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城如海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王城如海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入围茅盾文学奖;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冯牧文学奖、华语传媒大奖;70后实力作家徐则臣*力作!讲述海归、大学生、保姆、快递员的新北京故事……
内容简介:
这是70后实力作家徐则臣*的长篇小说,讲的是新北京各个阶层的生活故事。海归导演余松坡的话剧涉及“蚁族”,引发巨大争议。争议之下,他的压力也逐步升级,先被家里的保姆罗冬雨洞悉,接着被罗冬雨的男友、快递员韩山发现;然后又被罗冬雨的弟弟,大学生罗龙河引爆……小说篇幅不长,情节紧凑,矛盾冲突不断升级。作家用一支成熟的笔,挑开了雾霾之下新北京的新世相,读者或许可以从他们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唯有王城*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我们带着各自的过往,奔波在北京的大街上,奔向自己的未来。物质匮乏的时候,追逐物质;精神空虚的时候,寻求心安,然而,欲望无处可藏……
“一个真实的北京,不管它如何繁华富丽,路有多宽,楼有多高,地铁有多快,交通有多堵,奢侈品名品店有多密集,有钱人生活有多风光,这些都只是浮华的那一部分,还有一个更深广的、沉默地运行着的部分,那才是这个城市的基座。一个乡土的基座。”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徐则臣,江苏东海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著有长篇小说《耶路撒冷》《夜火车》《午夜之门》,中短篇小说集《跑步穿过中关村》《如果大雪封门》等。曾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冯牧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2015年度中国青年领袖”。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1、
我不能带着一个巨大的秘密离开,太重,我飞不起来……很多个噩梦里,我都试图砍掉这只正在书写遗言的右手,它曾工整地写出一封举报信。
2、这是她后的北京。后的街道,后的楼房,后的灯和光,后的行人、车水马龙和交通拥堵,后的无风、无霾的十二月北京之夜。
3、一个真实的北京,不管它如何繁华富丽,路有多宽,楼有多高,地铁有多快,交通有多堵,奢侈品名品店有多密集,有钱人生活有多风光,这些都只是浮华的那一部分,还有一个更深广的、沉默地运行着的部分,那才是这个城市的基座。一个乡土的基座。
4、此事他原可以不说。他到工作室时,余松坡和鹿茜隔着茶几坐对面沙发,茶几上放着一个京西大学的牛皮纸信封。他们谈什么他根本不知道,只看见鹿茜搓着手,然后把两手搭在穿着黑色连裤袜的膝盖上。两腿并拢,一双修长的直腿。也许因为有第三者在场,这第三者以后没准还是亲戚,鹿茜稍稍有些难为情,她站起来说:
“余老师,请您再考虑一下。我还会再来的。谢谢!”
她跟韩山也告了别:“韩哥再见。”
没什么好说的。看样子是来请余松坡帮忙的。恰恰是因求余松坡帮忙让韩山不舒服了,昨天下午他就很不舒服。
自己的女朋友,怎么越看越像余家的人了?因为他们有钱么?因为他们有名么?因为他们是城里人么?罗冬雨的责任心和清规戒律那叫一个多,让他的生分感与日俱增。还有,在结婚这件事上她一直没松口。结了婚你也可以照样在这里当保姆啊,不就是一张纸的事么。罗冬雨说不是,有了那张纸,你们家肯定要我做那张纸的事,老老实实待家里生娃,相夫教子伺候老人。就你们家那帮老头老太太,用膝盖想我都知道,我罗字前头不加个韩字,他们做梦都能气醒。还有我的家那俩老头老太,没准比你们姓韩的还急。我都答应他们了,果果幼儿园上完我就撤。四年多都挺过来了,还差这后一哆嗦?
“又是果果果果!果果是你儿子吗?”
韩山,我警告你,别忘了嘴上有个把门的!韩山抱着脑袋快哭了,罗老师,你哪知道我度日如年哪!能不太正经地说话,说明韩山又正常了。罗冬雨趁机安抚,我也一把年纪了,轻重缓急总还分得出来,再耐心一点,放松,放松,咱们一块儿回去。那会儿龙河也该安顿好了,现在他这么漂着我不放心。都消停了,也不枉你在北京耗这几年。
昨天下午,韩山的劲儿倒是缓过来了。他也有点恨自己,越来越没出息了,吃的哪门子的醋。回去的路上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原来没这么小肚鸡肠啊,那个没心没肺整天傻乐的胖子去哪儿了呢?这一路的自我批评,德生收音机里关于朝鲜核试验说了啥,一句没听进去。晚上下班核对货单,才发现丢了一个快件,他见过那个件,终于想起来,上楼去找罗冬雨时,他把那个快件顺手放在车篮里。他想抱一抱就下来,却愤怒地嘿咻上了,再回来件就没了。被公司罚了两百。他给罗冬雨短信说,罗冬雨说,就当给她送花了。两百块钱能买多少玫瑰花?
现在看到鹿茜向余松坡求助,他又不高兴了。他的不舒服无关自卑、自负,也无关自尊、自爱,就是不高兴。没什么好说的他还是跟罗龙河说了。听见电话里罗龙河茫然的声音,他生出一丝连自己都鄙夷的小小快意。狗日的,他骂自己,你有一肚子邪火。
“冬雨让我来取中药。”他说,他把过去一直有的“余老师”三个字给省了。
“噢,谢谢你小韩,”余松坡说,从写字台抽屉里拿出真空包装的一袋袋药。“给你和小罗添麻烦了。”
“客气,”韩山接过中药,“冬雨的事就是我的事。”转身出了工作室。
坐上改装过的三轮车,加油门要走时,他透过玻璃窗,看见余松坡还站在刚才告别的地方,点着了一根烟。
原文赏析:
你无法把北京从一个乡土中国的版图中抠出来独立考察,北京是个被更广大的乡村和野地包围着的北京,尽管现在中国的城市化像打了鸡血一路狂奔。城市化远未完成,中国距离一个真正的现代国家也还有相当长段路要走。一个真实的北京,不管它如何繁华富丽,路有多宽,楼有多高,地铁有多快,交通有多堵,奢侈品名牌店有多密集,有钱人生活有多风光,这些都只是浮华的那一部分,还有一个更深广的、沉默地运行着的部分,那才是这个城市的基座。一个乡土的基座。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你为什么来到这个城市?
你想看清这个城市的什么?
唯有王城*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
然而,欲望无处可藏……
入围茅盾文学奖;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冯牧文学奖、华语传媒大奖;
70后实力作家徐则臣*力作
讲述海归、大学生、保姆、快递员的新北京故事……
书写新北京的新阶层,直面新北京的新问题
不同于任何“京味小说”的新世相:雾霾之下,生存之中
看“京一代”继续《跑步穿过中关村》、在《耶路撒冷》跋涉
媒体评论
你为什么来到这个城市?你想看清这个城市的什么?
唯有王城*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
然而,欲望无处可藏……
书写新北京的新阶层,直面新北京的新问题
不同于任何
“
京味小说
”
的新世相:雾霾之下,生存之中
看“京一代”继续《跑步穿过中关村》、在《耶路撒冷》跋涉
前言
《王城如海》后记
徐则臣
这部小说是个意外产物。照我的写作计划,它至少该在三年后诞生。《耶路撒冷》写完,我就开始专心准备一部跟京杭大运河有关的长篇小说。这小说既跟运河有关,运河的前生今世必当了然于胸,有一堆资料要看,文字的,影像的;以我的写作习惯,从南到北运河沿线我也得切实地走上一两趟,走过了写起来心里才踏实;小说的一条线在1901年,这一年于中国意义之重大,稍通近现代历史即可明白,这一年晚晴政府下令废止漕运,也直接导致了运河在今天的兴废,如此这般,二十世纪前后几年的中国历史也需要仔细地梳理一遍;凡此种种,有浩繁的功课要做,我是预料到工程之大的,但没想到大到如此,一个问题盘带出另外一个问题,一本书牵扯到另外一本书,笔记越做越多,我常有被资料和想法淹没之感。有一天我面对满桌子的书发呆,突然一个感觉从心里浮上来:有件事得干了。这个感觉如此熟悉,我知道有小说提前瓜熟蒂落,要加塞赶到前头了。这小说就是《王城如海》。
那时候它还叫《大都市》。在此更前它叫《大都会》。我写过一个中篇小说,叫《小城市》,写的的确就是从大城市看小城市里的事。写完了意犹未尽,想换个方向,让目光从小地方看回去,审一审大城市。当然是以北京为样本。我在这个城市生活了十几年,不管我有多么喜欢和不喜欢,它都是我的日常生活和根本处境,面对和思考这个世界时,北京是我的出发点和根据地。我也一直希望以北京这座城市为主人公写一部小说,跟过去写过的一系列关于北京的中短篇小说不同。区别在哪里?在“老书虫文学节”上,与美国、英国和爱尔兰的三位作家对谈城市文学时,我开过一个玩笑:很多人说我“北京系列”小说的主人公文化程度都不高,这次要写高级知识分子,手里攥着博士学位的;过去小说里的人物多是从事非法职业的边缘人,这回要让他们高大上,出入一下主流的名利场;之前的人物都是在国内流窜,从中国看中国,现在让他们出口转内销,沾点洋鬼子和假洋鬼子气,从世界看中国;过去的北京只是中国的北京,这一次,北京将是全球化的、世界坐标里的北京。放言无忌的时候,这小说才刚开了头不久,但真要通俗、显明地辨识出两者的差异,这一番玩笑也算歪打正着。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
从动笔之初它就没法叫《大都会》。美国作家唐·德里罗有个长篇小说叫《大都会》,写纽约的;有德里罗在前,且纽约之大都会称谓世人皆知,我只能避开。那就《大都市》?与《小城市》相对。和十月文艺出版社的总编辑韩敬群先生聊及该小说,他以为“大都市”不好,听着与“耶路撒冷”不在一个级别上,过两天发来一条短信,苏东坡的一句诗:“惟有王城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王城如海》如何?我嗯嗯地敷衍,只说备用。没想透的事我不会贸然答应,尤其是小说题目。我是必须有了合适的题目才能把小说写去的那类作家。接下来的好多天,我把“王城如海”写在纸上,有空就盯着看。我让这四个字自由地发酵和生长,让它们的阴影缓慢地覆盖我想象中的那个故事,直到某一刻,它们巨大的阴影从容、开阔、自然地覆盖住了整个故事,好,题目和故事恰当地接上了头,名叫《王城如海》的小说才真正出现了。就它了,也只能是它。王城堪隐,万人如海,在这个城市,你的孤独无人响应;但你以为你只是你时,所有人出现在你的生活里:所有人都是你,你也是所有人。
以我的经验,瓜熟蒂落的小说不能拖,拖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你再也不会碰它。熟过头,你对它的好奇心和陌生感丧失殆尽,写作真就变成一个程序化的机械劳作,背书一样面对稿纸复述,写作让人着迷的寻找和探究的快乐荡然无存,这样的写作于我是折磨,宁可不干。所以,既然意外怀孕,那就当其时令,该生就生。
2016年1月1日上午,我坐到书桌前,怎么看都觉得是个良辰吉日,就摊开习惯用的八开大的稿纸,在页的背面写下“王城如海”四个字,第二页的背面开始写小说的句话:“剃须刀走到喉结处,第二块坡璃的破碎声响起,余松坡手一抖,刀片尖进了皮肉。”余松坡的故事从此开始。
自元旦日始,到5月18日三稿毕,十万余字的小东西用了近五个月。我无从判断写作的速度快还是慢。有快的,长篇小说《夜火车》十来万字,一个月写完了;也有慢的,《耶路撒冷》四十万字,折腾了六年。但不论快慢,没有哪个小说比《王城如海》更艰难,很多次我都以为再也写不完了。写作《耶路撒冷》的六年里,横无际涯的时光如大海,我一个字一个字艰难地往电脑上敲,也没有为一部小说的无力完成如此焦虑过。不是故事进行不下去,也非中途反复调整,要一遍遍推倒重来——这些都不是问题,我从不为写作本身的问题如此焦虑和恐惧;只要耗得起,写作中几乎不存在过不去的槛儿,实在越不过了你就等,终时间会慷慨地拉你一把。我遇到的是另外的问题。
多事之秋。各种疾病和坏消息贯穿了《王城如海》的整个写作过程。在动笔之前祖父就进了两次医院,溶血性贫血。在此之前我都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疾病,血液可以在一个九十六岁的老人体内相互打架,自我消耗,血色素的指标像股票一样隔天就直线往下掉。本地医院配不出祖父需要的血,溶血太厉害,血型都测不出来,只好转院到隔壁城市好的一家医院。多次尝试,血算是补上了,其他问题出来了。上年纪了,各种器官的功能都在衰竭,医生让我把祖父想象成一辆老爷车,各个部件都处在报废的边缘,汽油供不上只是半路抛锚的一种可能。当然,油上不去,将会加速某些零部件的提前报废;而对一辆老爷车来说,哪个部件都报废不起。补过血,回家,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再四个小时的车躺着去那家医院。如此反复,祖父真折腾不起了,溶血性贫血在大剂量激素药的遏制下,成了威胁生命的次要因素,身体的其他部件揭竿而起,医生说,每一个脏器都可能随时说不。正是在众多的“不”声中,我在远离故乡的北京开始了《王城如海》的写作。千里之遥不能淡化任何一点担忧和焦虑,相反它在加剧和放大,你使不上劲儿,听风就是雨,你会为你使不上劲儿羞愧,自责你逃离了灾难现场,自责你因为距离造成的冷漠,每一次祖父走到死亡的关口,我都觉得自己是帮凶。我使不上劲儿,连口水都不能端给祖父喝。
祖父是个老私塾,被打成右派前是小学校长,其后被责令当了多年的猪倌。平反时年纪也大了,离休终老,在乡村里也算大知识分子;闯荡过世界,毛病很多,见识也有,但在儿孙问题上还保留了老脑筋,心疼我这个的孙子。凡我的事,都有另外一套规矩办。从小我和祖父母一起生活,念书了,回家也和老人住一起,感情自不必说。小时候的乐趣之一是去镇上赶集,祖父骑着自行车,逢集就带上我,进了集市不管饿不饿,先给我买二两油煎包子。那是我吃过的香的包子。出门念书了,从一周回来一次到一个月回来一次到一学期回来一次,再到工作结婚后经常一年回老家一次,祖父迎送的习惯从未改变:我离家之前一两个小时,他就会拎着马扎坐在大门口,听着我收拾行李的动静,我出门,他也站起来,拎着马扎一直沉默着跟我走到巷子口的大路上,怎么劝都不回去,只说,“走你的”,或者“我就看看”。哪天我从外面回来,祖父会提前几个小时坐到巷口的路边,就坐着,坐累了回家,抽根烟喝杯茶,过一会儿拎着马扎再去巷子口。有一年冬天回老家,大雪,车晚点,到家已经半夜,八十多岁的祖父实在熬不动,上床睡了。父亲接我,用手电照着巷口至家门前的路,雪地里很多趟相同的脚印,把雪都踩乱了。父亲说,祖父一晚上就没干别的,一趟趟地走,跟他说也没用。那时候手机电话都通,我啥时候能到家早就通报得一清二楚,但祖父坚持摸黑往巷口去,嘴里还是习惯性的那句话:
“我就看看。”
那夜我到家,在院子里中说句话,就听见祖父在房间里说:“回来了?”
祖父从不讳言他对孙子的看重。他像一部上不了路的老爷车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时,一度因为器官衰竭头脑出现了混乱,身边的人一个都不认识,听谁的名字他都茫然。小姑在电话里告诉我,只在听到我名字时,祖父突然清醒了,说:“那是我孙子。”
待在北京写作《王城如海》的每一天,都穿插着多通类似的关于祖父病情的电话。多的一天,我和家人来回通过二十多个电话。不通电话我焦虑,通过电话我更焦虑,真像蝴蝶效应,家人任何一点悲观的判断和情绪都能在我这里引起一场风暴。每一通电话之后,我都得坐在书桌前稳半天神,拼命地喝茶、翻书,让自己一厘米一厘米地静下来,直到下笔时心里能有着落。
工作之余我都尽量写一点,一天两百字也力图有所进展。完全停笔不动只在春节前后,我拖着行李箱直接去了医院,二十四小时守着祖父,一直到除夕前一天回老家。祖父坚持回家过年。有天早上醒来,他说我这是在哪里,为什么周围都是白的,房子连个屋顶都没有?医生说,天大的事也等过了年再说,别让老人有遗憾。这话说得我的心悬了整个年关,生怕祖父出什么意外。好在挺了过来,祖父又长了一岁。在老人身边焦虑的确是少了,我可以把祖父搀扶到阳光底下,可以端茶倒水,可以为祖父处理大小便问题,我使得上力气了。那段时间几乎不想《王城如海》的事,带回去的稿子停在哪句话上,离开老家时还在哪句话上,我甚至都没把稿纸打开,背回去的一堆空白稿纸原封不动地背回来。回到北京,坐下来,继续在书桌前的煎熬,跟之前有所不同的是,我时刻担心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确定性的消息。祖父的状况确实在每况愈下。医生的结论只有两个字:随时。我便在写作中随时提防那个“随时”,而这个“随时”让我的写作断断续续、举步维艰,让我觉得每一次顺利地接续下来都像是一场战斗。实话实说,半程之后的《王城如海》,我没能感受到丝毫的写作快感,我仿佛在和死神争夺一个祖父。
5月18日,三稿结束。6月24日,祖父在家中去世,该日故乡降下多年不遇的大雨。愿祖父在天之灵安息!
坏消息在这五个月里扎了堆。祖父尚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四姑胰腺上查出来有肿瘤,医生初步诊断是恶性,因为慎重,特从省城医院请来了主刀大夫。六个小时的大手术,一家人在手术室外掉眼泪。还好,切片结果,良性。我在电话里得到消息,觉得在生死之战中,终于胜了一局。四姑待我极好。在镇上念初中那会儿,学校没法给低年级学生提供床位,住不了校,我在四姑家住了很久。四姑炒得一手好菜,念大学了,我去学校之前经常绕道四姑家,先吃一盘四姑做的剁椒鸡蛋再去坐车。祖父的病情之外,电话内容里又多了一项,四姑的病情。
四姑术后不久,父亲脚腕处积水,严重影响了行动,服侍祖父都感到吃力,不得已也开了一刀,卧床数日。他们远在老家,我可以接近的方式就是电话。我从来没有如此感激过电话的发明者,伟大的亚历山大·贝尔;我也从来没有如此痛恨过这个英国人,每当我坐在书桌前,心绪不宁、惊慌失措地面对《王城如海》的空白稿纸时,我就想,这个小说是永远也写不完了,我没有那么多的心力应付接踵而至的坏消息。
这些都不算完,看过小说的读者会发现,小说中花了不少篇幅写了北京的雾霾和一个叫余果的五岁男孩,他在故事发生期间正经历旷日持久的咳嗽;他的小嗓子对雾霾过敏,PM2.5稍微往上飙那么一点,在他那里就立竿见影。没错,写作这小说的过程里正值北京旷日持久的雾霾,也因为这雾霾,我四岁的儿子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咳嗽,他和余果一样,对雾霾过敏。刚治好了,雾霾来了,咳嗽又起;费了很大的力气再治,差不多了,雾霾又来,咳嗽再起。写《王城如海》的四个多月里,儿子前后咳嗽了三个多月。听见他硿硿硿的咳嗽声,我同样有种使不上劲儿的无力感和绝望感。那段时间,儿子清一下嗓子,我都会心惊肉跳。白天纠结他上幼儿园穿什么衣服,穿多了怕他上火,肺热咳,穿少了又担心着凉,肺寒咳或感冒咳;我睡得迟,睡前零点左右,看一次他被子盖得如何,凌晨四点钟左右还会醒来一次,看他是否蹬了被子,身上有没有微微的汗意。从早上起床到半夜突然醒来,一天要看挂在书橱上的温度计好多次。明知道气温变化不会大,还是认真地去数两个度数之间的一个个小格子,我要精确到半度、四分之一度、八分之一度、十六分之一度。
我从未如此深刻地意识到自己正大踏步地走进我的中年生活:日常生活每天都在提醒我,我是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人。写作《耶路撒冷》的时候,我三十出头,以一个青年人的心态豪言壮语,要努力进入宽阔、复杂、博大的中年写作,并为此很是认真地想象过,中年写作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现在不必刻意地想象了,我已然中年,照直了写,大约就不会太离谱。在小说里,我多次写到雾霾,与其说要在其中加入一个环保和批判的主题,毋宁说,我在借雾霾表达我这一时段的心境:生活的确是尘雾弥漫、十面霾伏。
当然,我肯定知道谁都不能永远都过开心的好日子,生老病死,聚散离合,乃是人生题中应有之义,圣诞老人也不负责每年都往你的小袜子里塞礼物。说到恰好是情真意切,说多了就是自恋,招人烦,凭什么你遇到点事就吧啦吧啦磨叨个没完?所以,打住。《王城如海》已经结束,儿子的咳嗽早已痊愈,在小说里的那个霍大夫精心理疗下,小东西现在身体倍儿棒,两个小腮帮子上又有了婴儿肥的迹象。四姑康复良好,逐渐适应了腹腔内摘掉部分器官之后的空。父亲为脚腕处积水上了两次手术台,现在伤口完全愈合,回到了之前的健步如飞,只是在夜深人静时,还会慢慢寻找腿部皮肉和骨头之间曾有亲密无间的关系。而祖父,已在天上,只有他老人家再也不会回来了。
《王城如海》是用笔写的,在高度发达的高科技时代,我给它找了一种古典的诞生模式。从2003年起,我就告别了稿纸,大大小小的作品都在电脑上敲出来。从前年开始,突然对纸上写作恢复了热情,喜欢看见白纸上一个个汉字顺次排列下去,甚至涂涂改改、东加西嵌的鬼画符似的修改方式都看顺眼了。一些小文章就开始断断续续用笔在稿纸背面写,写完了录入电脑,录入时顺便就修改。《王城如海》是我的电脑时代长的一篇手写文章,稿就用了近两百页稿纸。纸是《人民文学》的老古董,八十年代杂志社通用的大开本,电脑来了,稿纸就淘汰了,剩下两箱子一直库存。前几年杂志社装修,地方变小了,用不上的东西都须清理,眼见两箱稿纸要卖废纸,我截了下来,竟派上大用。
过去出门出差,有稿子要赶,就得哼哧哼哧背上电脑,重不说,机场安检拿进拿出还得随身携带,太麻烦,现在出门扯下几张稿纸,对折,往包里一塞,走哪写哪,轻省简便,对日益膨出的腰间盘都是个贴心的福利。主要的,不必在电脑开机关机的诸般仪式上浪费时间,还可以避开我的一个坏毛病:每次打开电脑都要把写好的部分从头到尾看一遍。工作忙了,日常也诸事烦扰,经常前面的万把字还没梳理上一遍,事就来了;下次坐到电脑前,又要重新来过,于是一次次温故却不能知新,家人都看不下去了:你这哪是写作,分明在复习迎考。
——那就稿纸,摊开来就写,一页六百字,再加两三页富余的以备写坏了撕掉,两千字的短文带五六张稿纸就足够了。极大提高了我出门在外和忙得只能见缝插针地写作的效率。
《王城如海》就是在一次次焦虑、无助、悲伤和恐惧平息之后,下一次焦虑、无助、悲伤和恐惧来临之前的间隙里,一页一页地写出来的。也因为携带方便,这部小说跟我走了很多地方,出门我把它折好放在一个专用的文件袋里,确保它平顺和整洁。但在印度,这小说差点流了产。一月份去新德里参加世界书展,从加尔各答飞德里,小说稿和与它有关的写作笔记,一个详细记录我的构思和点滴想法与部分细节的硬皮本,放在行李箱中托运,我人到了德里,行李箱丢了。看着空荡荡的行李传送带咣当一声停下,我的汗刷地就下来了。我极少重写,哪怕一篇短文,丢了就丢了;实在要重写,也得找到一条全新的路径,原样拷贝在我看来只是考验记忆力的体力活儿。还有那个硬皮笔记本,这小说构思了好几年,零散的想法都记在上面;你让我把笔记本合上,问里面都记了些啥,对不起,五分之一的内容我都想不起来,只有看到了,一个关键词我也能想起一大片的东西来。两样东西都丢不起,除非《王城如海》我不想要了。
与机场工作人员交涉。找不到。那也得继续找。别人的行李都在,我的就没理由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还是找不到。务请继续找。迷路了也得让我知道迷到哪条路上了。那天晚上工作人员快给我烦死了,从十一点一直忙到凌晨一点,来了消息:找到了。至今我也没搞清在哪里找到的、分拣行李时出了什么岔子,顾不上了,千恩万谢了一番,想的就是赶紧打开箱子,把小说稿和笔记本装进随身携带的双肩包里。走哪带哪心里才踏实。
我把《王城如海》的失而复得看作一个预言,在异国他乡都没丢掉,回到国内,在我手上更不能让它丢了:决不半途而废。疾病和坏消息席卷的几个月里,我的确多次感觉没力气把它写完了,甚至只剩下后不足一万字时,我都动过撂挑子的念头;这些时候我就回想德里机场的那一夜,我执著地耗在行李传送带边,跟工作人员理论,旁边是一群宽慰和支持我的师友,他们陪着我直到柳暗花明的凌晨一点。在印度它没丢,说明它不想丢,那就不该丢。既如此,凡事都得过去,凡事也都能过去——我深呼吸,喝浓茶,铺纸握笔,继续写下去。
这是我几个长篇小说中短的一个,篇幅符合我的预期,我没想把它写长。尤其在四十余万字的《耶路撒冷》之后,我想用一个短小的长篇缓冲一下,喘口气;也想换一种写法,看看自己对十来万字的长篇小说的把控能力。《耶路撒冷》用的是加法,这个小说我想尝试做减法;《耶路撒冷》是放,这小说要收;《耶路撒冷》是悠远的长调,《王城如海》当是急管繁弦的断章。两者相近处:一是结构要尽量有所匠心,形式上要有层次感;二是小说中处理的时间,都没有超过一周。
小说写完了,除去一直都在进行的边边角角的细部修改,主体工程大约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写作过程中,觉得就小说有满肚子话要说,写完了,放一放,那些话竟然给放没了。也好,表明都过去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2016/7/10
,知春里1804
书籍介绍
海归先锋戏剧导演余松坡新导话剧《城市启示录》,剧中人物对蚁族的议论冒犯了年轻人,一个文化事件出乎他意料演变为一个社会事件,余松坡成为舆论的焦点。某日,他在天桥上遭遇因他告发而入狱十五年的堂兄,在遮天蔽日的雾霾中,神志不清的堂兄一副流浪哥的模样,出售新鲜空气和驱霾神器,余松坡的梦游症因此频繁发作。余家保姆罗冬雨必须及时启动留声机播放黑胶唱片上的《二泉映月》,才能阻止他的狂暴。一天疏漏,书房变成废墟,保姆的弟弟罗龙河在帮姐姐整理时,发现了多年前余松坡被误诊为肺癌时写下的遗书,由此窥见隐秘的真相。他将流浪哥带来余家,试图制造两人对峙,但女主人祁好提前归来,倒在血泊中……
小说题目取自苏东坡的诗句:“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王城堪隐,万人如海,你的孤独无人响应,但你以为你只是你时,所有人出现在了你的生活里,所有人都是你,你也是所有人。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9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网站更新速度:9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6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4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8分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五星好评(680+)
- 中评多(550+)
- 可以购买(432+)
- 书籍完整(380+)
- 一般般(270+)
- 推荐购买(80+)
- 品质不错(465+)
- 中评(442+)
- 目录完整(310+)
- 一星好评(291+)
- 经典(653+)
下载评价
- 网友 戈***玉: ( 2025-01-13 01:46:44 )
特别棒
- 网友 国***舒: ( 2025-01-02 00:41:14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谭***然: ( 2025-01-05 23:25:09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隗***杉: ( 2025-01-07 21:03:38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邱***洋: ( 2024-12-29 08:12:29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益***琴: ( 2024-12-24 23:20:38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敖***菡: ( 2025-01-15 18:58:19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权***颜: ( 2025-01-08 03:23:19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宫***玉: ( 2024-12-24 18:38:42 )
我说完了。
- 网友 菱***兰: ( 2024-12-22 07:30:02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堵***格: ( 2025-01-09 19:50:08 )
OK,还可以
- 网友 濮***彤: ( 2025-01-13 20:51:42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沈***松: ( 2024-12-24 18:05:12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辛***玮: ( 2025-01-11 23:30:28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权***波: ( 2025-01-09 19:46:58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家***丝: ( 2025-01-04 09:12:54 )
好6666666
喜欢"王城如海"的人也看了
费用控制 中国交通建设监理协会 编 著作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小学生初始起步作文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全新正版图书 中式样板房-典藏新中式《中式样板房》写委员会中国林业出版社9787503877193 住宅室内装饰设计蔚蓝书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工程技术卷)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大学数学辅导与考研指导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黄金时代【售后无忧】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海淀单元测试AB卷七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2022春神龙教育7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同步测试卷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纳税实务与筹划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中商原版】为什么年纪愈大 时间过得愈快 从心理时间的祕密 到记忆如何形塑我们的一生 港台原版 杜威 德拉伊斯玛 漫游者文化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变频器维修手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临床人体解剖图谱 妇产科分册 陈金宝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9787547836507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人机物融合群智计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正版水浒传白话文现代文版小学生版原著3-4-5-6三四五六年级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名著小说8-12-15岁中国四大名著青少年版现代文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洗澡(线装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全套17册女巫温妮绘本系列魔法绘本中英双语版温妮女巫魔法绘本一二三辑中英文对照绘本故事书籍亲子阅读儿童图画书英文读物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4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6分
文字风格:5分
语言运用:7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8分
章节划分:8分
结构布局:9分
新颖与独特:5分
情感共鸣:7分
引人入胜:7分
现实相关:5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7分
文化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