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傅雷翻译出版奖获奖作品、法国费米娜文学奖获奖作品)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男孩(傅雷翻译出版奖获奖作品、法国费米娜文学奖获奖作品)精美图片
》男孩(傅雷翻译出版奖获奖作品、法国费米娜文学奖获奖作品)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男孩(傅雷翻译出版奖获奖作品、法国费米娜文学奖获奖作品)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395937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1
  • 页数:482
  • 价格:41.50
  • 纸张:轻型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19:38:04

寄语:

一个野孩子始于1908年的觉醒之旅 。一部着眼于整个世界的小说。马库斯·马尔特野心之作。 诗意与克制的书写。中文版首次翻译出版


内容简介:

《男孩》是法国作家马库斯·马尔特的长篇小说,荣获2016年费米娜文学奖。

男孩没有名字,在法国南部的森林里长大。母亲死后,男孩在天性驱使下踏上旅途。他遇到了很多人:丧失爱人后心灰意冷的约瑟夫、行走江湖的艺人布拉贝茨、文采飞扬的断臂侠士,还有爱玛——男孩的如姐如母的爱人。在旅途中,男孩开始模糊地明白生活是由什么构成:几分欣喜,几分波折;一些欢聚,许多离别。

随着*次世界大战爆发,男孩经历了人类的极度疯狂、大屠杀和我们所谓的文明。这是年轻灵魂的一段旅程;在懵懂间,男孩经历了铸就历史的大小事件,并开始觉醒……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马库斯·马尔特

Marcus Malte

法国作家,1967年出生于滨海拉塞纳,是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一个港口城市。自幼热爱文学,约翰·斯坦贝克、路易-费迪南·塞利纳、季奥诺等作家的作品陪伴他度过了童年。小学时开始写作,中学毕业后学习电影专业,23岁时成为一名电影放映员。20世纪90年代他的作品开始为更多读者熟知,代表作有《爱的花园》《和声》《男孩》等,其中《爱的花园》斩获十余种文学奖项,包括ELLE读者大奖等,《和声》荣获法国推理批评奖,《男孩》荣获费米娜文学奖。费米娜文学奖是法国久负盛名的重要文学奖项,评委会全部由女性组成。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1908

天还没亮,旷野远方出现了奇怪的身影,两个脑袋,八条肢体,一半似乎僵直。那身影比暗夜更浓稠,在茫茫黑幕之后渐渐化为透明。要眯缝起眼睛才能注意到。能够相信眼前所见吗?人们不禁有了疑问。有了怀疑。这个时间点,众人还在沉睡,在城里,在村里,在别处。此处,没有人烟,空无一物。假如明月当空,那照亮的也仅仅是一片密林,原始、荒凉。未经开垦的土地。是谁来到这里?那是什么东西?一无所知。人们越发打起精神来探究那个奇怪阴影,试图将其归为某个已知物种。找不到合适的。属于哪个种类?是人是鬼?人们满腹狐疑。目不转睛。他在往前挪动,佝偻着背,脊柱因为隆起的大包而变形弯曲,步履蹒跚、机械规整。人们在猜测,那步伐踏出了绝望和执着。似乎是一只巨龟靠后脚支撑起来。或是一只身如壮熊的奇异甲虫。人们莫名紧张起来。驱散了念头。又卷土重来。脑中过了一遍常见的动物,未果,只得放弃那是巨兽的猜测。真真切切的巨兽。传说和神话浮上心头。人们又开始罗列异兽,那些原始的、古老的、想象的、奇幻的。人们从那久远的恐惧,那深层的惶恐中汲取灵感。打了个冷战。

当人们的思绪乱如麻团、焦虑不安之际,佝偻的身影仍亦步亦趋地走在一条从没有开辟的路上。

靠近了。眼尖的已看得分明。立马把那个整体一分为二。那是两个独立的躯体。一个背着另一个。一个叠加在另一个上面,像是在操场上面打闹摔跤的两人——就算有过比赛,一旦结束,对手无论胜负统统跑得没影,无从得知。

因此,那是两个人。

是人是鬼的疑云已经解开,奇怪的是,人们并没有轻松下来。呼吸反而变得局促。事与愿违。

那是两个人,但他们是谁?

姓甚名谁?

干什么的?

从哪里来?

问题接踵而至。

被骑着的那人是个十四岁男孩的身量。瘦削、顽强。凸起的肋骨、肌肉、肌腱,瘦得皮包骨头。掩盖在松松垮垮的布片之下,就像是稻草人身上的破衣烂衫。他赤脚前行,脚底裹了层树皮。那是木栓槠。海藻一般的长发披散在肩头和前额。他大汗淋漓,闪闪发光,像是刚刚从初始之海探出头来。汗水弄得眼睑咸咸的,又顺着泪痕滴落。偶尔有一滴凝结在上唇细软的胡子上。乌黑的双眼,那种黑色甚于年岁的沉淀,却闪烁着初光芒的印记。

那是个孩子。

压在腰上的并非骑士,那可怜的身形属于一个女人。一个女人身上仅存的。一把圣骨。褴褛的衣衫下面露出一截胳膊,一截腿,那血肉似要挣脱开破布,就像从破旧洋娃娃体内钻出的稻草。她其实没多少分量,但现在死沉死沉的。男孩每跨出一步都会晃动一下。女人的头颅倚在男孩肩胛骨之间。双眼紧闭。面色蜡黄,皮肤皱瘪得像是从树上掉落下来的野苹果。看上去足足有六十岁。她还三十不到呢。

那是母亲。

男孩时不时停下脚步。抬起下巴。铆足了劲用鼻子吸气、呼气,空气在嘶嘶作响。甚至还能听到他的心跳声,但那是错觉。过了几秒钟,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全神贯注,浑然不觉大腿因为一阵阵痉挛在抖动。双膝在颤抖,但没有弯曲。上身因为负重压得低低的。他瞥了眼茫茫夜色。他在探路,寻找半明半暗的环境中他能辨别出的地标。这条路,他只走过一次,够了。他记得那些细节。灌木丛的大小,树干的弯曲度,岩石的轮廓:大部分人分辨不出,他能抓住细节,而且记住,细枝末节都不会放过。在他脑回路的某些角落堆积了成百上千的椴树叶子,差别只在叶脉纹路上。还有成百上千的梧桐树叶子,成百上千的橡树叶子。脑海的兜里装满了小石头,除了在南方烈日照耀下折射出的光线有微妙的差别,再无不同之处。男孩有这个天赋。在满天星斗的夜空下,他能准确指出某颗突然缺席的星星。这或许就是他的财富。

背上的女人一动不动。她被固定在山羊皮和绳子做成的皮兜中。她清楚这事马上会发生,于是费了心思做了这件粗糙的手工制品。女人的四肢从皮兜两边探出来,垂在男孩身体两侧。重新上路前,他拉起勒在胸前的带子,缓和一下压力。皮带嵌入血肉,勒出一道淡紫色的痕迹,类似新鲜的刀伤。时间会抹去伤痕。现在,男孩重新找到了地标,辨别出了标志,他要再次上路了。看着两个人越走越远,又一次消散在黑暗中,黑暗将他们吞噬殆尽,人们不禁忧心忡忡。前路在何方?终点在哪里?说到底,人们并不在意答案,却开始期盼两人会来到他们面前。

男孩背着母亲。

 

 

大海,她告诉他。大海。大海。反反复复几次。她抓住他的手臂,直视他的眼睛,这么干是为了确定他听明白了。这费心的举动没有必要:他立马就明白了。可有时候,他会恶作剧似的迟迟不肯点头确认,他喜欢那种感觉,她的手握住他,她的目光注视着他。这样的举动很难得。

他们蹲在沙滩上,她指向面前那茫茫大海。那天,天空和海水是一色的灰,要到很远很远,要到地平线,天和水才会分开。男孩保持着警觉。他见过了水洼和水塘,但大海,从没有。水洼和水塘是可以跨过的。水洼和水塘是死水,而面向大海,他感受到了一种无穷的活力,那澎湃的力量就蕴含在水面之下,随时会喷薄而出。他从海水低沉、持续的怒吼声中觉察到了危险。刺鼻、滞重的海水味充斥了肺部,灌入心脏。更不消说,泛白的泡沫在沙滩上留下了痕迹。

母亲长久地眺望大海。眼球中闪现出男孩不懂的火光。他希望能升腾起同样的光芒,或至少用手中的海螺采集来一些,为母亲挡住寒风,挡住一切。那簇新的光亮令他吃惊。她在那里看到了什么,点燃了她的灵魂?

男孩从未听说过船只、旅行,还有大陆。

或许是在两个月前。大海,女人后一次重复这个名词,然后站起身来,这一次,他急忙表态他听得明明白白,那是为了让她欣慰,让她高兴。他要守护那丛火光。可一旦转过身去,火光就消失了,像是被吹灭了。母亲眼中挥之不去的愁幕又落了下来。那是他的过错吗?还有什么可以做的?没人回答他的问题,因为他无法用言语组织起问题。

他们返回家中。

那天是她领着他回家。迈开步子。她十分虚弱了。疾病占据了肉体。一呼一吸之间伴随着细碎的声音,咳嗽有时会撕心裂肺,把内脏都呕出来。双脚还站得住,还能走路。一个人。慢慢地。昨日还需要一路小跑才能追上她的脚步,而今却要克制住步子才不会踩到她的脚后跟。他隔着四五步的距离,心存敬畏地守护着母亲。细细端详,发现母亲缩小了。这只是感官印象。几个星期之后,母亲的身躯日渐枯萎,干瘪、皱缩,腰身的的确确变细了。疾病的恶果,一如既往。她的身上豁然开了一个窟窿,生命一点一滴地从窟窿中流走。

她还能走路。她在往前走。对于方向,没有半点犹疑。于她而言,路线似乎没有秘密可言。她是否常走这条路?有些早晨,男孩独自醒来。母亲没在床上,没在屋里,也不在菜园里。他在小屋周围寻找,一片相当开阔的土地,他稔熟于心,那是他的乐园,他的狩猎场,他的整个世界。还是找不到。男孩回到家中,一屁股坐在门槛上,余下的时光只用来等待。驻守。守候。从未有过的孤独。大海,大海:那是她要去的地方?她离开了,没有事先告诉他。男孩不相信母亲会永远离开。他会等下去。大多数时候,要等天黑以后她才回来。再细微的脚步声,男孩也听得见,接着,他辨别出了月光勾勒出的轮廓。他没有离开哨岗。母亲不做任何解释。她打男孩身前经过,走进小屋,没有言语,没有爱抚,只是投来一个简单的、没有含义的眼神,身上散发出腐殖土和汗水、硝石和灰烬的气味,在那些夜晚夹杂着,是的,千真万确,陌生的气味,更遥远、更馥郁的霉味,男孩闻到了,猜不出源头。

大海,她告诉他。

 

 

他走了四个小时。母亲在背上,追逐她后的意愿。他算不清走过了多少米,多少公里。口渴了。当他想起羊皮袋时,已经太晚,没法折回家去拿了。空气滞重,他一直以为暴雨即将倾盆而下。两道细长的闪电划破天空,仅此而已。云朵撕扯成了丝丝缕缕。雨终究没落下。已经有几个星期没下过雨了,不可能在车辙或者岩石凹槽中找到积水来解渴。一滴水也不剩。男孩只得靠自身的体液活下去:时不时舔下嘴唇周围,他不愿浪费那咸滋滋的汗水,这是他的肉体在高温和运动下产生的。

女人也口渴吗?她没提要求。再也提不了了。她烧得滚烫。血液在灼烧。骨头在灼烧,直入骨髓。内脏像是烟熏肉一样变得硬邦邦的。高烧把她耗尽,犹如一具干尸。她再也挤不出一滴液体了。嘴上糊了一层风干的唾液,封住了双唇。她不再喘息。不再咳嗽。不再吐痰。男孩以为她睡着了。她失去了意识。沉睡和死亡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那气若游丝的鼻息。男孩的后颈感受到了那股气息。微弱得如同掉落的尘埃。

他正在穿过一片龟裂的土地,地上长着猪毛菜和盐角草。厚实的滨藜地毯一般散落在各处,一脚踏进去就没过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孤零零地矗立着一株五针松。他又走上三刻钟,突然停下脚步。鼻子迎风,就像警戒的雄鹿。他从混合的气息中闻到了碘的味道。心跳加速。再次上路。

很快,他就听到了。他越走越近,耳畔传来低沉的怒吼。当他见到时,它已经占据了视野,洋洋洒洒地漫开,无边无际,直到已知世界的尽头。它的肌肤在波动,在起伏,在某几处挺得高高的。没有月亮的夜空下,那是如墨的黑,却散发出难以解释的亮光。

男孩这次不再畏惧。他感到欢欣鼓舞,还有如释重负。他站在沙丘上,深吸一口气,把手伸向地平线。为了展示或者为了给予。

大海。

背上的女人没有抬头。没有睁眼。一如既往地沉默。

心满意足的男孩没有觉察到身后背上的她已然断了呼吸。就在几分钟,或者几步路之前。女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它不再跳动。

母亲死了,就这么简单。

此时此刻,她和他,到达了不同的彼岸。

男孩还不知道。

他像骆驼一样弯下一条腿,小心翼翼地坐下,解开缠在腰上的皮带,再绕过脑袋松开勒在胸口的皮带。束缚一旦解除,背上的人就摇摇晃晃地向后倒去。男孩吃了一惊。转过身子。有那么一刻,他四肢趴在地上,探究地看向那了无生气的躯体。女人的脸上只能辨别出浅色的斑块。那是一张古老的羊皮纸,写满了生存的苦难和艰辛。那是写给读得懂的人的。今夜相比之前的每一夜,她显得更加微不足道。漂浮在破布条中。如果不是皮肤上的瘢痕,会误以为她是男孩的女儿。或许她已经开始嬗变。

男孩伸手触碰女人的肩膀。指尖试探地用了点力。接着,他扶住下巴尖,微微摇动。母亲没有醒过来。男孩缩回手。

他一动不动地看着她。欢乐远去了。有些东西盘踞在腹部。嗡嗡声震颤了耳膜,渐渐掩盖住海浪声。眼前的景象是他无法理解的。他见过死鸟。死蜥蜴。死田鼠。大量的死虫。他折断过小鸡和兔子的脖子,碾碎过蛤蟆和毒蛇。它们躺在他脚下,不再动弹,男孩真真切切地意识到,它们不会再爬起来。可眼前的情况没有可比性。以前,耳朵和内脏没有反应。他有过很多次的机会去观察死去动物的嬗变。那些肢解的尸体、晒干的尸体,常见的是被啃得七零八落的尸体,数之不尽的秃鹫、狐狸、乌鸦、蚂蚁、苍蝇、蛆虫都来分少得可怜却必不可少的一餐。大地会是终的归宿。

 

那是他的过错?

男孩的目光扫过周围空地。玫瑰的尖刺在风中摇曳。接着,他抬头仰望天空。没有星辰。没有天体。什么都没有。他突然张大嘴巴,想要接住雨水,但那是空气,他需要的空气,他贪婪地吸入空气,差点背过气。与此同时,痉挛令他抽搐,体内深处升腾而起的打嗝和干呕把胸腔震得生疼。

危机没持续多久。当呼吸恢复正常,男孩温柔地扶起冷冰冰的躯体,让她坐住。他一手扶住女人的后背,脑袋禁不住在脖子上面左摇右晃。男孩在大腿上擦干净另一只手上的沙子,他伸手探向女人的脸。手指抚过眼睑(纤薄的皮肤犹如一张绢纸,细腻、脆弱得如同蝴蝶的翅膀),小心翼翼地翻开。他凑上去想要看清。没有光亮。没有火光。什么都没有。男孩缩回手指,眼睑再度合上。

他还能做些什么呢?

他犹豫着。踌躇不定。目光又一次穿过晦暗,眺望内陆,也就是来的方向,然后望向另一边,望向波澜壮阔的水原,在那不得见的海岸边涌起了海浪。那里就是世界的尽头吧。两边都空空如也,没有人会向他伸出援手或给出建议。这不是他期盼的。老实说,他压根没这个念头。

过了会儿,他坐到女人身后,用身体做支撑抵住她的背。她靠在他身上,脸朝向地平线。承诺兑现了。

男孩把双膝靠在胸前,双臂抱住膝盖。皮肤上的汗水渐渐吹干了,既然感受不到寒冷,那就行了。脉搏在缓慢跳动。视线模糊了。须知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他还从未听到过“母亲”这个单词。也没有听到过“妈妈”。他的耳畔没有唱起过儿歌或摇篮曲,这些歌谣或许会包含“母亲”或“妈妈”这些字眼,会向他揭示这些词的确切含义,至少其隐秘的本质。

从未有过。

男孩无法客观评判他刚刚失去的一切。但他仍旧感到缺憾,那种缺憾深入到生命渺小的原子。



原文赏析:

面对一首歌曲、一段故事、一阙诗词的美丽时,那无从而来的情绪攥住了我们的心。


那一年,法国总统颁布了六十五岁退休的法令。当时男性平均寿命为四十九岁,女性为五十六岁,法国总工会将这项法令称为“死人退休”。

那一年,中国批准了废除奴隶制的法律。


没有一块肌肉比心更柔软、能吸收一切。能包容一切。但是,他说,最为令人吃惊的,是人们把一生中最宝贵的东西弄得坚硬、干涸。

天上的月亮再次失踪了,布拉贝茨穷尽男孩的目光,说:

“那或许是活下去的必需品。”


他走出了自己的领地。前往未知的土地探险,既是猎手,又是猎物。他警觉地往前走。因为搞不清楚敌手到底是什么而愈发惊恐。他不知道该害怕什么。每一次声响,每一处寂静,都立马被判定为潜在的威胁。还有视野中捕捉到的每个动静。事实上,男孩信赖的是本能而非判断。本能指引他方向,告诉他停下脚步,隐藏起来,伺机等待或者拔腿逃跑。下一个小树丛的暗影中或许蛰伏着某个生物,会一口把他吞下。


夏至那天,他踏入了开满岩蔷薇的山谷。那一刻,他放下戒备,满心赞叹。世界的美是如此壮丽,而他如此渺小,他永远不可能装下这种美。他展开双臂,宛如打开翅膀,穿过灌木的河流,任由灌木的绒毛轻轻拂过,他掠过那些粉色、紫色的花瓣,既是问好,又是告别,因为这些转瞬即逝的花儿在晨曦绽放,在夜晚来临时死去,它们的统治就在单一的轮回中完结。是否是因为这个原因,男孩在穿过花海时,除了最初的欣喜,还夹杂了伤感,然后是真真切切的忧愁?那是收获了忧伤的花粉。他来到对岸,视野豁然开朗。他宁愿再也不走回头路。或许是想到了母亲眼中燃起的火光。美丽和谐调无法天长地久,也无法带走,它们稍纵即逝,可留给我们的记忆挥之不去,刻骨铭心的失去会让那留存的空白愈发触目惊心。


从那天开始,他不再拒绝同类的陪伴,甚至会寻求他们的陪伴,这个习惯不曾改变,直至暮年,到那时候,他将重新审视他人的自己,然后认为明智之举是远离人世,再次拥抱孤独,孤独这唯一的事实和真相是人类最终的依靠。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²  法国费米娜文学奖获奖作品;费米娜文学奖是法国久负盛名的文学奖项,与龚古尔奖相对应,评委会全部由女性组成。

²  马库斯·马尔特野心之作,该作者曾凭借代表作《爱的花园》斩获十余种文学奖项,包括ELLE读者大奖等,凭借《和声》荣获法国推理批评奖,是法国当代文坛人气极高的作家。

²  一部成长小说,一个年轻灵魂觉醒之旅。

²  关于人类社会疯狂与文明的深刻反思。作者用诗意的语言,通过讲述一个无名无姓男孩的个人经历,审视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沉沦。

 

名人及媒体推荐

 

伟大的史诗之作,小说出色地讲述了一个野孩子发现文明的神话。这是一个关于学习和成长的精彩故事,也是关于战争之残酷性的寓言。

——莫娜·奥祖夫, 费米娜奖评委会主席

马库斯·马尔特胆识过人,野心恰到好处。小说的叙事语言根据情境不断变化:时而富于诗意,时而迂回曲折;时而尖锐犀利,时而暴烈张扬。小说向我们讲述了这个世界的混乱和人性的复杂。

——法国《阅读》杂志

 

“震撼人心的作品……马库斯·马尔特*是一位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家,他的作品处于诗意、神秘、史诗之间,给人带来强烈的阅读的愉悦感。”

——《解放报》亚力桑德拉·舒茨博德

“这是一个关于发现世界的实验,让你先是大笑,继而悲伤的哭出来。”

——《生活报》伊夫·维奥利耶

 

“虽然不说话,但是男孩身上的本真和气质,强烈地感染了他认识的每一个人,包括读者。”

——《阅读报》吉娜维夫·西蒙

 

 


书籍介绍

▷一个野孩子始于1908年的觉醒之旅 | 一部着眼于整个世界的小说。

▷马库斯·马尔特野心之作 | 诗意与克制的书写 | 中文版首次翻译出版。

▷在人类的疯狂与文明之间,男孩隐约预感到何为生存:无数的灾难和少数的欢愉;这是一个年轻灵魂对这个世界深沉而无望的爱。

————————

【内容简介】

《男孩》是法国作家马库斯·马尔特的长篇小说,荣获2016年费米娜文学奖。

男孩没有名字,在法国南部的森林里长大。母亲死后,男孩在天性驱使下踏上旅途。他遇到了很多人:丧失爱人后心灰意冷的约瑟夫、行走江湖的艺人布拉贝茨、文采飞扬的断臂侠士,还有爱玛——男孩的如姐如母的爱人。在旅途中,男孩开始模糊地明白生活是由什么构成:几分欣喜,几分波折;一些欢聚,许多离别。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男孩经历了人类的极度疯狂、大屠杀和我们所谓的文明。这是年轻灵魂的一段旅程;在懵懂间,男孩经历了铸就历史的大小事件,并开始觉醒……

————————

【媒体热评】

伟大的史诗之作,小说出色地讲述了一个野孩子发现文明的神话。这是一个关于学习和成长的精彩故事,也是关于战争之残酷性的寓言。

——莫娜·奥祖夫, 费米娜奖评委会主席

马库斯·马尔特胆识过人,野心恰到好处。小说的叙事语言根据情境不断变化:时而富于诗意,时而迂回曲折;时而尖锐犀利,时而暴烈张扬。小说向我们讲述了这个世界的混乱和人性的复杂。

——法国《阅读》杂志

“震撼人心的作品……马库斯•马尔特绝对是一位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家,他的作品处于诗意、神秘、史诗之间,给人带来强烈的阅读的愉悦感。”

——《解放报》亚力桑德拉·舒茨博德

“这是一个关于发现世界的实验,让你先是大笑,继而悲伤的哭出来。”

——《生活报》伊夫·维奥利耶

“虽然不说话,但是男孩身上的本真和气质,强烈地感染了他认识的每一个人,包括读者。”

——《阅读报》吉娜维夫·西蒙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体验差(176+)
  • 内涵好书(461+)
  • 图书多(511+)
  • 赞(343+)
  • 种类多(546+)
  • 推荐购买(443+)
  • 无多页(576+)
  • 体验还行(436+)

下载评价

  • 网友 晏***媛: ( 2025-01-04 21:23:03 )

    够人性化!

  • 网友 康***溪: ( 2024-12-26 05:36:16 )

    强烈推荐!!!

  • 网友 寇***音: ( 2024-12-30 09:27:52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步***青: ( 2025-01-18 13:12:14 )

    。。。。。好

  • 网友 田***珊: ( 2025-01-05 06:30:21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益***琴: ( 2024-12-22 10:33:09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游***钰: ( 2024-12-31 15:17:56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屠***好: ( 2024-12-31 04:19:40 )

    还行吧。

  • 网友 仰***兰: ( 2025-01-16 16:12:01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扈***洁: ( 2024-12-30 01:49:20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冷***洁: ( 2025-01-01 20:09:13 )

    不错,用着很方便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