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海书舟 -(蓝色东欧)另一种美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20 19:35:24

(蓝色东欧)另一种美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蓝色东欧)另一种美精美图片
》(蓝色东欧)另一种美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蓝色东欧)另一种美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608392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10
  • 页数:236
  • 价格:32.00
  • 纸张:轻型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19:35:24

寄语:

(扎加耶夫斯基作品,糅合诗歌跳跃性和多文体开阔视野的散文随笔,苏珊.桑塔格、朵渔、王家新隆重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是蓝色东欧第五辑作品,波兰著名作家亚当•扎加耶夫斯基的散文随笔集,书中汲取了成长回忆录、人物速写、书摘、沉思性警句、小品文,以及诗辩等多种文学体裁的长处,形式多变。利沃夫、格利维策、克拉科夫、巴黎与休斯敦,本书以作者生活过的这些城市作为背景,抛开了具体的时间线,让心灵和感觉与历史和现实进行对话。


书籍目录:

CONTENTS

记忆,阅读,另一种目光(总序)

重建第三个家乡(中译本前言)

另一种美

智慧工程

/ [美国]苏珊.桑塔格


作者介绍: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 波兰著名诗人、随笔散文家和小说家。一九四五年出生在利沃夫(今属乌克兰),毕业于雅盖隆大学哲学系。波兰“新浪潮”诗歌代表诗人、主要理论阐述者。在一九七〇年代是波兰持不同政见的异议诗人。一九八二年移居巴黎。后往来于巴黎和美国之间,先后执教于休斯敦和芝加哥大学。二〇〇二年返回波兰,定居克拉科夫。主要著作有诗集《公报》《肉铺》《信》《多重性颂》《画布》《炽烈的土地》《震惊》《神秘学入门》《无止境——扎加耶夫斯基诗选》《永恒的敌人》和《无形之手》,随笔散文集《团结,孤独》《两座城市:论流亡、历史和想象力》《另一种美》和《捍卫热情》等。扎加耶夫斯基的作品已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出版,获得过诺斯达特国际文学奖、特朗斯特罗姆奖、米沃什奖、欧洲诗人奖等多项权威大奖,以及中国的“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和“中坤国际诗歌奖”,并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李以亮 诗人、译者。写作诗歌、随笔,翻译欧美多家诗歌、散文作品,作品散见相关专业期刊,出版有诗集《逆行》,译集《波兰现代诗选》《无止境——扎加耶夫斯基诗选》《捍卫热情》《两座城市:论流亡、历史和想象力》《另一种美》等。曾获得第二届“宇龙诗歌奖”、“后天”诗歌翻译奖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我失去了两个家乡,但我找到了第三个:一个属于想象的空间、给艺术的需要准备的领域,虽然迄今它于我还不是十分清晰。我失去了一个真实的城市,但我找到了一个想象的城市。我选择诗歌作为我的专业领域,还是相对较晚的事,比许多人都要晚得多。

也许,整个城市——克拉科夫,美丽、迷人的克拉科夫!——它的内在恒温调节器也已停止工作。如果小提琴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大卫•奥伊斯特拉赫(1908—1974),苏联著名小提琴家。或耶胡迪•梅纽因耶胡迪•梅纽因(1916—1999),美国著名小提琴大师。,碰巧访问当地的交响乐团,他们会异常振奋。那也是开心的事,如夹道欢迎菲德尔•卡斯特罗,后者也许开创了人类历无可挑剔的警察监视制度。更不用说在当局机构里,权力被擢升的官员不时用来哄骗当地人的小礼物。这个城市不曾退缩,面对精心安排的国际劳动节“五一游行”,它更像一幅自发示威的讽刺漫画。它也没有放弃那种虚假的选举,你把一张预先准备的、写好某个幸运的候选者名字的卡片投入一个坛子:简单的机器人也可取代人手和大脑,照样执行这样根本无须动脑的功能。

巴黎的低气压有海洋性的特点,大西洋朝大陆方向迅速遣送低气压带。风一起,乌云就像赛车一样掠过城市。雨水仿佛以恶意的倾斜角度落下来。老天不时露一下脸,一小块蓝。然后天又黑了,塞纳河仿佛变成一条黑色路面。巴黎的低地因为来自海洋的能量便又沸腾了,一时雷电大作,好似开启了香槟酒瓶塞。然而,中欧地区典型的低气压——在喀尔巴阡山上的某个地方,形成中心——表现全然不一样:它是抑制和忧郁的,你甚至可以说,带有哲学气的冷静。云层几乎一动不动。它们形状各异,好像巨型的软式飞艇,悬挂在克拉科夫中心市场的上空。光线在逐渐移动。紫色的光线渐渐淡去,让位于黄色的反射光。太阳躲在柔软的云层后,照亮了天与地各个不同的角落。有的云彩就像浮上水面的深海鱼群,张大嘴在游动,仿佛对空气的味道感到震惊。这种天气,可以持续多日,造成中欧温和的气候。如果是在长久的审时度势之后,下起雷阵雨,那表现就像有点口吃。没有迅猛、果决的霹雳从天而降,天空发出一串冗长的雷声,“啪啪啪”——没有惊雷的爆炸,只有回声。打雷也有它的分期付款计划。

有时,我经过公寓一楼敞开的窗户,收音机正在播放埃维斯•普里斯利埃维斯•普里斯利(1935—1977),美国著名摇滚明星,俗称“猫王”。或者他的同代人及后来者的歌曲,它们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非常流行,今天依然如此。偶然听到的乐曲,让我想起电吉他刺耳的声音,我记得,那是在学校舞会和学生俱乐部里听过的。电吉他原始、刺耳的声音,就像草地上野鸡的叫声。电吉他时而忧郁伤感,时而完全相反,充满病态的活力,使我们回想起一个潜在的、笛卡尔式的问题:是什么让身体和灵魂结合在一起?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在灰暗的波兰,一个被另外的乌托邦掠夺的国家,在当局的薪水册里,根本不缺狡猾的小恶魔,出来寻找具有攻击倾向的年轻人,梦想伟大、鄙视凡俗的年轻灵魂。


因为我也经历了那个艰难的时代——且我很难说,在走出那个时代时,自己毫发无损、平静而纯粹,保持了内在的完整、成熟、勇敢、不妥协,没有被异己的思想观念左右。


这的确令人不安——我们都是那样软弱,因此很容易对时代言听计从,被它煽动,屈从于时代精神的指令。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就像血友病患者一样虚弱;即使最轻微的损伤,也可能被证明是致命的。


任何一个说话的人、从事表达的人,他都背叛存在;因为存在是沉默、完整的,无法表达的,任何话语只能缩小它。然而,真的别无选择,特别是对于一个作家。我们不得不打破沉默,无论怎样痛苦,而且,这样还是背叛我们所谈的东西(没有别的选择)。


我们也看到了一个更广泛的真理:任何仅仅基于语言的文化,作为语言联系,修辞术,最后必然干枯。和哲学一样,文学必须不断地向自己追问那些终极问题。否则,它就只不过是文学。


如果你试图理解而放弃表达,那么你什么也不会理解。如果你试图表达而不寻求理解,那么你什么也没有表达。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波兰著名亚当·扎加耶夫斯基国内*引进作品

  带领读者回溯20至21世纪交替时期波兰文化精英的精神之旅

  扎加耶夫斯基向以往备受尊敬现代受到冷落的文学艺术大师们致敬,向经典致敬,向被现代主义唾弃的另一种美:真,善,卓越,崇高和伟大致敬。


媒体评论

     《另一种美》糅合了叙事、观察、人物印象记、反思、回忆等等,以极快的速度在情绪和苛评中转换,在不同话题上显示出断断续续的艺术激情。我们像在读一本诗集——当然是抒情诗。它是沉思的,准确的;狂想的;悲伤的;谦恭的;容易引起惊奇的。整部书,无时无处不在强烈的对比之中跌宕起伏。一切都散发着独特、韵味、启示、隐喻。

     ——【美国】苏珊.桑塔格

 

   这些片段式的作品,优雅而简约地显示了诗人以诗歌对抗一切的狂喜和绝望之感。

    ——《波士顿环球报》

 

    扎加耶夫斯基始终强调自我的声音、日常经验的形而上学,以及世界的丰富性与具体可感的细节,并不忘与自己的祖国订立一项道义契约。 

    ——朵渔

 

    一接触到扎加耶夫斯基的作品,我就知道这是一位“精神同类”。他的作品总是处于见证与愉悦、激情与反讽之间,有一种东欧诗人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和力量,也正是他从诗的意义上重新发现了“脆弱性”。这使我想起了肖邦:脆弱、痛苦、尊严和美等等。这位波兰诗人还很“神秘”,在他那里,一直有一种幽灵般的存在,它时而是“奥斯维辛的燕子”,时而是音乐的“第四种成分”,而这一切,于他都仅仅是某种“神秘学入门”。 

    ——王家新


前言

重建第三个家乡

(中译本前言)

李以亮

《另一种美》是波兰诗人亚当·扎加耶夫斯基一部带有“回忆录”性质的长篇随笔。本书一九九八年首次以波兰语由a5出版社在波兹南出版,随后美国学者,也是扎加耶夫斯基的主要英译者克莱尔·卡瓦娜将它译成英语在美国出版。就是说,作者在五十岁出头时写作了这本书。作为“回忆录”,它似乎来得有点过早,不过,《另一种美》并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回忆录”,它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虽然也多是作者亲历,但不太具有传记意义,在时间上,主要集中在六十、七十年代(但不限于此一时期)。作者所遵循的,与其说是时间的顺序,不如说是心灵的秩序;当然,时间顺序也的确构成了此书的总体线索。因此,它是一次回忆之旅,更是一次沉思之旅。全书有着鲜明的诗人散文的特点:兴之所至,自由而跳跃,行于当行、止于当止。所以,《另一种美》这本书,仍然不失为一个理解这位“波兰主要诗人”(米沃什语)的便捷通道;同时,由于它远不止是一份“回忆录”,而是伴随了大量“延缓做出判决”的追问和思考,对于我们理解诗和文学、历史和政治等,它肯定能够带来丰富的启示。

扎加耶夫斯基生于一九四五年,自称成长于一个“规模较小的极权主义”的制度下。从书中来看,这应该是一个比较客观的说法:随着斯大林的去世,以及波兰在一九五六年后政治、文化各方面发生的“解冻”,国内社会气氛开始显得相对宽松。一九六八年由“新浪潮”的作家和知识分子所展开的异见运动,虽然引起过一些冲突,但是规模都不算很大;扎加耶夫斯基一度也曾在一定程度上介入其中,而在八十年代初期选择了出走,到了巴黎;虽然作者声言这是出于“个人性质”的原因,理解为一种“主动的流亡”却也不为过。然而,扎加耶夫斯基以其一贯的“谦逊”态度认为,他的经历并不是一个关于在极权主义制度下如何生活(或幸存)的戏剧化故事,至少不是那么“典型”。在我看来,这也符合实际。比如,如果跟他的朋友、波兰著名异见分子亚当·米奇尼克比较起来,两者显然就大为不同。尽管扎加耶夫斯基也曾被列入过黑名单,失去过工作,但他从未被审判或监禁。他也卷入过与警察的激烈冲突与对抗,遭遇过催泪弹,这些都在书中留下了客观的记录。但是,在扎加耶夫斯基的笔下,我们看到真正令人难以忍受的,其实还是谎言充斥的现实,它导致人们的思想(灵魂)与“自明真理”的隔绝。换句话,只要一个人坚持相信真理,他就不得不使自己处于一种“内部流亡”的状态。不难想象,作为一个诗人,他敏感而多思,情况尤其会是这样。也许正是因为如此,诗人才要选择在“流亡”中寻求另一种意义上的存在:“我失去了两个家乡,但我找到了第三个:一个属于想象的空间、给艺术的需要准备的领域,虽然迄今它于我还不是十分清晰。”

作为一部“回忆录”,整体来看,它虽然没有采取那种十分连贯的叙述,但也集合了大量客观的外部描述,首先是有关于那一时期普通人生活的描写,它们无不始终围绕着作者亲身的经历展开。在这些描述之间,存在很大的跳跃和留白。而且,在这种散文式的描述之中,仍然不时闪现某些诗人散文的诗性特点,主要体现在文章的抒情性上。实际上,书中并没有记述多少大事件,有的只是灰色的生活、日常的物质或精神的贫困、审查局的灯光、虚假的政治课、阅读“禁书”的狂喜,普通家庭拥挤而陈旧的电器等等,所有这些细微之处,不仅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真实面貌,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诗人的成长和自我形塑的艰难历程。我注意到,在作者笔下,存在一个倾向,那就是诗人虽力图“真实”,但他仍然更多地选择了那些更具温度,也更具美感的人和事来描写;当他遇到那些不那么可爱的人物时,也愿意抱以“同情的理解”,虽然不乏讽刺,但也绝不过火。他说:“我不是历史学家……我不想效法现代历史学家树立的榜样,总的来说,他们是些没有情感温度的冷鱼……写一些缺乏同情心、丑陋、木头似的、官僚语言的东西,其中,毫无诗歌的位置。”简言之,他“想要重返早期的传统,也许就是希腊人的传统,诗人历史学家的理想标准”,在真与美的问题上,诗人不想偏废,至少是在写作这部散文时如此,因为他清醒地想要发现真相,面对“诗歌和恐怖”,他把它们看作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两极”;在这里,“诗歌”让我想到米沃什的定义,而所谓“恐怖”,则让我联想到他的另一位同胞恰普斯基对世界的揭示(参见作者《残酷》一诗)。

作为“新浪潮”曾经的一员,扎加耶夫斯基以写“政治性诗歌”出名,然而其中相当一部分并未收入作者后来的选集。这当然不只是诗人“悔其少作”的缘故,毋宁说,这更体现了诗人成熟后的诗歌意识和清醒的价值判断。“初登文坛时,我被认为是一个愤怒的青年、一个政治上坚决反体制的诗人,这有时令我烦恼。这样的诗,我很早就不感兴趣了。我明白,真正的诗歌在别处,在党派的临时纷争之外,甚至超越了对暴政的正义反叛。”在本书中,诗人对自己的写作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有着较多的类似表述。这种反思,也包括了对他与朱利安·科恩豪塞尔合写的文学宣言《未被呈现的世界》所做的反思。所有这些思想,作者不是集中、直接地说出来的,它们往往穿插在作者对事件的回忆之中,尤其体现在那些为“文学的伟大性”辩护、为诗歌辩护的文字里。这些论述虽然不是十分系统,我相信有心人将会发现,它们都是诗人在继承了赫贝特、米沃什等精神导师的遗产后,总结、发展出的一套属于自己的生命诗学,一种结合了历史和形而上学维度的个人化诗学,其中不乏他从一代人的生存经验与美学实践里汲取的营养和真知灼见。这些穿插于叙述之中的思辨文字,其独到之处与米沃什、布罗茨基等人的精彩文论(我们已不再陌生),构成了一种诗学意义上的呼应。它们似乎也体现了一位职业诗人的特权,随时可以发表那些久积于心的诗学宣言和文化见解。所以,《另一种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一部书:它充满了诗人的微型诗论。比如:“作家的诞生:一个在天主教信仰里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常会体验到一种令人晕眩的启示。在他祈祷时,他会突然意识到,他不必重复那些印在祈祷书上的词句。他可以发明自己的祈祷。他可以编写自己的祈祷词。”在此,我仿佛突然领悟了,米沃什所说“祈祷的能力”究竟是什么意思。又如:“侦探小说为什么总是那么无聊?因为它们只处理一个神秘,一个简单问题:谁杀了L先生?但是,真正的神秘,真正的问题只有一个:世界是什么?”这也让我想到,作者到底是著名学府哲学系科班出身。这样独立的段落,全书里还有很多,无不简洁而富于见地,宛如中国的古典诗话。

扎加耶夫斯基的行文是简练而生动的,尤其体现了深刻的洞察力和理解力。桑塔格把这称之为一个“小说家的天赋”。无论是对作者大学时期某位教授的追忆,还是对社会不同阶层人物的描写,都是流畅而洗练的,而且饱含了动人的情感。天赋固然是重要的,我以为,它更关乎作者内心里始终思虑着的一个问题,实际上它贯穿在全书之中,那就是:灵魂如何幸存、如何得救。“在那个时期极权主义阴影下,我们可爱的城市到底如何?它是怎样幸存下来的?什么是短暂的,什么又是永久的?什么还在经受,什么又已经永远过去了?……什么是可爱的,什么又是令人厌恶的?有些诗歌和绘画将会留下来,但是谁能唤醒那样的时刻?”在我看来,这段话表明了作者的写作初衷,也规定了全书的写作范围。至于许多具体的细节,都可说是在此主题下的展开。所谓“形散而神不散”的“神”,在《另一种美》里其实就是在“回忆”的统领下,诗人发现和重建“第三个家乡”的努力。

在此,译者的论述也许有些简化了,因为正如苏珊·桑塔格说,“这是一本带有各种个人记号、多重主题并置的书”。好在书已经在这里了,读者诸君大可在阅读中自行“阐释”。毫无疑问,《另一种美》不只是一部“回忆录”,它更是一个艺术品,一部散文的艺术品。它好读,有趣,而且不乏深刻性——对于它,适当的方式应该是欣赏。那么,让我们开始欣赏吧!

二○一六年一月十三日武汉


书籍介绍

本书是波兰著名作家亚当•扎加耶夫斯基的散文随笔集,书中汲取了成长回忆录、人物速写、书摘、沉思性警句、小品文,以及诗辩等多种文学体裁的长处,形式多变。利沃夫、格利维策、克拉科夫、巴黎与休斯敦,本书以作者生活过的这些城市作为背景,抛开了具体的时间线,让心灵和感觉与历史和现实进行对话。

——————————————————————————

编辑推荐

1.波兰著名亚当·扎加耶夫斯基国内最新引进作品

2.带领读者回溯20至21世纪交替时期波兰文化精英的精神之旅

3.扎加耶夫斯基向以往备受尊敬现代受到冷落的文学艺术大师们致敬,向经典致敬,向被现代主义唾弃的另一种美:真,善,卓越,崇高和伟大致敬。

名人推荐

《另一种美》糅合了叙事、观察、人物印象记、反思、回忆等等,以极快的速度在情绪和苛评中转换,在不同话题上显示出断断续续的艺术激情。我们像在读一本诗集——当然是抒情诗。它是沉思的,准确的;狂想的;悲伤的;谦恭的;容易引起惊奇的。整部书,无时无处不在强烈的对比之中跌宕起伏。一切都散发着独特、韵味、启示、隐喻。

——【美国】苏珊•桑塔格

扎加耶夫斯基始终强调自我的声音、日常经验的形而上学,以及世界的丰富性与具体可感的细节,并不忘与自己的祖国订立一项道义契约。

——朵渔

一接触到扎加耶夫斯基的作品,我就知道这是一位“精神同类”。他的作品总是处于见证与愉悦、激情与反讽之间,有一种东欧诗人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和力量,也正是他从诗的意义上重新发现了“脆弱性”。这使我想起了肖邦:脆弱、痛苦、尊严和美等等。这位波兰诗人还很“神秘”,在他那里,一直有一种幽灵般的存在,它时而是“奥斯维辛的燕子”,时而是音乐的“第四种成分”,而这一切,于他都仅仅是某种“神秘学入门”。

——王家新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值得购买(150+)
  • 一星好评(624+)
  • 不亏(255+)
  • 购买多(235+)
  • 种类多(207+)
  • 目录完整(463+)
  • 简单(552+)
  • 图文清晰(144+)
  • 可以购买(270+)
  • 中评多(447+)
  • 藏书馆(564+)
  • 傻瓜式服务(323+)
  • 实惠(217+)

下载评价

  • 网友 扈***洁: ( 2025-01-10 22:20:46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菱***兰: ( 2025-01-02 06:12:13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养***秋: ( 2025-01-02 06:20:26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龚***湄: ( 2025-01-03 00:23:27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田***珊: ( 2025-01-02 10:42:30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宫***玉: ( 2025-01-07 05:32:11 )

    我说完了。

  • 网友 曾***文: ( 2025-01-15 03:31:42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陈***秋: ( 2025-01-16 01:49:24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谭***然: ( 2025-01-12 10:48:07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国***舒: ( 2025-01-07 20:24:03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印***文: ( 2025-01-06 22:01:49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