化法案

第三节 《儿童在线保护法》

第四节 图书馆里的过滤软件

第五节 如何考虑保护青少年

第七章 名誉侵权与隐私侵权的问责边界

节 名誉侵权

第二节 互联网与名誉毁损罪

第三节 互联网上名誉侵权的民事责任

第四节 与美国的判例相比较

第五节 该作何思考?

第六节 隐私侵权

第七节 侮辱与巨大精神痛苦

第八章 仇恨言论及歧视性表达

节 仇恨言论及歧视性表达

第二节 不同的应对

第三节 禁止仇恨言论如何适用于互联网

第四节 我们该作何思考

第五节 歧视性表达

第六节 对宗教领袖的诋毁和对宗教的亵渎

第九章 互联网与知识产权

节 著作权

第二节 互联网与著作权

第三节 美国的著作权保护

第四节 我们该对著作权和表达自由作何思考

第五节 局限性之案例

第六节 文件共享

第七节 互联网与商标权

第十章 提供商的法律责任

节 对提供商的规制

第二节 提供商的法律责任

第三节 损害名誉与提供商的责任

第四节 美国的教训

第五节 与美国相异的选择

第六节 著作权侵权信息与提供商的责任

第七节 应当如何思考

第十一章 互联网上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节 隐私权与个人信息保护

第二节 互联网与搜查或扣押

第三节 互联网上的通信监听

第四节 如何确定谁是发布者

第五节 政府对隐私信息的网络披露

第六节 政府对互联网的监视

第七节 民营业者与隐私以及个人信息保护

第十二章 如何应对跨境互联网

节 跨境互联网

第二节 美国的经验

第三节 日本的刑法及审判管辖范围

第四节 跨境互联网规制所引发的问题

第十三章 电子民主主义的可能性

节 互联网能否改变政治

第二节 如何实现电子民主主义

第三节 消除参与政治的障碍

第四节 电子投票系统

第五节 网络空间通道

第六节 卡斯桑斯坦(Cass Sunstein——译者注)教授的警告

结 语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松井茂记,1955年生,京都大学毕业,大阪大学名誉教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部教授,日本宪法研究家。

 

  译者简介

  马燕菁,女,1973年2月生,2009年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东政法大学讲师。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红楼梦学刊》《语言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著有《汉日语人称代词对比研究》等。翻译了本书章至第七章。

  周英,女,1972年4月生,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现任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译著有《手的失窃案-肉体的法制史》等。译文《犯战争罪的法学》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翻译了本书第八章至第十三章。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新版序

  本书初版出版以来已历经12载,其间互联网发展迅速,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宪法问题。本书紧跟初版出版后的发展形势,试图对新出现的宪法问题进行探讨。

  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多数人而言,没有网络的世界恐怕是无法想象的。然而,由于互联网的巨大影响力,围绕互联网出现了各种法律问题。本书所涉及的宪法问题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围绕互联网的法律问题中也有为核心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会对互联网的未来产生巨大影响。希望通过本书,能使广大读者理解到确保网络自由的重要性与形成互联网世界秩序以及取得互联网更大发展之难。

  在本书即将付梓出版之际,要感谢岩波书店编辑部伊藤耕太郎先生和中村壮亮先生的关照。此外,大阪大学研究生院高等司法研究科的铃木秀美教授、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情报学环学际情报学府的山口いつこ(Yamaguchi Itsuko)教授以及福冈县立大学的森胁敦史副教授通读了本书原稿并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所写内容及参考网站的截止时间均为2014年11月。

  2014年晚秋写于温哥华

 

  初版序言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正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巨变。现在不是通过书信而是越来越多地通过发送电子邮件与朋友联系。我在大学研究教授宪法,研究资料通过网络检索后下载的情形逐渐增多。上课的资料现在也是发送到主页后让学生自行下载。买书也是在网络上进行的。有什么想要了解的事情,首先要看一下网络。学生写小论文的资料也是在网络上检索的。生活真的变得很便捷。无论是购买各种商品还是银行汇款、股票交易、购买保险,从算命到新闻,所有信息都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恐怕很多人都会具有和我一样的实际感触吧!

  不过,逐渐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互联网使政府的运作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电子政府”),而且还极大地撼动了我们的世界观、人际观。正如人们经常把互联网的普及说成是场“革命”一样,互联网的确正在迫使我们所有的范式发生改变。

  对我们的法律制度而言,这也意味着互联网正要求它发生巨大转变。互联网具有与迄今为止作为前提的传统媒体、技术完全不同的特性。正如之前很多人所指出的那样,互联网是极具开放性的网络。个人接入互联网很便捷,互联网的使用也蕴藏着无限可能。这就迫使我们必须要应对互联网的普及,从根本上对现存的法律制度重新进行探讨。进而要求我们应对互联网的普及,创新法律制度、构建新理论。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感到无论是法律制度,还是我们法学家的应对,都根本无法赶上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的速度。尽管如此,正如本书中所要探讨的那样,日本政府试图对互联网进行规制的动向非常急迫。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有害信息,互联网上进行着药物等危险交易。对此抱有危机感的日本政府着手取缔猥亵表达以及活动,为了规范互联网,还制定了对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进行监管的相关法律。而且为了实现对网络犯罪的搜查,确定了批准网络空间犯罪条约的方针。我们认为在政府的这些举措背后隐藏着对互联网这一新媒体的不安以及戒心。对此推波助澜的是市民们存在的误解,他们觉得互联网是不受法律约束之地。不过,政府的这些举措是否充分考虑了互联网所具有的可能性,并与宪法的主旨相符合呢?这还存有疑问。就这样容忍对互联网的监管,有可能对互联网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阻碍。

  本书从上述问题出发,试图对互联网相关的宪法问题展开探讨。通过本书,如果能触及互联网所引发的重大问题的一个方面,并从宪法的视角对互联网相关规制的容许性展开思考的话,我就深感荣幸了。

  我不过是互联网的一名普通用户,因此对互联网的构造以及技术等方面,并不具备特别专业的知识。本人是否算一位具有平均程度的互联网用户还不确定,所以本书尽量不对互联网的技术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读者只要具备与我相当的知识水平,就可理解本书对宪法性问题的论说。不过,对于从未使用过互联网的人而言,对互联网的基本构造和功能不理解的话,恐怕是很难理解本书所进行的讨论的。因此,我想在章中就互联网的构造和特性进行简单说明。这一部分对使用互联网的各位而言,恐怕会觉得多余。这些读者可以直接从正文开始阅读。

  2001年10月7日、8日,在位于京都的京都产业大学召开了日本公法学会第66次总会。本书是以本人在总会上的报告“互联网与宪法”为底稿撰写的。我要感谢给予我作报告机会的各位,同时还要感谢那些对我的报告提出问题、建议的诸位。此外,2001年11月9日、10日在仙台的东北学院大学召开了日本法哲学会学术大会,19日在东京召开了纪念国际大学全球交流中心创立十周年论坛。我有幸作为评论员受邀参加了这两次会议,并谈及了本书中所提出的部分观点。对给予我参会机会的日本法哲学会以及国际大学全球交流中心表示感谢,还要特别感谢庆应艺塾大学的林纮一郎教授。同时还要感谢那些与会者,从不同的专业角度给我提供了很多意见。

  本书的出版,受到了岩波书店编辑部的佐藤司以及伊藤太郎先生的诸多帮助。而且同事佐久间修教授、茶园茂树副教授,还有东京大学社会信息研究所的山口いつこ副教授、广岛大学铃木秀美教授、熊本大学法学院福岛力洋讲师以及大阪大学研究生院法学研究科博士后期课程在读的森肋敦史对本书的草稿都提供了宝贵意见和批评。此外,东京大学社会信息研究所的浜田纯一教授在资料等方面提供了诸多帮助。这里一并致谢。

  后,本书的论述基于2002年6月现有的资料。本书所参照的网站亦是如此。

  2002年初夏在丰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互联网法治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互联网法治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互联网法治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一本书读懂互联网案例及判决

  常销十几年的经典之作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排版满分(123+)
  • 少量广告(274+)
  • 好评(456+)
  • 强烈推荐(671+)
  • 速度快(481+)
  • 中评多(333+)
  • 速度慢(526+)
  • 引人入胜(409+)
  • 五星好评(315+)

下载评价

  • 网友 仰***兰: ( 2025-01-18 15:49:46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冯***卉: ( 2025-01-13 00:47:39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沈***松: ( 2024-12-25 04:25:38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索***宸: ( 2025-01-14 03:56:18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訾***雰: ( 2025-01-05 16:05:48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国***舒: ( 2025-01-07 20:56:35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权***波: ( 2025-01-01 18:10:45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郗***兰: ( 2025-01-02 14:11:21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戈***玉: ( 2024-12-28 05:09:50 )

    特别棒

  • 网友 陈***秋: ( 2025-01-17 05:37:19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潘***丽: ( 2025-01-07 20:46:10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芮***枫: ( 2024-12-27 00:25:13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焦***山: ( 2025-01-01 00:45:01 )

    不错。。。。。

  • 网友 养***秋: ( 2025-01-18 14:05:25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宓***莉: ( 2025-01-17 09:41:29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