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语文》推荐阅读丛书)七年级上册推荐阅读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朝花夕拾(《语文》推荐阅读丛书)七年级上册推荐阅读 人民文学出版社精美图片
》朝花夕拾(《语文》推荐阅读丛书)七年级上册推荐阅读 人民文学出版社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朝花夕拾(《语文》推荐阅读丛书)七年级上册推荐阅读 人民文学出版社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02013770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4
  • 页数:175
  • 价格:11.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19:46:22

寄语:

朝花夕拾(《语文》推荐阅读丛书)七年级上册推荐阅读 人民文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 畅销九十年,思想、艺术俱属上乘的经典之作

★ *统编七年级(上)语文教科书 “名著导读”指定阅读书目

★ 版本完善,校勘精良,注释详尽确当

《朝花夕拾》是鲁迅*重要的作品集之一,共收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散文十余篇,展现了横眉冷对的鲁迅先生的另一面,在中国现代散文史和文学史上享有盛誉。初版诞生九十多年来畅销不衰,影响深远。

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并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嘲讽。所收各篇均意蕴丰厚,手法娴熟,备受一代代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和小读者的喜爱。

此次重排新版,为*统编七年级(上)语文教科书之配套读物。正文文本及注释来自我社2005年版《鲁迅全集》,书前配有“导读”,书后有“知识链接”,以给青少年朋友以必要阅读指引和知识积累;另选丰子恺、赵延年等名家插图或摄影多幅,点缀其间。为帮助青少年朋友作拓展阅读,又附录了《社戏》《秋夜》《雪》《风筝》《记念刘和珍君》等其他名作若干篇及“阅读参考”。

版本完善,校勘精良,注释详尽确当,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朝花夕拾》的主要特色及突出优势。


书籍目录:

导读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延伸阅读

鲁迅自传

社戏

秋夜

风筝

好的故事

死火

记念刘和珍君

 

知识链接


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史和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著有《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故事新编》等,影响广泛深远。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2〕的子孙了,连那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是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3〕,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4〕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5〕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6〕,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7〕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8〕;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9〕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10〕,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11〕。先生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12〕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13〕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14〕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15〕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九月十八日。

注释:

〔1〕本篇初发表于1926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卷第十九期。

〔2〕朱文公  即朱熹。“文”是宋宁宗赐给他的谥号。作者绍兴的老屋于1919年卖给一个姓朱的人,所以这里戏称为“卖给朱文公的子孙”。

〔3〕“张飞鸟”  即鹡鸰。头部圆而黑,前额纯白,形似舞台上张飞的脸谱,所以浙东有的地方叫它“张飞鸟”。

〔4〕闰土  作者小说《故乡》中的人物。原型为章运水,绍兴道墟乡杜浦村(今属上虞区)人。他的父亲名福庆,是个农民,兼作竹匠,常在作者家做短工。

〔5〕叉袋  袋口成叉角的麻袋或布袋。

〔6〕Ade  德语,“再见”的意思。

〔7〕我的先生  指寿怀鉴(1849—1930),字镜吾,清末秀才。

〔8〕三味书屋  在绍兴作者故居附近,它和百草园现在都是绍兴鲁迅纪念馆的一部分。周作人(遐寿)在《鲁迅小说里的人物·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说:“关于三味书屋名称的意义,曾经请教过寿洙邻先生(按寿镜吾的次子、周作人的塾师),据说古人有言,‘书有三味’,经如米饭,史如肴馔,子如调味之料,他只记得大意如此,原名以及人物已忘记了。”宋代学者李淑《〈邯郸书目〉序》:“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

〔9〕东方朔(前154—前93)  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西汉文学家。他是汉武帝的侍臣,善讽谏,喜诙谐,旧时关于他的传说很多。《史记·滑稽列传》附传中说他“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

〔10〕“怪哉”  传说中的一种怪虫。据《古小说钩沉·小说》:“武帝幸甘泉宫,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目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帝乃使朔视之,还对曰:‘此“怪哉”也。昔秦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狱处。’即按地图,果秦故狱。又问:‘何以去虫?’朔曰:‘凡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之当消。’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中,须臾果糜散矣。”

〔11〕对课  旧时学塾教学生练习对仗的一种功课,用虚实平仄的字相对,如“桃红”对“柳绿”之类。

〔12〕这些都是旧时学塾读物中的句子。“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见《论语·述而》。“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见《幼学琼林·身体》。“上九潜龙勿用”,见《周易·乾》,原作“初九,潜龙勿用”。“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这是学生读《尚书·禹贡》时念错的句子;原作“厥田惟下下,厥赋下上上错……厥包橘柚锡贡”。

〔13〕“铁如意”等语,是清末刘翰作《李克用置酒三垂岗赋》中的句子。原文作:“玉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金叵罗倾倒淋漓,千杯未醉。”刘翰,江苏武进人,江阴南菁书院学生。这篇赋是颂扬五代后唐李克用父子的。见王先谦编的《清嘉集初稿》卷五。

〔14〕绣像  明清以来附在通俗小说卷首的书中人物白描画像。

〔15〕《西游记》  长篇小说,明代吴承恩著,共一百回。

......



原文赏析:

  中西的思想确乎有一点不同。听说中国的孝子们,一到将要“罪孽深重祸延父母”的时候,就买几斤人参,煎汤灌下去,希望父母多喘几天气,即使半天也好。我的一位教医学的先生却教给我医生的职务道: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但这先生自然是西医。

  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


在路上遇见人类的迎娶仪仗,也不过当作性交的广告看,不甚留心;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迎神赛会这一天出巡的神,如果是掌握生杀之权的,——不,这生杀之权四个字不大妥,凡是神,在中国仿佛都有些随意杀人的权柄似的,倒不如说是职掌人民的生死大事的罢,就如城隍和东岳大帝之类。那么,他的卤簿中间就另有一群特别的角色:鬼卒、鬼王,还有活无常。

凡有一处地方,如果出了文士学者或名流,他将笔头一扭,就很容易变成“模范县”。

人是大抵自以为衔些冤抑的;活的“正人君子”们只能骗鸟,若问愚民,他就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想到生的乐趣,生固然可以留恋;但想到生的苦趣,无常也不一定是恶客。无论贵贱,无论贫富,其时都是“一双空手见阎王”,有冤的得伸,有罪的就得罚。

然而那又究竟是阴间,阎罗天子、牛首阿旁,还有中国人自己想出来的马面,都是并不兼差,真正主持公理的脚色,虽然他们并没有在报上发表过什么大文章。当还未做鬼之前,有时先不欺心的人们,遥想着将来,就又不能不想在整块的公理中,来寻一点情面的末屑,这时候,我们的活无常先生便见得可亲爱了,利中取大,害中取小,我们的古哲墨瞿先生谓之“小取”云。

凡“下等人”,都有一种通病:常喜欢以己之所欲,施之于人。虽是对于鬼,也不肯给他孤寂,凡有鬼神,大概总要给他们一对一对地配起来。无常也不在例外。

至于无常何以没有亲儿女,到今年可很容易解释了;鬼神能前知,他怕儿女一多,爱说闲话的就要旁敲侧击地锻成他拿卢布,所以不但研究,还早已实行了“节育”了。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收入“统编《语文》阅读丛书”,是专为中学生朋友们课内外阅读准备的,版本完善,校勘精良,注释详尽确当:

1.《朝花夕拾》为鲁迅先生的经典散文集,收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等散文十篇,初版诞生九十多年来畅销不衰,影响深远。

2.鲁迅先生的作品虽已进入公版,但由于其作品整理繁难,出错率较高,因此许多版本并不可靠。尤其他的作品中有很多典故,不看注释是比较难理解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之初,即在国家有关部门委托下,将整理注释本《鲁迅全集》作为自己*主要的任务之一。全集几十年来内容不断修订,版本不断更新,形成了鲁迅作品的善本。可以说,版本完善可信赖是人文版《朝花夕拾》的一个重要特点。

3.如上条所述,鲁迅作品需要借助注释才能更好理解。而注释详尽确当是人文社版《朝花夕拾》的另一个重要特点。这些注释是在国家提供大量人力、物力支持下,一代代著名专家和学者集体劳动的结晶。在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已经很难再集中如此众多的一流专家学者来做这样的工作。因此鲁迅作品的注释才更显得弥足珍贵,也是许多其他出版社版的鲁迅作品很难比肩的。需要说明的是,我社对这些注释享有专有出版权。

4.《朝花夕拾》日前被统编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指定为书目。无论是该册教科书第三单元收入的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是三单元“名著导读”栏目所选的《朝花夕拾》精彩篇章《五猖会》,均来自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鲁迅全集》,而本版《朝花夕拾》的文本与2005年全集一模一样,别无二致。

5.《朝花夕拾》被列为语文课外读物,对青少年语文学习及价值观培育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主张,学生语文课外读物的选择一定要考虑版本问题,我社为老字号出版社,是国内文学、语文读物出版的重镇,编校质量上乘,品牌号召力强,在业界素享盛誉,我社版本,是读者朋友们可以放心选择的。

 


媒体评论

《朝花夕拾》*初在《莽原》上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他大概是回想起童年时“水乡的夏夜,摇着大芭蕉扇,在大树下乘凉”,“男女都谈些闲天,说些故事”的情景。“说故事” 就免不了“旧事重提”,《朝花夕拾》其实就是对这样的童年“谈闲天”的追忆与模拟。这就规定了这类散文的特殊氛围:自然,亲切,和谐,宽松,每个人(作者与读者)既是说话者,又是听话者,彼此处于*平等的地位。——这正是对“五四”时期盛行的“我(作者)说你(读者)听,我启你蒙”,强制灌输的“布道”式、“演讲风”的散文的一个历史的否定与超越。《朝花夕拾》这类“闲话风”是作者与读者的精神对话:作者掏出心来,真诚地袒露自己生活与内心的秘密、真实的欢乐与痛苦,希望引起读者(听众)的共鸣、联想、议论与诘难,达到精神的互补,而非趋一。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

 

《朝花夕拾》与一般的自传或回忆录的写法不同,它不是个人生活的编年史,而只是从生活回忆中选取若干有意义的片段,写成一组既各自独立又具有连续性的系列散文-鲁迅的生活阅历相当丰富,即使在本书所反映的青少年时代,可写之事也很多,但他只从中选取了十个题目,这与他一贯主张的“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的谨严的写作态度有关,这十篇散文,每篇都有很深的思想意义和很高的艺术水平,在回忆散文中,属上乘之作。

——著名学者、复旦大学教授吴中杰


前言

小 引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中国的做文章有轨范,世事也仍然是螺旋。前几天我离开中山大学的时候,便想起四个月以前的离开厦门大学;听到飞机在头上鸣叫,竟记得了一年前在北京城上日日旋绕的飞机。我那时还做了一篇短文,叫做《一觉》。现在是,连这“一觉”也没有了。

广州的天气热得真早,夕阳从西窗射入,逼得人只能勉强穿一件单衣。书桌上的一盆“水横枝”,是我先前没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

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

一九二七年五月一日,鲁迅于广州白云楼记。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4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还行吧(215+)
  • 博大精深(588+)
  • 体验满分(488+)
  • 差评少(650+)
  • 书籍多(658+)
  • 赚了(178+)
  • 无缺页(481+)
  • 好评多(235+)
  • 不亏(601+)
  • 无广告(195+)
  • pdf(554+)

下载评价

  • 网友 蓬***之: ( 2024-12-27 08:33:22 )

    好棒good

  • 网友 相***儿: ( 2025-01-07 19:39:44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后***之: ( 2025-01-03 19:55:10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石***烟: ( 2025-01-16 08:14:38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濮***彤: ( 2025-01-12 02:31:24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家***丝: ( 2024-12-25 01:12:21 )

    好6666666

  • 网友 石***致: ( 2025-01-03 13:21:22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利***巧: ( 2024-12-30 13:58:30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养***秋: ( 2025-01-03 17:54:26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居***南: ( 2025-01-09 01:47:24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潘***丽: ( 2025-01-14 16:24:44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屠***好: ( 2024-12-28 08:17:20 )

    还行吧。

  • 网友 曾***玉: ( 2024-12-23 03:45:07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薛***玉: ( 2024-12-30 21:47:50 )

    就是我想要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