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东欧)娃娃(卡达莱 童年 母亲 阿尔巴尼亚 非虚构作品 巴尔干半岛 家庭传统 家族文明 布克国际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入围)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蓝色东欧)娃娃(卡达莱 童年 母亲 阿尔巴尼亚 非虚构作品 巴尔干半岛 家庭传统 家族文明 布克国际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入围)精美图片

(蓝色东欧)娃娃(卡达莱 童年 母亲 阿尔巴尼亚 非虚构作品 巴尔干半岛 家庭传统 家族文明 布克国际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入围)电子书下载地址

》(蓝色东欧)娃娃(卡达莱 童年 母亲 阿尔巴尼亚 非虚构作品 巴尔干半岛 家庭传统 家族文明 布克国际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入围)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蓝色东欧)娃娃(卡达莱 童年 母亲 阿尔巴尼亚 非虚构作品 巴尔干半岛 家庭传统 家族文明 布克国际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入围)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608906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5
  • 页数:119
  • 价格:33.00
  • 纸张:轻型纸
  • 装帧:软精装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19:38:59

寄语:

(卡达莱献给母亲的回忆之作)


内容简介:

为卡达莱献给母亲的回忆之作。母亲在十七岁的花季之年嫁入卡达莱家族,住进这座祖宅,成了卡达莱夫人,而“娃娃”则是她的别称。母亲来自富有的道比家族,而卡达莱家族却恰恰相反,贫富差距,让母亲不得不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处于错综复杂的婆媳姑嫂关系之中。卡达莱描绘了自己的青少年时期,通过孩童的眼睛,透视女性在家族文化中举足轻重的灵魂作用,并展现了巴尔干半岛古老的家庭传统和家族文明。*后,妻子海伦娜回到祖宅,新的轮回即将开始。

伊斯梅尔•卡达莱,阿尔巴尼亚著名作家。作品在全世界传播,迄今为止已在40多个国家翻译出版,并被改编成电影。二〇〇五年获首届布克国际文学奖,并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娃娃》是卡达莱的*一部中篇著作(发表于2015年),也是“蓝色东欧”系列截至目前*引进的卡达莱非虚构作品。


书籍目录:

记忆,阅读,另一种目光(总序) / 高兴

回忆的光晕(中译本前言)/ 张雯琴、宋学智

正文......


作者介绍:

伊斯梅尔•卡达莱

    阿尔巴尼亚著名作家。作品在全世界传播,迄今为止已在40多个国家翻译出版,并被改编成电影。二〇〇五年获首届布克国际文学奖,并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娃娃》(节选)

伊斯梅尔·卡达莱 著

 

我看得出来,家族里的所有成员都和这栋房子保持着极其私人的关系。其中自然也明显的当属奶奶,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她都给人一种已经和房子的拱顶、横梁还有承重墙融为一体的印象。她决定幽居不过是再凸显一下这种印象而已,因为融合虽然缓慢,却也无可避免。

父亲与房子的关系虽然也很紧密,但有着本质的不同。父亲的动力来自他存在的激情,而如今,修缮房屋就是他的热情所在,任何其他忧虑在他眼中都是次要的。他对此事的狂热已经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以至于有一次上历史课,老师讲到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的工程时,坐我旁边的艾拉·拉伯韦迪悄悄对我说:“你爸爸呀,就和这个人一样!”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开始认为这不单是什么修缮的事而涉及其他了,很有可能与权力也有关系。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父亲在重建房子的时候,其实是在重建自己内心的房子。

不出意外地,娃娃和房子的关系只停留在表面。宽敞但空荡的房间散发出的尴尬从未消失,这种尴尬甚至因为无趣而加倍,更别说娃娃对于房屋维修工程的厌恶了。不久前,她那句“这房子要把你生吞了”引起了我的好奇,因为我无法确定哪一种痛苦更难以忍受,是日复一日慢慢地被吸收同化,还是在某一瞬间突然被贫穷包围,被这种比任何其他事物都具体和戏剧化的感觉所淹没。

父亲对于修缮工程的狂热是导致我们家经济衰败的主要原因。我的舅舅们常常借此开父亲的玩笑,他们时不时地问我:“那个伟大的建筑师,他又准备给我们瞎讲些什么?他是要在他的城堡里建一座凯旋门给我们看吗?”

我并不知道怎么回答。奶奶向我解释说,既然爸爸为了修理房子忧心忡忡,那我们也不能轻易放弃。

在所有人与这座房子的个人公约中,我自己与它之间的关系是难定义的,没有什么词语能描述这种联系,要么是我不知道,要么是这样的词还没被创造出来。

没有什么比想到拉伯韦迪医生的家更美妙的事情了,我们全班曾去过那里给艾拉庆祝生日。所有人都觉得那栋房子内部富丽堂皇,给人的感觉十分友好,一件大家避而不谈但心照不宣的事情,就是这家人曾和德国人共进过一顿晚餐。而轮到来我家给我过生日时,没有一个同学会发出相似的惊叹,大家心里隐藏的想法也不容易被猜到。我记得基索·雷科所当时小声问我那个“囚室”在哪,于是我转了转脑袋给他示意方向,当他接着问我父亲是否把我关在里面过的时候,我的脸噌的一下就红了,心里既失落又气恼。

如果有人问我觉得自己家的房子怎么样,我并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我有种无法对其产生依赖的感觉,在我眼里,整个房子都显得很不真实。这种感觉并不是虚构的,而恰恰和一些具体的地方有关。比如楼上,在人们称之为“冬屋”的有壁炉的房间旁,有两间房自一九三六年开始近一次整修后,一直没有完工。长久以来,我都明白,每次修缮后,房子里要么多出一两个房间,要么恰恰相反,两个房间毫无预兆地就被吞并了。有些房间只有临时入口,这些入口处还牢牢钉着交叉的木板,防止有人随便出入,但这样的房间往往让我着迷。透过木板的间隙,能看见屋子的横梁,朦胧的光线透过敞开的窗户洒进来,尤其在傍晚,整个房间就像淹没在光海里。

这些其实算不上真正的房间,只能说是“快”完工,或“还未”完工的无名雏形,和构成这座房子的其他房间,比如夏屋、冬屋、小房间、大子厅、小子厅,截然不同。

经过漫长的期待,我急不可耐地想看到这些房间完工的样子,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明白,我不可能等到了,因为父亲此生的愿望就是,开始下一次翻修。

奶奶是一九五三年去世的,父亲是一九七五年,至于娃娃,则是一九九九年。整栋房子,也就永远地停留在了那一年。战时,被德军占领的吉诺卡斯特遭到了英军的轰炸,那时我经常听到哪儿哪儿会被空袭的言论。人们这样讲述着:一栋屹立了三百多年不倒的老房子,看似坚忍不拔,但待到重型轰炸机扔下两枚导弹,就会彻底坍塌,灰飞烟灭。

那个时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总觉得英军的轰炸机仍旧在天上的某处盘旋,执拗地搜寻着它的目标……

回到娃娃的故事中,我想起我曾在预燃室对面的墙上刻过很短的一行字,我向来喜欢在那面墙上乱涂乱画,有时写半句诗,有时刻上我想记住的某个高一B班女生的名字。

那行字是:“如果伊兹米妮·科克波柏不在了……”虽然没有刻完,但我知道接下来我想说的是什么:“如果伊兹米妮·科克波柏不在了,娃娃的生活肯定会更好。”

这句话有些厚颜无耻,可能这正是我没把它写完的原因。更确切地说,比起厚颜无耻,应该更是荒诞可笑。

娃娃的表姐伊兹米妮·科克波柏是从意大利回来的,她和城里的许多女孩一样,在一九三九年中断了自己的学业,以此抗议被意大利占领。后来,因为同样的理由,她离开政府机构办公室,参加了游击队。她因为公事来到吉诺卡斯特时,没有选择阴冷潮湿的旅馆,而是住在我们家,如此这般的也就她一人了。于是,首都的新闻和着她那独特的大笑与蓬松浓密的红头发,一同来到我家。

每个人都因为她的到来感到喜悦,除了娃娃。按常理来说应该正好相反,但横亘在两人之间的冷漠却日益加深,娃娃对这其中的缘由极力掩饰,闭口不谈。

两人关系不好很有可能是因为伊兹米妮喜欢戏弄娃娃。戏弄也就罢了,若是感到娃娃生气了,她不仅不停手,反而更加来劲。我们都相信她并没有恶意。事情的起因单纯而简单,是关于一种香水。在吉诺卡斯特,人们也选用各种各样的香水。娃娃心里肯定记得薰衣草香水的故事。

后来,人们称这件事为“德国人的香水”,我清楚地记得事发那天的情况。三名德国士兵来家里搜查是否藏有武器。他们翻来覆去地搜,重点搜了奶奶和娃娃的箱子,娃娃的箱子里装着她的嫁妆。

三名士兵刚走,娃娃就抽噎着哭了起来。原来是有人偷走了她的香水。这瓶香水是订婚那天她父亲从萨洛尼卡带回来的,是所有香水里贵,也是她喜欢的。

很多人都记得这件事,但伊兹米妮·科克波柏是个拿这件事开玩笑的人。她说在娃娃眼里看来,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可以归结为她的香水被盗。

尽管娃娃在论战中常常不够机灵,但这次她还是进行了反驳,说伊兹米妮一天到晚从不谈论别的,只认为自己和那瓶香水一样,散发出来的一切都比别的东西好。

对此,姐姐和我的看法一样:这场荒谬的战争很有可能从之前的某一次晚餐就开始了,而那次晚餐中,同样的话却换了不同的主人。

的确,虽然娃娃反驳时的态度谨慎而不可捉摸,但她的傲慢和自负也在不经意间显露了出来。她的这种态度在我们一起去巴巴佐家时尤为明显。在我们这儿,有一项连新政体也没能废除的习俗,那就是已婚妇女回娘家时,一定得有一名吉卜赛女人作陪。这名吉卜赛女人负责拿背包,如果有小孩同行,她还要负责照看,而回娘家的妇女什么都不用拿,只要打着自己的小阳伞就行了。

泽拉和维托就是这样两名吉卜赛女人,她们是一对母女,住在离我们家不远的地方,要找她们陪同的话,需要提前告知。

走在回巴巴佐家的路上,娃娃的表情总是很僵硬,极其不自然。舅舅们偶尔会站在门口,看到她来了,他们便做作而又讥讽地问候道:“欢迎光临,卡达莱夫人!”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娃娃染上了“自以为是”这种病毒后,又在我十一岁那年传染给了我。

那是一九四七年的时候。《青年诗人》杂志会把读者的反馈评论刊印在封面背后,人们不仅嘲笑有关我的评论,而且为了凸显我的可笑,被我自己写错的名字也被直接印了出来:伊斯梅尔·H.卡达莱。

更不幸的是,我的两位舅舅也看到了这可恶的评论,他们沆瀣一气地对我说,既然我已经决定将卡达莱家族的傲慢发扬光大(就像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那样,我也加了个中间名变成伊斯梅尔·艾洛·卡达莱),那从现在开始,我应该在姓氏里加上贵族姓氏才有的标志“德”,就像奥诺雷·德·巴尔扎克那样,变成伊斯梅尔·德·卡达莱。(他们还顺便强调了一下,“伊斯梅尔”很不适合做作家的名字,但卡达莱作为姓氏倒是代表了某一阶层。)

两年后,我又卷入了一起事件,使得我的名声更臭了。我和一个同学被关进监狱,有些人一开始以为是我家的那个“囚室”,但不是,这次是真正的监狱,是国家关押犯人的地方。我一直不停地重复讲述这件事,关于“五列克”的故事。我们是在体育课间被抓走的,然后戴着手铐过了一夜。由于年纪太小,没有适用的法律能对我们的案子做出审判,但根据规定,我们还是可以象征性地提起诉讼。开庭时,我们的律师伊尔米·达克利站在我们前面,法官念着宣判词:“代表人民……”父亲也笔直地站着,在他担任联络办事员的职业生涯里,他已经这样站过成百上千次了,他一定感觉像是做了一场噩梦。这是我第二次冒犯他:不久前,为了和他较劲,我收钱写了些稿子。从那以后,我就常常徘徊在进监狱的边缘。真进了监狱,我只能像他那样叫喊:“究竟什么时候才可以把这房子里的活干完?”

又过了两年,我的部小说得以出版,当我的舅舅们拿到印前书帖正式印刷前看的样帖。时,他们说已经确信我和那些伟人们一样疯狂了。而我告诉他们,书的四分之三都是那些典型的宣传标语,比如“本世纪毒辣的小说”“火速前往古腾堡书店,只需三个拿破仑金币就能买到I.H.卡达莱大师的身后巨作”之类的。至于小说本身的内容,只在后那几页才出现,甚至可能更少。我受够了广告,立马就弃笔不写了。

而后,当我本诗集付梓出版时,出版社发来电报,邀我前去配合他们向当地人进行宣传,紧接着,父亲更是出乎意料地让我乘出租车前往。所以,经常有人满脸惊讶地问我:“你真的坐出租车一直坐到地拉那吗?”对此,一些人不相信,另一些人则认为乘出租车旅行是作家的名誉和所谓的出版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娃娃》为卡达莱献给母亲的回忆之作,展现了巴尔干半岛古老的家庭传统和家族文明。

卡达莱的*一部中篇著作(发表于2015年),回忆了自己的青少年时期,以及初入文坛的境况。

《娃娃》是“蓝色东欧”系列截至目前*引进的卡达莱非虚构作品。


媒体评论

卡达莱是文化欧洲的热情洋溢的守护者,他是阿尔巴尼人,也是法国人;他有欧洲的心怀和世界的精神。

      ——法国前总统 弗朗索瓦·奥朗德

 

卡达莱有一种写起比喻来举重若轻的天赋。

    ——《纽约时报》

 

伊斯梅尔·卡达莱描绘出了完整的阿尔巴尼亚文化——包括它的历史,它的热情,它的传说,它的政治和它的灾难。他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传统,是一位世界性的作家。

      ——布克国际文学奖评委会主席 约翰·凯里


前言

回忆的光晕(中译本前言)

张雯琴 宋学智

 

伊斯梅尔·卡达莱于一九三六年出生于阿尔巴尼亚南部山城吉诺卡斯特,是阿尔巴尼亚当代作家、诗人。《娃娃》问世时,作者已年近八十,因此,这部作品的主题和内容,与作者早期的成名作及以往大部分作品,有很大的不同。《亡军的将领》是一部荒诞的史诗,卡达莱未曾经历战争,却能够别具匠心地选取视角切入,为描写战争提供了新的样本;《破碎的四月》讲述的是世代血仇,用时间跨度为一个月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民族几百年的困境与悲剧;《梦幻宫殿》里的世界是虚构的,却映射了某种真实的极权统治,艺术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为世人敲响警钟。与这些或气势磅礴或高深莫测的前作相比,《娃娃》这部回忆母亲之作显得精致而淳朴。卡达莱仿佛不愿一挥而就,只想回到少时,慢慢品味故乡的人和事。

作者在《娃娃》中还原了记忆里的吉诺卡斯特,阿尔巴尼亚南部的一个中世纪古城。因为是山城,所以那儿的街巷总是陡峭崎岖,纵横交错地编织在一起,道路旁满是坚固的房子,时而热闹,时而静谧,卡达莱由衷地觉得,这些都是《娃娃》中特有的风情源头。他的母亲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硬邦邦的城市里,但她的身形却与之格格不入——“轻得就像一张纸”,于是卡达莱戏称她为“娃娃”。在他眼中,母亲不仅身材瘦弱,就连性格也十分别扭,唯唯诺诺,没有主见,却又难以相处。母亲的婆婆是家喻户晓的精明人,令人畏惧,在这样鲜明的对比下,“娃娃”愈发显得平庸、渺小,像是一去不复返的阿尔巴尼亚的缩影。卡达莱以“娃娃”为中心,用笔编织出一张人际关系网,叙述了自己与“娃娃”、“娃娃”与他人、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种种往事。这些事是卡达莱对少年时期的纪实,却又散发着作者一贯的神秘气息。例如母亲与父亲的结缘是令人不解的:“娃娃”的家族人丁兴旺且生活富足,反观父亲这边的亲人却所剩无几,生活上更是拮据。婆媳关系也是紧绷的,以至于作者的父亲不得不充当起仲裁者的角色,日复一日地为两个女人的冲突做出裁决。卡达莱少年时期便在写作上崭露头角,他反对束缚,寻求解脱、自由,这样一个力争有所作为的少年在故乡成名了,但成名的方式令人啼笑皆非,竟是源于一次乘坐出租车的经历。更令作者意外的是,自己的优秀,不但没让母亲感到骄傲,反而刺激到了母亲,让她产生了无穷无尽的自卑与恐惧,一直陷在自己的执拗之中,无法自拔,以至于儿子成家之后,她也变成了从前婆婆的样子……

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件有悖常理的事情,作者一点一点地向我们讲述了他在故乡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这是卡达莱的回忆录,也是他的成长史。虽说这是卡达莱在创作主题上的一大变化,但其风格和手法却承袭以往的特色,依旧是以十分新颖的角度切入并深入,依旧是充满黑色幽默和反讽的描写,这样的卡达莱是熟悉而又陌生的。不论是描写母亲,还是描写青年时期的自己,作者对内容的选取都是既有代表性又有个性风格的。例如在刻画母亲时,他能准确地捕捉到母亲的身形特点,用贴切的比喻让这个角色跃然纸上:

像一个碎纸片做的娃娃。

家里的木梯有些年头了,踩在上面总会嘎吱作响。但母亲上楼梯时却从来不会发出声音,因为她的步子,连同她的衣服、声音,甚至是她的呼吸,都很轻。

另外,作者选取了母亲不同人生阶段中具有代表性的事情,以此展现母亲更加脆弱的灵魂,如婚后次回娘家、儿子成名后她却担惊受怕起来等等。作者记录下了青年时期对母亲的感受、自己的青涩与不羁。尽管满是对母亲的不理解,可如今诉诸文字时,却不由得给回忆蒙上了一层温柔的光晕。

卡达莱当然是想借《娃娃》来纪念母亲的,也以此探讨自己和母亲之间的关系。他和诗人沃兹涅先斯基有这样的共鸣:母亲像是黑夜,难以捉摸,难以辨认。与此同时,作者在描写各类情感之外,不忘提及故乡纷乱的历史和陈旧的习俗,例如新妇在成婚之初要受到男方家所有女眷的窥视,在年迈后闭不出户等,这些都是对女性要求过于严苛的表现;另外,作者还揭露了专政制度下作家的艰难境况,他在莫斯科高尔基作家学院求学的过程中,发现那里的学生由于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很难保有纯粹的写作目的,一个个像是“染上了精神分裂症”。这些看似用来衔接回忆的事件,恰恰是卡达莱赋予《娃娃》的更深刻的主题。在手法上,卡达莱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和比喻,来体现无处不在的荒谬。“娃娃”是脆弱的,但卡达莱却又时常被她莫名的温柔吞噬;父亲在家里的角色是“审判员”,“娃娃”和“奶奶”的关系可想而知,父亲的角色特征也一目了然。此外,作者对自己小有名气后的膨胀心态也毫不避讳,自我刻画,不留余地。

于卡达莱个人而言,《娃娃》是他的回忆之作,是他对母亲、故乡以及年少的自己的追忆,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实则是一场来自阿尔巴尼亚的地域风情、文化盛宴。作者为回忆性小说提供了新的角度,读者能从小说中了解到更立体的卡达莱,成为卡达莱一路走来的见证者。

二○一八年十月二十二日于南京

 

 


书籍介绍

本书为卡达莱献给母亲的回忆之作。母亲在十七岁的花季之年嫁入卡达莱家族,住进这座祖宅,成了卡达莱夫人,而“娃娃”则是她的别称。小说里,卡达莱描绘了自己的青少年时期,通过孩童的眼睛,透视女性在家族文化中举足轻重的灵魂作用,并展现了巴尔干半岛古老的家庭传统和家族文明。《娃娃》是卡达莱的最新一部中篇著作(发表于2015年),也是“蓝色东欧”系列截至目前唯一引进的卡达莱非虚构作品。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内容齐全(56+)
  • 差评少(572+)
  • 体验满分(389+)
  • 赞(57+)
  • 二星好评(605+)
  • 速度快(525+)

下载评价

  • 网友 通***蕊: ( 2025-01-08 20:19:04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石***烟: ( 2025-01-07 15:52:12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后***之: ( 2025-01-12 22:47:36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步***青: ( 2025-01-12 07:03:38 )

    。。。。。好

  • 网友 訾***晴: ( 2024-12-26 11:31:04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訾***雰: ( 2025-01-09 01:08:14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宫***凡: ( 2025-01-14 05:16:42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康***溪: ( 2024-12-26 03:30:18 )

    强烈推荐!!!

  • 网友 濮***彤: ( 2025-01-06 02:26:18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国***舒: ( 2025-01-20 13:55:37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冯***丽: ( 2025-01-09 22:16:14 )

    卡的不行啊


随机推荐